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视在迄今为止所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中是受众最多的。接受群众的广泛性,是电视文学社会性的深厚之根源。一部“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成书已近两千年,作者司马迁对其的要求是“藏之名山,传诸其人”(司马迁:《报任安书》),确实也没有寄希望有许多的读者。《史记》从成书至今,真正读完它的人数终归是很有限的。然而,《史记》一经改编成电视文学,观众远比读过《史记》全书的读者要多得多。不过,电视文艺的形象化的播映,是比苦读文字原书要浮光掠影得多,但也要少费时间、轻松愉快得多,所以,从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2.
当你疾步穿过繁华的大街,当你漫步流连在秀美的广场,当你信步进出于楼堂馆所,你或许会不经意地被身边那一块块光洁亮丽、晶莹剔透的电视屏幕所吸引,你还会忍不住回过头再多看一眼,并对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若有所思。这种屏幕所搭建的平台,就是城市电视。  相似文献   

3.
吕鹏 《声屏世界》2004,(8):9-10
时至今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受到遥远地区发生的事情影响。吉登斯把这一过程称为“时空的拉大”;而麦克卢汉则把这种现象和状况称为“地球村”。  相似文献   

4.
扛起摄像机,别以为你无所不能,摄像机决定了你只能有条件地干活。秦始皇统一六国,你能拍吗?不能。孔明挥泪斩马谡,你能拍吗?也不能。从来就没有什么媒介是所向披靡的,电视也有它的局限。这个致命的软肋就是电视需要图像和声音。而人世间的万物存在恰恰是转瞬即逝的,所谓“往不可谏”是也。就电视拍摄而言,云烟过往,来去匆匆,你所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当下、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5.
龚菡 《视听纵横》2002,(3):51-52
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空已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31家电视台四十多个频道的卫星电视信号,而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有线电视网中,其卫视频道的数量超过15个的还占不到一半,个别卫视落地仅有可怜巴巴的几个城市。有些卫视的落地城市还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6.
电视摄像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是电视制作的两大基本支柱,是节目制作的前后两个过程,仅有操作技术或仅有艺术构想,都不能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难以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可以这样认为,电视摄像的任务是撷取创作素材,电视编辑的任务是整理编排素材。电视摄像是电视编辑的基础,电视编辑是电视摄像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7.
周扬 《声屏世界》2006,(1):24-26
2001年2月,新加坡在15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设备,为150万人次的乘客提供移动电视服务,成为亚洲第一个开通移动电视的城市: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正式开播。上海成为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开动移动电视的城市;2003年10月1日,长沙移动电视信号测试成功:10月18日,为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量身打造的电视专题节目——《五城资讯》正式播出。长沙移动电视成为全国第一个播出自办节目的移动电视公司:2004年5月28日,作为”科技奥运”和“数字北京”一部分的移动电视在北京公交车上试播成功:……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随着电视传媒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电视宣传体裁——电视汇报片如雨后春笋,正在蓬勃兴起,成为继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后的新秀。 笔奉调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撰写制作了《春风化雨润心田》等8部电视汇报片,向中央和省等各级督导组领导汇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审美电视艺术之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静 《新闻知识》2004,(10):43-44
电视,做为最大众的大众文化,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作为含有大众文化背景的艺术,又处于入世后的集团化浪潮的新阶段,传统的艺术审美纯正性越来越受到威胁和冲击。电视节目与频道面临专业化调整,要求更加突出传播特性和强化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娱乐功能。那么,电视艺术创作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下强大的媚俗思潮而保持崇高的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呢?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清醒地追求观赏性。处理好适应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无剪辑拍摄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是电视编辑的基础,电视编辑是电视摄像的灵魂。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拍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无剪辑拍摄是一种高效的电视新闻拍摄方法。当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如果在新闻剪辑上花太多时间,将大大降低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将电视新闻的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专题片又叫电视纪录片或电视艺术纪录片,它是一种很能体现电视特点的节目。是当今荧屏中的主要节目形态之一。对于什么是专题片,目前的看法并不十分统一,但可以认为专题片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参与性和艺术性。纪实性是指节目内容应是真人、真事,不可虚构、杜撰;参与性就是在叙说真人、真事的同时,还常表现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或者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有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性则是为了节目的纪实性、参与性,常常使用多种电视艺术手法,从而体现专题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传统电视和收费电视商业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传统的电视经营,在我国就是广告经营,因为我国的电视经营90%以上都是靠广告,可以坦率地说,中国电视界的多种经营基本上是失败的。收费电视的模式应该说才开始不久,现在还在试验中,根据我们在苏州、青岛、石家庄等地的考查,还没有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3.
手机电视的发展及其对传统电视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手机电视媒体的发展 对于手机电视市场的前景,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手机电视屏幕小,费电又费钱,永远不可能成在气候,更不可能对传统电视构成威胁;另一种意见截然相反,认为手机电视小巧方便,移动性和互动性强,是一种伴随性,迷你型多媒体信息和娱乐平台,假以时日,手机价格会大幅度下降,电池寿命则会大幅度延长;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人们在接受电视的影响的同时,反过来又会关注它本身的生存、发展状态,或说,正是由于人们不断的(实践)活动,反过来又给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起点,如从央视到地方台一些专类频道的兴起,甚至频道中某些专类版块的运作。于是,当“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市场大盘的一种“现象”时,我们来谈“假日电视”,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强劲的传播优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视文化的诞生、电视节目译制也随之产生,并且在翻译领域里逐步形成了其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电视不仅走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电视节目的译制显得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电视译制的重要性,研究电视译制工作将成为我们电视译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王绪  王鸣媛 《今传媒》2006,(9X):44-45
如果说几年前,用手机来看电视还只是个很不切实际的梦想,那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手机现在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其产业轮廓也日渐清晰。  相似文献   

17.
王平 《今传媒》2005,(11S):17-26
央视这次改革无疑踏进电视体制的深水区,有人说,这是中国电视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近段时间来,一些市民到电视台反映屏幕中不适当的曝光,要求去掉有关节目里他们脸部肖像的镜头,有的纠缠不放,搞得工作很被动。如果正确应用电视模糊语言,可避免这类尴尬。  相似文献   

19.
散论电视音乐与音乐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中国电视的发展对音乐的传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一大批观众从中或者受到了陶冶,或者受到了刺激,或者受到了污染。我们最早从电视里接触的鲜活音乐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有代表性的是80年代春节晚会和一些专题节目中的音乐.比如李谷一的《乡恋》,还有奚秀兰、张明敏等演唱的歌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这种影响在少年儿童成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今天,“电视机前的一代”不再是新鲜的名词,电视已成为“儿童认知、娱乐的首选媒体”。电视媒体作为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之外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第四大重要因素,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重视电视传媒在儿童受知过程中的作用,依靠传媒科技,最大限度降低电视传媒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愈来愈引起电视传媒业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