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贫困的根源与反贫困战略理论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战略理论的提出,首先基于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贫困根源的探索和贫困问题的表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Ragnar·Narkse)在50年代提出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是经济学家解释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信息经济学逐渐进入主流经济学,进而成为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3位研究与信息经济学有关的博弈论的学者,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士·莫里斯(J.A.Mir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W.Vickery)教授,这表明信息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它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经济学(七)——第七讲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是信息经济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回顾讲座的第一讲 ,我们知道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 ,它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经济学在竞争、垄断、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并已成为西方经济学家建立理论模型的基本前提。美国 3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诺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于在信息经济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 ,共同分享了 2 0 0 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足以说明不完全信息理论 ,也就是我们理解的狭义信息经济学 ,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和核心。本次讲座仍要解决不完全信息和市场…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其构建获得了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等学科和理论从系统到区域到创新的全面的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  相似文献   

5.
田志伟 《未来与发展》2008,29(2):2-6,13
有效运用与重构学术资源,是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前提.中国经济学百年学术资源的积累,为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当前,走经济学理论创新之路,应首先重构学术资源.重构的基本思路是:应将学术资源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学术资源的采用上须具备开放的心态,汲取一切有益营养;应明确我们主要依靠什么,我们的优势资源在哪里.创新中国经济学,必须借助和挖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两大重要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6.
邹丽兵 《内江科技》2011,32(2):27+24-27,24
贫困问题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不同的学科对贫困及其产生有其不同视角。阿玛蒂亚·森则从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探讨贫困问题。森提出贫困和饥荒与穷人权利缺失有重大关系:森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贫困并不完全是因为其缺乏商品,而是因为缺乏获得商品的能力和权利,当下我国正处于反贫困的攻坚阶段,森的贫困理论对我国反贫困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前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和安全信息论中,安全信息经济学尚为空白。开展安全信息经济学学科构建,进一步完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促进安全信息研究与应用。首先,基于安全信息学、安全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炼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定义并阐释其内涵;然后,论述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凝练其研究内容,从5个方面概括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安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程序;最后,从3个方面展望安全信息经济学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信息经济学的构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理论方面,可作为安全信息学和安全经济学的下属学科;在实践方面,可用于企业安全资源优化配置、安全管理和风险决策等。  相似文献   

8.
底瑜 《中国软科学》2005,(10):42-50
在新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客观形势要求“行政主导型”扶贫方式向“市场主导型”扶贫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个体赋权参与发展战略”转变。因此,笔者相信,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必然从对贫困对象个体救济的“救济式扶贫”,经由对区域经济整体开发的“开发式扶贫”,再向赋权贫困对象个体主动参与反贫困的“赋权参与式扶贫”的方向转变,“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战略应该成为新时期反贫困的主流方案。四川省巴中市近年来的推行“巴中新村”建设模式就是“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方式在旧的反贫困战略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以推动发展中经济摆脱贫困走向发达为研究任务的一门历史性的综合性的应用性的经济学科。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 ,它的一般思路和具体的理论模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发展经济学的兴起是 2 0世纪中后期的事情 ,但是在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史上 ,早期的古典经济学中就已经蕴涵着丰富的经济发展思想 ,这是因为当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今天的发展中经济大致相当。换言之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几个世纪前的“发展中经济”,所以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斯密、李嘉图、马尔萨…  相似文献   

10.
师学萍  毛国斌 《西藏科技》2012,(1):26-27,30
文章对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从农业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参与式教学法在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农业经济学教学中实践的效果;以及在农业经济学中丰富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教育经济学学科的独立,建构了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工具与范式,但教育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一脉相承的关系,也使得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存在过于注重教育的经济效益,放大教育的经济功能及忽视教育阶级属性的问题。对此影响,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应从多学科研究中汲取营养,将教育经济学研究置于我国实际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围绕人的发展和人本价值的实现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回顾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阐述了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状况,及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知识共享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识共享不仅可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而且可带来联结经济优势。知识共享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产生于具有相同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范围经济优势主要产生于具有不同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而联结经济优势则主要产生于具有互赖关系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在企业网络中,知识共享的经济利益大小主要受结点数目、结点本身的知识生产能力、结点的吸收能力、结点间的知识相似程度、结点间的互赖关系以及网络的知识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普罗米修斯》2012,30(4):477-486
This paper reviews 20 years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in Prometheus. It finds broad coherence about the theme of information as knowledge‐capital, as distinct from information as a message in a market‐spac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icro‐foundations for the Prometheus school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should be based in evolutionary micro‐economic theory rather than in neoclassical micro‐economic theory.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立武  杨荣刚 《情报科学》2004,22(9):1025-1029
信息经济学从上世纪初萌芽以来,经过近百年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研究脉络清晰。中国信息经济学引入20多年来发展迅猛,微观和宏观领域各有突破,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也各有成就。本文从国内信息经济学研究概况着手,对各个领域的研究做一般的回顾与评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宏微观经济学课程一般直接采用中级教材进行教学,教学程度介于初级与中级之间,大多数同学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宏微观经济学课程能否进行分级教学,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笔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对高校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分级教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就高校如何开展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分级教育提出对策建议,期望以此推动我国高校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分层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情报科学》2000,18(9):779-781
本文分析了信息经济的涵义,回顾了有关信息经济研究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观点,提出了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勇 《情报科学》2005,23(8):1121-1132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三个学科角度对知识经济的思想渊源及其理论来源和形成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19.
刘廷元 《情报科学》1991,12(6):39-42,16
本文根据西方情报经济学和西方信息经济科学的专题文献,对国内情报学者的两大认识问题进行了辨析,从而明确了只有西方情报学中的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术语才能理解和翻译为“情报经济学”,西方情报经济学与西方信息经济科学的区别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