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脏就得洗,要想洗好"澡",就得好好"蒸";有病就得治,要想排好"毒",就得发好"汗"。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着眼于解决问题。"洗洗澡、治治病",就得"红红脸、发发汗",要"满脸通红"地"出一身汗",既是热汗,也是冷汗。这样才能触及灵魂,抛开面子,揭短亮丑,动真碰硬,除去思想上的"灰尘",打扫身上沾染的"污垢"。  相似文献   

2.
<正>"委曲"与"委屈"看似相同,实则大不同。就读音来看,"曲"在这里读qū;而"屈"在这里只能读作轻声qu,不能读作qū。就意义和用法来  相似文献   

3.
<正>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意就是没能力就别逞能。老话大多是有道理的,而且常常是别人对你说的。经常就有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了。"通常我都是微微一笑,心想:你怎么知道我有没有金刚钻呢?"金刚钻"只是个比喻,比喻能力,但能力不像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那么清晰明确,很难量化,很多时候是说你行你就行,  相似文献   

4.
"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词的真正来历。"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惟一门路。因此,科场之内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虽然明朝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甚嚣尘上的作弊之风。一般的读书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斩获就显得非常不易。为了求  相似文献   

5.
黑板是我们从有了记忆就司空见惯了的教学工具,而对于"白板",过去觉得它很神秘,心想如此现代的高科技产品能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好了!2011年,满洲里市电教馆组织了电子白板的推广使用培训,我有幸参加,并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电子白板,而此后,它便频频出现在我们的教学观摩与自己的教学体验之中。于是,实践中我渐渐品出"白板"与黑板之间的差别——"出示"与"示范"的差别,就教师  相似文献   

6.
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我就注定了要随爸爸姓"朱"了。妈妈属猪,爸爸姓朱,我呢?二者兼而有之——既属"猪",又姓"朱"。似乎是因为家里的"猪"多,草自然也就吃得多,爸爸妈妈便以两个草字头的字作为我的名,于是"朱英茜"就成了我的大名。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人们对庄子《齐物论》就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天籁"的权威解释是"自然界的声音"。但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解释。如果联系上下文,"天籁"其实可以被翻译为人的心声,或者说是人对外物的认识。以这种理解,可以更好地将地籁、人籁和天籁作一个鲜明的对比。而且,庄子对"天籁"所持的是批判性的态度。因为一旦言物就有所亏,就不再是物本身了。人的认识都是有偏见的。如何去看待"天籁"呢?庄子提出了他的核心观点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寓诸庸,以明。"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11,(2):52
我们在各种媒体上,时常会发现将"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如果知道了"明日黄花"一词的含义,就不会写错了。"明日"非"昨日"  相似文献   

9.
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对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重新审视。就词源本身和现实德育问题来考察,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均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二分",这是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原本就存在于各学科之中,学科教学应将德育"体现"出来,而不是"渗透"或"融入"进去。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18-19
以抚顺市第二中学"清单教学"转向"智学学案"的历程为例,对"智学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旨在解决学生存在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必需"与"必须"这对同音词,都有"必要"的意思,但如果不加区分,抓来就用,就难免出错。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析。词义。"必需"的核心是与物质相关的客观"需要",强调某些物质"一定要有""不可或缺",而"必须"的核心在于"须要""应该",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词性。"必需"是动词,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或定语,而"必须"是副词,在句子中多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语法功能。"必需"后面可以带宾语,而"必须"不可带。此外,"必需"  相似文献   

12.
王有鹏 《教书育人》2011,(26):62-63
作为一校之长,学校、家庭、社会对其人格魅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让人们满意的校长?那就应该多"泄气"和多"充气"。一个人,自然会拥有一些不该有的"气",也会缺少一些应该有的"气"。如果不该有的"气"而拥有,那就应该去"泄气";如果应该有的"气"而没有,那就应该去"充气"。这就是所谓校长应该"泄气"和"充气"。  相似文献   

13.
我是农民的儿子,像农民一样珍视土地。从成为教师的那天起,我就把那份对土地的钟爱和深情放在了充满希望的教育土地上,就像农民那样精心地"耕种"自己的那片"田园"。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生动、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及时、合理评价学生,追"活"求"实",就能赢在课堂。  相似文献   

15.
我的家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真称得上是"喜""怒""唉""乐"一家亲啊。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随我去看看吧!"喜"——我我每天都高高兴兴的。每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欢笑小精灵就来陪伴我。虽然,我偶尔也会难过,但是难过的时候并不多。往往爸爸、妈妈一句话,就会让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3,(17):48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只小小鸟……"周日,眼看作业即将完成,我开心地哼起了歌。一想到等会儿妈妈就要带我去公园玩,我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匆匆忙忙做完最后几题。终于大功告成!"妈妈,可以出发啦!"我兴奋地喊着。"这么快就做完了?让妈妈看看,做对了没有?"妈妈对于我的"神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好吧!"我信心满满地把作业本递给妈妈。"小马虎,你来看看这道选词填空有没有填错。"  相似文献   

18.
文章贵"新"。"新"从何来?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200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的导语:"有人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有人说,地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这第二个"有人说",如果没有对当今社会竞争的用心体察和深刻反思,如果缺少对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是得不出这个与鲁迅先生的"名言"截然不同却充满新意的结论的。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讨论问题时往往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对着谈",另一种是"接着谈"。"对着谈"时,论辩双方各持立场,互不相让,沿着自己的既有观点往下说,基本上是各说各话,往往是意气用事,你说东我就说西,你说黑我就说白,你说中国我说外国,你说传统我就说当下。一句话:只要是你坚持的我就反对,讨论到最后,往往是一地鸡毛,大家都不再记得论辩的初衷。这种讨论,民间称之为"抬杠",可以归之为"街头骂战艺术"。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类题。如,"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或甲是乙的几倍"等,然后让大家求出甲数或乙数。这类"多""少""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往往墨守成规,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遇到"多"就用加,"少"就用减,遇到"倍数"时当然就用乘法了,这种现象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法死板。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法谈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