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提出,“从理论上说”和“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俄国存在着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因为俄国“农村公社”和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同时存在,它能够吸收西方的一切积极成果,而不必经受资本主义发展的波折和痛苦.但从俄国的现实看,农村公社“几乎陷入绝境”,俄国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趋于消失.马克思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两种设想,体现了发展道路选择上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之所以研究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马克思指出俄国农村公社具有"二重性"、孤立性等特点。对待俄国农村公社的走向问题,马克思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对农村公社持中立态度,既不认为它具有生命力,也不反对它有生命力;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遭受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而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及其信稿中马克思又持乐观态度,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可以走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关涉如何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涉如何正确评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与当代社会主义性质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读和分析《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和《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含初稿、二稿、三稿和四稿等)的写作背景、目的与理论核心,可以得出马克思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存在着不走西欧资本主义道路而径直走向西欧资本主义社会所趋向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机会,俄国抓住这个机会的必要条件就是放弃继续走1861年开始走的瓦解俄国公社的道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同意张明军《马克思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一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根据马克思的本意,“卡夫丁峡谷”既指资本主义制度,也指它必然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灾难,不能将其割裂开来理解。综观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他相关文献.马克思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俄国农村公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必经之路,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在此同题上不能重犯考茨基等人“经济决定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演进,但具体的某个民族又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民族会跨越某个阶段向前迈进.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散见于《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及其《草稿》、《初稿》、《三稿》和《<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在这些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俄国的农村公社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而进入共产主义的设想.一、跨越的内在因素个别民族能否从一个阶段跨越另一个阶段进入更高级的阶段,首要的是要看该民族自身是否具有跨越的禀赋,正如体育竞赛中个别优秀的运动员或队不必经过预赛的劳累而可以直接进入决赛是因为他们具有被公认的优势一样.马克思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能跨越资历本主义制度进入高一级的社会,是通过对俄国的社会经济作了深入研究之后得出来的,正如马克思自己说:“为了能够对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我学习了俄文,后来又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发表的资料,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去它在19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的一个民族的最好机会,而遭受资本  相似文献   

6.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马克思阐述世界历史理论的经典文本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形态》、《宣言》的解读上,还必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在创立世界历史理论后是如何应用的,而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俄国,印度,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上。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就是对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也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不是任何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必然导致经济危机,马克思本意中的“卡夫丁峡谷”不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只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某些阶段和导致的经济危机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无论是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还是有关“卡夫丁峡谷”问题的相关文献,马克思均没有提出“跨越”的思想,只是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的有益的思考和酝酿。“跨越”是指俄国在落后的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不经过”是指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绕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通过其他的社会发展道路而过渡到社会主义,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在俄国引起震撼,俄国民粹派反对《资本论》关于由资本主义灭亡到社会主义建立的一般发展道路,认为俄国存在古老的农村公社及合作制,可以不必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从而促使马克思对俄国公社前途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晚年曾根据东方民族的社会历史特点非常慎重地思考过如何由“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问题。特别是在马克思较详尽地研究了俄国的状况后,明确提出了一个理论构想,即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前根本没有正式使用过“卡夫丁峡谷”一词,这个词也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思想。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意思是避免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俄国农村公社在种种前提条件下,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但并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直接进人社会主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跨越理论”或者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也无法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是跨越资本主义提供理论依据,与此相反,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否定了“跨越论”,而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缩短阶段的观点形成了有力的互证。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互相补充”的思想,找到了首先胜利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没有得到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帮助下,获取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没有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理论界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曾提出过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根据马克思的本意,卡夫丁峡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所引起的经济危机及其灾难,二是指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某些阶段,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从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的四个稿本可以看出,尽管他在初稿和第三稿中提出了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但均是草稿,马克思之所以没有将其中的任何一稿作为正式的复信,表明马克思自己也认为对该问题的考虑并不成熟。马克思确实对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作过一定的酝酿,但最后没有提出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论著。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有力批判之后,理想性地提出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而形成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同时,从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来理解,“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理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4.
晚年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心从西方转向东方。他在《民族笔记》、《历史学笔记》和其它笔记中,明确界定东方社会特殊的社会形态,用“非资本主义生产”、“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来表述东方社会的特殊形态、结构和发展道路。毛泽东继承发展马克思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建了初级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他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俄国村社问题。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通过对俄国村社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俄国村社发展前途两种可能性的预测性设想,指出,如果有成功的俄国革命的引导和利用与它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俄国村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收录了列宁有关资本主义问题的论著19篇,并附有《重要论述摘编》一篇。书中包括《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大难临头,出路何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危机的教训》等重要篇章。论述的有关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论分析、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民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教训、土地问题和地租理论、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中引用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期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且强迫他们通过“牛轭”地带。达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词即由此而来,意即遭受最大的悔辱。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曾使生产力得到神奇的发展,但现在它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它的历史今后只是对抗、危机、冲突和灾难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页)。马克思认为,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俄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同上,第436、437,451页)。因此,“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由共产主义所有制取而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一一辨析了赵文所引马克思的“文本”,不同意赵文所论资本主义的起源有“四种形式”;认为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没有肯定“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唯物史观也不是超历史和超时空的一般历史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施正一教授的《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突破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准确界定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理性思维等范畴,从民族兴旺的角度指出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辩证地指出理论思维和认识过程不仅包括“具体———抽象”的过程,还包括“抽象———具体”的过程,并突出强调了后者的作用;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表象———抽象”和“抽象———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指出表象是理论研究的起点,理论研究还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施正一教授为我们指出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名设想,挖掘这一理论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资本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具体模式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越、资本主义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肯定成果”不能超越、多国共同胜利论仍是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应遵循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