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鲁迅文章中除了关于新文学独创性的一面,也具有对传统文化继承性的一面。受古典文化的浸淫和对魏晋历史文学的钟爱,使其创作独具风格。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点魏晋的风骨,也使鲁迅笔下人物的悲剧和魏晋文人的悲剧之间在起因、结局、和意蕴三个方面具有互文性。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章中除了关于新文学独创性的一面,也具有对传统文化继承性的一面。受古典文化的浸淫和对魏晋历史文学的钟爱,使其创作独具风格。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点魏晋的风骨,也使鲁迅笔下人物的悲剧和魏晋文人的悲剧之间在起因、结局、和意蕴三个方面具有互文性。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晋风度所进行的奠基性开创性研究,从而揭示这种研究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晋风度、越文化、唯美主义与鲁迅特定的个性气质、生命体验和文化视野相互渗透映发,从一个侧面造就了鲁迅精神世界的丰富深邃性,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主张和艺术风格。鲁迅以其真挚的生命体验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打通中西古今界限,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世界艺术潮流之间兼容并蓄、颇富个性的择取与再创,体现了中西古今文化碰撞局面中现代文人的独特选择。这种创造性精神本身也成为亟待继承的文化传统,引发人们更多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现代知识分子都不可避免地在个人心态中折射着传统文化的光辉。五四时期是个大变革时代。时代潮流将鲁迅推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前沿。作为思想先行者,鲁迅开始重新审视几千几来的传统文明。传统文化赋予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敦促鲁迅举起启蒙的大旗。对传统文化在社会心理的历史积淀和它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即对国民性弱点的反省与批判,当首推鲁迅。鲁迅在自己的小说中,自觉地表达了这种意向。沈从文与鲁迅小说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所指就有很大不同。传统文化对沈从文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世俗民风的浸染与湘土人情的渗透,他在小说中构建的是一个感性自足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堪称一代丰碑的鲁迅杂文,历来研究既深且广,著述已是洋洋大观,对其历史渊源也多有探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魏晋文章尤其是稽康对他影响最深,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刘半农曾送鲁迅“托尼学说,魏晋文章”的对联,王瑶说“鲁迅特别喜欢嵇康”],俞元桂也说“我们阅读鲁迅杂文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嵇康集》”。然而稍嫌遗憾的是、前辈学者都未曾全面具体明晰地理清嵇、鲁的师承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以尽补憾之力。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童话文学翻译是他文学翻译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鲁迅文学翻译的方式还是主导思想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童话翻译的方式和主导思想。鲁迅的童话翻译活动中,有不同于他翻译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直译与硬译中兼顾顺达、适应儿童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语言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孙犁抗日小说具有独特的浪漫唯美风格。除受到魏晋文化和古典主情文学传统的影响外,孙犁还借鉴了以屠格涅夫为代表的西方浪漫文学和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因此,他的抗日小说创作完美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革命使命。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对传统士人消极文化和和消极精神批判之余,其中既留有一种深深的失落,也有怀一种拂之不去的眷恋。本文试着从中国传统士人文化的角度,结合鲁迅小说文本和鲁迅小说创作的特殊时代文化环境,对鲁迅小说对待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复杂心态作出文化意义上的阐释,以期了解鲁迅小说中这种心态产生的文化原因及其表现,了解鲁迅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精神的思考和追寻。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象征,他独异的文学想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民族命运的焦虑和思考,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先生作品中对传统文化落后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的深刻积淀。鲁迅的弃医从文,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以优秀的创作实绩表现了其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然而到了20世纪末,却有一批文化保守主义论者批评“五四”以及鲁迅、陈独秀等对待传统文化的激烈态度,主张对文化传统持审慎和温和的态度。于是,我们不得不回到文学评论的一个基本常识,即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鲁迅建构个性文化启蒙大厦时具有复杂的传统文化意识。一方面,鲁迅坚守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对于儒、道文化思想体系的内核进行了激烈批评;另一方面,鲁迅从建构个性文化这一崭新的文化类型出发,在对于传统文化的批评性审视中,又自然含有一种创造性的借鉴与保留。并且指出,在儒、道、释这三大传统主流文化中,鲁迅对于佛教情有独钟,主要是受到近代佛学复兴思潮的影响所致,与他早期思想中的个性主义、精神至上观念也是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杂文,继承并发展了魏晋文学的优秀传统.本文拟从历史批判感、冷峻、逆传统思维、极言、“曲笔”及带喜剧色彩的讽刺诸方面,论述鲁迅杂文的风格及其与魏晋文学的渊源关系,并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5.
无端狂笑无端哭--苏曼殊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观照苏曼殊,把他置于悠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探求其与传统文化割舍不断的脐带关系,发现他的某些怪异形迹类似于魏晋间人,进而指出苏曼殊是一位具有"魏晋风度"的近代作家.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伟人,他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之中、是在对传统文化与现化文化的反省与选择之中站立起来的文化巨人。要深刻而深入地理解鲁迅,必须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中,置于东西方文化的历史传统中,从文化的视角作深入细致地观照和透视,才能真正了解作为文化伟人的鲁迅产生的缘由,才能真正把握作为文化巨匠的鲁迅的伟大之处。黄健先生的《反省与选择》(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出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 ,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 ,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 ,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 ,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 ,鲁迅的“弃医从文” ,提倡个性 ,张扬科学精神 ,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 ,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 ,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9.
他者化在鲁迅与库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他者化行为的施动者均以相貌体征、生活习性、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定他者之依据,均以心理、言语、行动作为将对方他者化之手段。在他者身份的流变形态上,鲁迅小说表现为传递,库切小说表现为逆转,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他者化体现的是对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文化的批判,库切批判的矛头更侧重于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施行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帝国:且鲁迅悲愤、决绝,库切犹疑、伤感,但以对弱者的关怀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否定为主要标志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是两位作家笔下的他者化表现共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鲁迅的早期文言论文以及“五四”前后创作的杂文、小说的研究,揭示出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和特异性:他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批判,又对启蒙运动的现实作用和意义表示质疑,对启蒙群体表现出一定的疏离。鲁迅的思想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主要原因是:他在加入新文化群体之前,就开始了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对封建的道德礼教和社会结构的顽固性以及中国人的国民性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启蒙运动的乌托邦色彩和启蒙群体的分化充满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