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思维极为重要。学生的主体感知与主体思维呈现何种状态,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认识过程。学生的主体思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让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等因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堂中要有思维的存在,思维体现在整体课堂当中。学生主体思维是学生在全面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主体地位,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挖掘自己的思维点,主动、自觉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课堂现状折射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否得到很好发展的关键点。教师应着力于问题的设计,研究核心问题、基本问题和具体问题所形成的探索性问题链,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提升学生思维的参与度等。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参与的程度及思维品质的提高,通过紧扣真实情境、借力挑战任务、创设认知冲突、发展高阶思维等途径,让思维真正发生,让学生在教学场的主体地位凸显,最终实现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真正“在场”。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培养数学思维的概括、推理、想象和探索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学生是思维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思维的主导。所以,能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没有形成一套科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 ,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学生已有素质为基础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那么 ,在数学课堂上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呢 ?设置疑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紧扣教材 ,层层推进 ,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而要启发引…  相似文献   

7.
教师讲,学生听,延续多年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使之真正"动"起来,逐步树立主体意识,提高参与、互动、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8.
冯其英 《贵州教育》2009,(13):38-38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殊不知这正是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思维的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够积极地动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思维分析高度钻研教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思维就是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思维。人类的学习活动,实质上就是主体自觉地运用思维的积极活动过程,但这种思维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着主体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最终制约着主体的发展水平。因而,科学思维的艺术,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有效推动力,也是学生为充实自身而孜孜以求的价值目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应是这种思维活动积极参与者,是思维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本位实施生本教育已逐渐成为共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轴。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教学中,提问已成为教师体现主体教育、实现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普遍形式。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有效的设问可以拓宽学生思维、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的观念,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和谐的气氛中得到思维的最大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38):57-58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与内容围绕着主体展开。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之花都能得到绽放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从思想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高中物理学习是综合性很强的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思维 1、树立“生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周亚运 《小学生》2022,(12):22-24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当面对所有学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小学中年级英语复习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对于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概念、类型两个方面对思维导图相关内容进行概述,明确了思维导图在完善知识网络体系、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记忆力、形成高阶思维等方面的价值,并提出创新和改革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复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创造思维是指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它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