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日,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漫画在网上爆红,本报家长群的家长们纷纷转载。从小到大,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都在做什么?从漫画看,对比太强烈。家长们称"看了此图,空余一声叹息"。学习VS家务2岁前,中国孩子在干啥?认字。美国孩子呢?学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论坛》2013,(9):69-70
正近期,一组名为《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的贴图在网上热传:从出生9个月到13岁的阶段,美国孩子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做各种家务,而中国孩子则是"读书、学习、才艺培训"。或许是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方式的不同,但是我们应该要认识到的是,相比如今许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宠溺,导致那些已经成年的大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4,(11):33-33
“五一”劳动节期间,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图”被网友频频转发。对比图中,在中国孩子一直忙着学习、上辅导班、培训班时,美国家长则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儿:2~3岁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相似文献   

4.
2岁前,中国的孩子在认字,美国的孩子学会扔尿布;3岁时,中国的孩子背唐诗,美国的孩子学习扔垃圾、整理玩具……近日,一份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引发争议,部分专家感叹,中国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王新波 《中国德育》2012,(14):11-13
近期,网上一个对比中美小学生暑假生活的帖子引发了广泛关注。帖子中列出了美国小学生暑假要做的100件事,如开睡衣晚会、野营、远航、拜访别人、去图书馆、烤饼干、带着微笑做家务等,第100条是美国小学生暑假的最重要目标——玩得高兴!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暑假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陈敏 《天津教育》2013,(2):13-15
一、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张漫画在网上流传甚广,说的是:1岁,当中国孩子认字时,美国的孩子自己扔尿布;2—3岁,当中国孩子开始背唐诗时,美国的孩子在帮做家务,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3—4岁,中国孩子学钢琴、舞蹈、下棋等才艺时,美国的孩子在做家务,铺床、摆餐具;4—5岁,中国孩子在进行各种艺术才能培训时,美国的孩子在擦桌子、收拾房间;8一12岁,当中国孩子完成怎么也写不完的作业时,美国的孩子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学着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当中国的学生搞题海战术时,美国的学生学会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这幅漫画尽管有些夸张,但基本画出了两种教育观念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相似文献   

8.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虎年岁末,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为题,刊登了美籍华人教授蔡美儿的作品《虎妈战歌》,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  相似文献   

9.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专家,1988年赴美留学,现在迈阿密大学任教。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的中美教育比较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家庭教育在美国》、《生存教育在美国》、《素质教育在家庭》等图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新作《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对新时代的家长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了留美博士黄全愈写的一本书《素质教育在美国》,上面有一个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一次,他看了理查德·斯卡利著的美国儿童读物《小兔子》,书的末尾,他读到了与中国传统教育完全相反的内容:乌龟总以为它们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但它们不可能做得到。当时他就问五岁的儿子:“乌龟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吗?”儿子不假思索地答:当然能啦,因为兔子太骄傲自满了。”这个回答让他有些吃惊。他又问国内的几个孩子,大多数孩子都说乌龟跑得快,因为兔子骄傲自满。黄博士感慨中美两国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的不同。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愿意孩子们从故事…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13,(Z1):114
亮点1.增设大学组亮点2.中美夏令营一、宗旨:以青少年中英文创作为契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二、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主流阅读先锋杂志《新作文》美国大型华人文学杂志《红杉林》欣欣教育基金会三、征文内容:色彩缤纷的校园生活,明媚忧郁的青春岁月,玲珑纤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知识背景、基本理念以及内容广度和强调重点上有异有同.本文就中国的《新课标》与美国的《美国学校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对初中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当当网或卓越网搜索"美国教育"相关的图书,都会立刻出现几百条搜索结果。其中几乎全是赞美和解析美国教育的优点,如《都说美国教育好》《我在美国做妈妈》《素质教育在美国》《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等等。美国的教育是否真的完美无缺?中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向美国教育学习?《中国经济周刊》就此专访了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埃德华多·奥乔亚。  相似文献   

14.
无意间看到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和《某种教育》。《某种教师》,画中一位教师站在讲台上,手背在身后,脑袋被画成留声机的样子;《某种教育》,一双大手正把一个孩子当泥巴往模子里按。泥巴无知、无觉、无思想,捏出来的玩偶一个个都按捏制者的意图傻乎乎地笑着。可孩子不同于泥巴,所以他又哭又喊又挣扎。画家还在孩子脸上点了几滴墨,想来当是眼泪。这是丰子恺在解放前画过的关于教育的漫画,六十多年过去,今日阅之不但没有陌生感,反  相似文献   

15.
正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成长和素质的提高,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呢?我的体会是:与孩子一同成长,并且坚持下去,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快乐向导. 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并且让孩子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和她在一起阅读,给她订了很多少儿读物,像《探索地理》《小哥白尼》《琴童》等.随着女儿阅读面的增广,她自己也开始在网上选购自己喜爱的书籍,比如《漫画史记》《漫画唐诗》《漫画宋词》等,不仅如此,她还把我的《读者》杂志翻了个遍.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是一个要强的孩子。那时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夸奖经常让我生出无穷的力量。爸爸妈妈用赞美轻松地就让我乖乖地做他们想要我做的事。我努力地学习,我也乖乖地做家务,什么拖地板、洗衣服(要求是洗自己的衣服)、倒垃圾都做,而且我还不时十分积极地自己"拓展"一下内容,就想着妈妈回来一定很高兴.一定又夸我乖了。现在想来我也觉得好笑.可能妈妈们都会觉得"这真是个‘单纯’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18.
罗刚淮 《班主任》2011,(8):62-63
前段时间,一位叫蔡美儿的华裔教授出版了一本书《虎妈战歌》,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使她们顺利进入哈佛大学的经验故事,在美国教育界引起轰动,并引发了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达到了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经由"虎妈"引发的家庭教育模式大讨论一出  相似文献   

19.
正网络上曾经有一篇文章被广泛流传——《美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讲述了关于中美两国教育工作者对经典童话《灰姑娘》的不同讲授方式。读完这篇文章,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中国"填鸭式"教育中成长的我,对《灰姑娘》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灰姑娘的可怜与继母的可恶",停留在"仙女、魔法、舞会、英俊的王子和水晶鞋"这些浅浅的表象  相似文献   

20.
花田 《课外阅读》2011,(11):22-24
美国职场漫画"呆伯特"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在《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如何得到真正的教育》。在这篇文章里,他声明自己就是个差等生,他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在大学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