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天义 《收藏界》2010,(7):53-56
清末民初,日用陶器的需求剧增,宜兴的紫砂业也缓缓走向复兴,具有西方色彩的专营紫砂的商号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文人雅士不再是紫砂业的主导,而亦壶亦商的紫砂实业家们成为紫砂市场的主人。在这批紫砂店号及陶刻名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推清末民初紫坛全才——赵松亭。  相似文献   

2.
谭文诚 《收藏界》2010,(7):60-65
宜兴紫砂自明中期从日用陶器走向艺术陶器以来,就以变化多端的造型独树一帜,在中国工艺美术品中无出其右。在宜兴紫砂壶的三大造型中,其中的光货又可细分为圆器与方器,即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圆器的珠圆玉润与方器的挺括流畅,构成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壶艺世界。以下从历史、工艺、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紫砂方形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黄健亮 《收藏》2010,(3):14-20
近年紫砂界的大事,首推宜兴蜀山窑址的考古发掘。这项迄今规模最大的紫砂窑址考古,发掘地层跨越了明代晚期至1966年共300余年,为宜兴陶器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陶器的出现是大自然的给予,紫砂矿源是地球上唯一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从宋代发端,明清兴盛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虽然在我国其他省份也存在紫砂泥矿源,但因其矿物成分、化学结构、成矿年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因为伯乐不仅要有相马的睿智与眼力,还要有举荐后辈的气度和胸怀。以发现中青年工艺美术人才,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中国文联民协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举办"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为工艺美术界的名师巨擘和他们所举荐的后辈英才构筑了创造神话的高雅圣殿和广阔空间,伯乐与千里马将交相辉映在这史无前例的演绎中。中国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紫砂陶器造型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在陶瓷领域别具一格。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中国紫砂陶器业的繁荣需要众多的陶瓷人才。目前我们的陶艺人才可谓星光灿烂、人才济济,但是从业人员中确实存在浮躁之风、急功近利的风气。长此以往紫砂陶器业何以长久不衰?人才何以颖脱?作为"土"与"火"的艺术,陶瓷从原料配方、成型工艺、釉色釉料以及装窑烧成都大有学问,需要有人攻关研究、不断创新,而这方面的人才似乎更是我们的缺项。各种人才培养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对已有人才的发现我们更要擦亮眼睛!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曼生壶"达到紫砂工艺成就的艺术高峰。"曼生壶"的成功之处在于"名工名士,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潘春芳 《收藏界》2013,(7):46-52
关于明清宫廷紫砂,笔者早在1963年的上半年就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当时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求学,学制五年的本科再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三月的一天,时任"陶器工作室"的专业教师张守智老师找到我,要我协助他进行"宜兴紫砂造型"的专题研究,因为我有入学前在宜兴紫砂厂四年  相似文献   

7.
尹青兰 《收藏界》2014,(9):51-54
自晚清开始,由于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终于影响到了紫砂行业,紫砂壶开始了它的高度商品化之路。这一时期,自营的小作坊和各地的紫砂商号如雨后春笋般迅捷地发展起来。当时主宰宜兴紫砂生产的已非当年的文人雅士或达官贵人,而是在各地,主要是上海的一群工商实业家。他们所定制的壶上开始印有店号商标,紫砂产品上既有“注册商标”,又有制作者的名字。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纷纷开设陶器商号销售紫砂器。这些商号的基本营销模式是在宜兴开设作坊,在上海、天津、杭州、无锡等地开设商行或公司。他们的紫砂壶则由名工按样制作,从宜兴订坯烧成,然后刻署商行或公司的商标。晚清民初的这种新状况是紫砂壶自明代中期兴盛以来近四百年所未曾有,可以说是紫砂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陶》邮票的发行,使邮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陶都——宜兴。 宜兴,座落在江苏河湖交错的鱼米之乡,东濒太湖、西接运河,交通方便,地下蕴藏着上千亿吨制作紫砂陶器的天然陶土。宜兴的制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在宜兴制陶,人称“陶朱公”。1976年,在宜兴鼎蜀镇汤渡附近,出土了约属北宋中期到南宋的紫砂窑及紫砂陶碎片。到了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9.
"豫丰"紫砂壶是由豫丰陶器公司生产的,该公司由清末秀才吴启南于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吴启南是明正德时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嫡传后裔,精通壶艺,是紫砂巨子。其母也是做坯能手,又因家境殷实是地方绅士,因而既有能力又有条件创办"豫丰"陶器公司。吴颐山于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在未中进士前曾在金沙寺内读书,由书童供春陪伴。在读书闲暇时书童供春发现寺内老僧挑捡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抟泥为壶。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之如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的茶壶,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被后人称谓紫砂壶鼻祖的供春壶。豫丰陶器公司的建立,开创了宜兴紫砂由家  相似文献   

10.
认识紫砂     
一、关于原料: 宜兴紫砂器之所以驰名天下,在于其独特的原料——五色土。宜兴陶土按其颜色、产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东山甲泥、涧众甲泥、瓦窑甲泥、西山嫩泥、屺山泥、蜀山泥、白泥、黄泥、绿泥、乌泥、红棕泥、紫砂泥。甲泥是深藏在地层里的一种页岩,未经风化,也叫石骨。嫩泥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黏土。白泥、黄泥、绿泥、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炼后,可以单独制造陶器。其他各种陶土均需混合使用,其配合量随制品的种类、性质、形状大小而异。  相似文献   

