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外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课程多元分类系统,为课程建构者和实施者定位综合课程类型和功能提供参考工具。综合课程在学校的实施体现为以下几种实践模式:"国家"综合课程模式、"地方"综合课程模式、"校本"综合课程模式、"特色"综合课程模式、"专项"综合课程模式、"主题"综合课程模式、"德育"综合课程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名目繁多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课程目标重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教师和学生负担重的现象,课题组根据"小学课程以综合为主"的原则,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主题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有助于把小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收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兼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从价值论还是从认识论、方法论看,"回归生活"的理念都对我国学校教育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方兴未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探究"世界是什么",还深切关注"世界会好吗",因此倡导通过"反思性行动"而理解、参与和完善世界。而构建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互动而成的"课程连续体"是我国学校课程体系重建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生活世界"的发展,也是走出"生活世界",以一种客观态度审视活动得失,从理论层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的同时,结合"生活世界"相关理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求课程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5.
以班为本优化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新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非小班化学校更好地贴近"生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本"具有其独特性和综合性。通过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三方面综合实践,全面优化学校课程,让课程更适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学前课程的第三次变革,出现了众多学前综合课程模式,它们所采用的几乎都是"主题式"结构.这种"巧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由"主题式"综合课程的点、面、线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课程理论和课程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综合课程不是综合学科的概念,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是内容学科的综合.诸如德国的合科教学、英国的综合教学等.美国则称之为广域课程,在美国的中学实施的"超越学科的学习单元"教学计划,为综合课程的可行性提供了示范性的实例.国内外的教育专家达成的共识是"普及一切学问的综合性知识,以增进人类的泛知主义(pansophism)".文章试图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对综合课程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是当前世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向.其核心是要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习得,以便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不同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多层面综合构思,课程结构要具有多元整合、模块化特征,课程的运行必须具有独特的管理制度、师资结构、物质设备、时间与空间、评价体系等支持系统作保障,同时要建立课程管理体系,有效监督"能力本位"课程开发和技能鉴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综合课程建设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构建"数控技术"理论、虚拟、实践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思想,并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课程基础知识讲授—基础工艺实践—编程原理与课堂研讨—虚拟过程设计—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探索建立"数控技术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实现数控技术理论、虚拟制造、生产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近年来探索出了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同时在教师功能发挥、学生活动方式、活动基地使用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通过与学科课程的结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设置,通过学生对社区环境和学校生活的反思探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化"实施,通过学校课程规划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化"推进,通过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本化"目标,以优化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1.
课程整合是落实深化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路径。《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劳动教育》因其固有的课程地位和课程属性,使得这三类课程整合实施更具合理性、更有操作性,是当前推进深化课程改革的一条务实可行路径。保持三类课程各自的鲜明个性是"三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前延后拓"是"保留个性"的技术路径。"整合中保留个性"让三课程实施主题更丰满、路径更宽、体验更完整。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是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综合课程,课程结构是社会科的核心问题.美、日两国的社会科在世界上比较具有代表性.以深厚的课程哲学为理论支撑,美国中学社会科课程结构已经形成了"学生社会性发展为中心""社会问题为中心""学科综合为中心"三种类型.日本在其"复合性"理论的指导下,社会科课程结构既有类似美国之处,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同美、日两国相比,我国中学社会科课程结构研究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徐倩 《上海教育》2013,(21):35-35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是"通过艺术的教育"。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综合课程、艺术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学校艺术综合课程发展与建设的新模式、新规律,近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艺术课程与教学高峰论坛"。"我们在已有音乐、美术课程之后,为什么还要开设艺术课程?艺术课程到底是什么,其特征如何?"论坛一开始,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部主任张荫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任教师.教师们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三无"课程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加大了课程开发和设计的难度.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层面困难重重,难以常态开展.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究竟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5.
庄虹 《教育导刊》2007,(7):18-21
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课程模式主要有学科教育课程、综合教育课程和活动教育课程。作为主要模式之一的综合教育课程,其受重视和普遍运用的程度日渐提高,这是幼儿教育改革中令人欣喜的一个方面。从陈鹤琴先生倡导的"单元教学法"到目前幼儿园实施的综合教育课程,可以说,其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丰富。本人认为,综合教育课程是  相似文献   

16.
<正>12年前,本着超前的市场意识与寻求适合的教育方式的目的,让"每一个专业创办一个真实对外的校内企业"的专业建设愿景与行动在当时的南京金陵中专落地生根,"综合实践课程"的试点实践由此开启。综合实践课程聚焦师生发展,盘活专业、课程与市场、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变革利器。一、变革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的初心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上有两个出发点:一是面向未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综合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7.
查立舫 《生活教育》2014,(13):53-5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双向协同开发模式,不仅使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加贴近参训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为探索建立"学校+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推进模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以"电影赏析"课程为例,阐述了我们在构建"学校+基地"双向协同课程开发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基因工程"课程是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从早期的更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强化技能训练,到近年来通过综合改革建立课程教学新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课程综合改革构建了"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实习综合"的"三位"结合式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精简理论教学内容、设立基本核心实验结合综合实验(实习)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建,并合理安排了教学进程和"三位"融合。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坚持"学生是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成长"的课程实施理念,从当前的课程实施出发,将实施中的问题转化为资源,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校本化实施新路径,以"综合融通"的思维将"道德与法治"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架构,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道德与实践"课程架构。  相似文献   

20.
向晶 《全球教育展望》2014,(4):20-27,58
纵观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变革:20世纪初,从学科课程转向经验课程,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从经验主义课程转向注重学科结构以追求卓越知性的学科课程方向,70年代以来,则以"人性"、"个性"、"自我实现"以及"完整的人"等概念充斥着课程领域,预示着课程步入关注人本身,关涉人的自我实现以及人生幸福的方向。这里主要从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入手阐述课程变革之于学生幸福的内在关联,试图构建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体化的"课程连续体"以实现学生在学科课程中领略学习的乐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体验探究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