11.
正茶壶,明清讲究陶器为上,且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由于用紫砂泡出来的茶浓郁芳馨,香远益清,诚如明代文学家李渔在《杂说》中所言"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遂闻名退迩,家喻户晓,进而成为茶具之王。紫砂是用江苏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特有泥料制成的炻器,多呈赤褐色,具有含铁量高、可塑性强、砂质感明显的特点。所谓炻器,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器物,既有陶的透气朴素,又有瓷的致密坚硬。  相似文献   

12.
紫韵     
雨岚 《收藏界》2010,(7):52-52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诗中这一丸比珠玉还要珍贵的“阳羡溪头一丸土”便是宜兴的紫砂泥。江苏宜兴,古名“阳羡”,这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水土宜陶,砂壶宜茶。用这里的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历来是爱茶之人的心仪之物。北宋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爱其茶、泉、壶,有“饮茶三绝”之说;明代李渔也有“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张湜 《收藏界》2012,(4):55-58
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根据这个解释可以理解为:凡是用锔子连合的破裂器物,都可以称之为锔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老百姓家里的瓷器、陶器、玉器、紫砂器等器物破裂了,凡是能锔的都会找锔匠锔补好以后重新使用,这种状况在我们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因此锔器曾经遍及各个家庭。  相似文献   

14.
上清     
紫砂始于宋,兴于明,风雨沧桑,尔来八百年。紫砂陶刻源于落款,是陶器最基本的装饰手法。当今宜兴,从事紫砂陶刻者不少,庸手居多,高手无几。陶刻之道,非是简单的持刀刻画,所谓"功夫在诗外",表现的是艺人综合的艺术修养,字壶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匠人之作,或循规蹈矩,或嚣张跋扈,全然不顾作品的整体精神,俗不可忍。不知诗词曲赋之美,尽在言简意赅之中也。  相似文献   

15.
一兵 《收藏界》2010,(7):71-72
紫砂茶叶罐也属于紫砂茶具之列。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茶叶罐是明代正德以后的,由江苏著名收藏家沙志明所藏。早期紫砂茶叶罐多数砂质颗粒粗大,工艺简单粗糙,又因为无专门烧制紫砂器的龙窑,与缸瓮之类大器物一同烧制,有的沾有缸瓮釉的泪痕。以实用为主,不注重外表的装饰,都是素面素心。到了清代康熙时紫砂业发展迅速,加之珐琅彩传入,出现了印花、刻花、泥绘和加彩挂釉的紫砂器,其中包括紫砂茶叶罐。从传世的紫砂加彩挂釉实物看,以华凤翔加彩挂釉汉方壶为最早。华凤翔是康熙时人,因此加彩挂釉紫砂器应始于清康熙时。加彩挂釉紫砂器一出现,便受到宫廷重视,大量加彩挂釉紫砂器成为贡品入宫供皇亲国戚使用,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加彩挂釉紫砂器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彩挂釉紫砂器的出现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器外销,形成良性循环。对加彩挂釉紫砂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加彩挂釉紫砂器,失去了紫砂素面素心的原有风格,加之加彩挂釉后紫砂器的透气性不如以前,在清代风行一度后,很快走向枯萎。在紫砂发展过程中,加彩挂釉器始终不占主流位置,但作为紫砂大家族中一员,在紫砂发展历史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今天看来同样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1,(4)
玉成窑墨宝紫砂~(TM)是中国紫砂名器的杰出代表之一。紫砂界曾有这样的评价: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选行;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梅调鼎玉成窑墨宝紫砂,被收藏界视为珍品,在中国紫砂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文人紫砂至梅调鼎时代已达巅峰成为绝唱。玉成窑墨宝紫砂是以梅调鼎为代表的一代书法家以文人的审美情趣在紫砂器具上的一种艺术张扬,也是中国紫砂艺术品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7.
夏汶  中健 《收藏》2009,(9):186-186
“一两紫砂十两金”“大师紫砂壶”选用最好的泥料制作,珍贵无比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宜兴才有紫砂泥。自古纯正的紫砂泥就被誉为“一两紫砂十两金”,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目前紫砂泥存世量已经不多,越用越少,越来越珍贵!从2007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禁止了对紫砂泥的开采。纯正的宜兴紫砂泥本身就是值得传世的珍宝。吕氏阴阳太极“大师紫砂壶”采用的紫砂泥是大师家藏的纯正紫砂泥,陈腐长达30年,堪称紫砂界的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18.
王勇刚 《收藏》2008,(2):89-89
彩绘陶器是指在烧制好的陶器表面施以彩绘的陶器,与先绘彩再焙烧的彩陶不同,虽颜色较易脱落.但色彩却很丰富。彩绘陶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已有发现,大量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彩绘器主要是作为明器用于陪葬,故在厚葬之风盛行的西汉尤为流行,达到了鼎盛。彩绘陶器的器形和彩绘多模仿青铜器呼漆木器,  相似文献   

19.
华氏紫砂     
《收藏》2013,(3):4
造型丰富是紫砂艺术的一大特征。由于紫砂材质可塑性强,制作工序特殊,使紫砂艺术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艺术贵在创新,紫砂在保持良好日用功能的前提下,造型应务求有创意、多变。华氏紫砂作品由华建民先生亲自设计,追求紫砂形体的古朴、自然、别致、趣味,加之以窑变火候烧制,往往使作品独具匠心,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20.
沈飞  徐世昌 《收藏》2006,(11):105-105
在紫砂器中,有一种特别的品种——肖形果品,这是用紫砂制成的各种蔬果形陈设、赏玩器,即所谓清供果子,多为紫砂艺人的消闲之作。这种紫砂的仿生作品、是用不同颜色的紫砂泥塑造而成,巧用紫砂的质地和色泽塑造成瓜果、蔬菜,不仅模仿其形象,而且模仿其颜色,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