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为什么会说话——语言基因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唯一的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生物。科学家宣称,在人类众多基因中,已经发现能使人类说话的基因,如果没有这个基因,语言与人类的文明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在过去的20万年间,这个基因的改变,促使人类在演化上,能与其它生物朝向不同的演化路径,这个基因就是FOXP2。FOXP2基因的损坏,会造成罕见的语言疾病,语言文法的使用将出现问题。科学家在前年发现这个基因,现在,科学家在灵长类的研究中,观察这个基因在它们身上的表现情形与影响,这些动物包含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恒河猴、猴子与老鼠。科学家想要知道…  相似文献   

2.
正人脑中神经元的数量是黑猩猩和大猩猩大脑的三倍!人脑为何大于其他类人猿的大脑呢?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发现了人类大脑变得更大的原因——一个关键的分子开关ZEB2或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最新研究中,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玛德琳·兰卡斯特领导的团队比较了从人类、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干细胞中生长出来的"大脑类器官"。研究发现,与实际大脑的情况相似,人类大脑类器官比其他类人猿的类器官长得更大。  相似文献   

3.
人类远古时候的近亲和大猩猩一样喜欢雌性。研究人员说,人类远古时候的一个近亲可能拥有和现在的大猩猩一样的爱情生活——一个雄性会控制一群雌性。对"傍人粗壮种"的35个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生活在150万~200万年前的人亚科原人  相似文献   

4.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岁以内的人类婴儿记忆东西放在哪儿的方式,与类人猿是相同的。动物记忆一个东西放在哪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记住东西的特性(大小、形状、颜色等),另一种是记住东西所处的方位,比如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有些物种,比如小鸡和蟾蜍,显得更喜欢记忆物体的特性;而另外一些动物,比如鱼和狗,更喜欢记忆东西的方位。德国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比较研究了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黑猩猩和人类的记忆方式。在莱比锡动物园,研究人员将葡萄、香蕉等奖品藏在木头、模拟鸟巢或石头下面。有时,奖品会藏在同样的东西下面,但…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人认为动物没有思想不够聪明、没有情感冷若冰霜,或者只承认经过训练的动物才具有某种才能,那就大错特错了。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动物都具有不逊于人类的情感,在某些方面,有些动物甚至比我们人类还聪明呢!亲情爱情皆拥有美国研究人员戴安·福西在卢旺达领导一个大猩猩研究观察站达18年之久,她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古代的人类祖先北京猿人生活水平和生存技能超出此前预计,他们不仅会穿兽皮制成的衣服,同时还可能熟练掌握了取火本领。北京猿人生活在75万到20万年前之间。为进一步了解这个早期人类种群的生活面貌,科学家对1923年首次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洞穴进行了研究。这个洞穴坐落于北京周口店。经过重新挖掘,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细节,证明我们的这个祖先  相似文献   

7.
驯养其他物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自然界中很难观察到人类以外的物种驯养动物的例子.科学家发现,在中美洲伯利兹海域生活的一种珊瑚礁鱼——长鳍雀鲷能驯养浮游糠虾为其食物海藻施肥.  相似文献   

8.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3):I0003-I0003
20世纪80年代,一种叫做布基球的C60分子结构被科学家发现,立刻引发了整个纳米科学界的革命。布基球的发现非常偶然,据说是一群科学家在研究星系气体云的时候,在星际空间观察到了C60结构,这是除金刚石和石墨外,人类发现的第三种完全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结构。以布基球为标志的纳米科学给科学家提供一个广阔的研究舞台,科学家也因此发现了一些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比如,把两个完全由六边形组成的纳米管对接,是精细的工作。科学家发现,有时必须构建出五边形和七边形,才能让不同性质的纳米管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材料。布基球的内部可以嵌套另一个…  相似文献   

9.
正大猩猩经常会用拳头敲击胸口,人们认为它们这种行为是为了交流信息,但不清楚这些信息的确切性质。人类学家在2014—2016年观察和记录了25只生活在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的成年雄性山地大猩猩,他们借由测量照片中大猩猩肩胛骨的距离确定体形,利用录音测量了击胸的时长、次数以及声音频率。结果发现,击胸行为或许能传递关于个体体形的信息,并帮助它们识别不同个体。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早已在人类女性卵巢内发现卵的存在,但是记录下排卵过程的影像以供研究,则是到近年才有具体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的发展,用移植器官的方法来治疗器官疾患,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从器官移植的临床实践看,同种器官移植的效果最为理想。但所需人体健康器官的来源是个难题。于是,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与人类相近的动物身上。如选用黑猩猩、大猩猩、狒狒等的器官。但是这些珍稀动物也已日见稀少,人工饲养也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2.
彭慧 《发明与创新》2006,(12):29-29
人类寿命的极限到底是多少?这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寻找答案。尽管百岁老人仍然少见,人类的平均寿命(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在延长。但是这种趋势能保持多久?科学家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发现,包括限制热量摄入在内的一些方法可以显著地延长它们的寿命。但是这些方法是否可以成功地应用到人类的身上,以及能延长多少寿命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至少人类活到100岁可以成为家常便饭。加拿大渥太华心脏研究中心主席罗伯兹表示,科学家曾认为,可能还需要100年,人类的寿命才能延长一倍。但多项研究成果已使科学家相…  相似文献   

13.
正陪伴我们千万年的"伙伴"人类体内的肠道细菌数量繁多,多达数以万亿计。可以说我们身上有多少细胞,就有多少肠道细菌。这些细菌中,有些来自食物和外部环境,这些仅是肠道中的过客而已,而另一些就是自远古就陪伴我们的"老相识"。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几种老相识的肠道细菌与我们相识的历史可追溯至非洲古猿时期。在距今约1000万年前,非洲古猿分成了两支。一支繁衍发展成为大猩猩,另一支的一部分发展成为人类,余下部分发展为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这些细菌的祖先就生活在非洲古猿的肠道里,并且随非洲古猿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艾滋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起源,英、法、美三国科学家组成研究小组,历时7年,通过检验非洲西部喀麦隆丛林的黑猩猩的粪便,追查到它们体内的艾滋病毒。研究发现,患病的黑猩猩大都生活在喀麦隆的南部。其中,萨那加河流域的黑猩猩感染的SIV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HIV病毒最相近。正是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令科学家相信,人类的HIV病毒就是来自非洲的野生黑猩猩。令科学家兴奋的是,此项研究或许能够为科学家研究SIV基因的演变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从而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如何与体内的SIV病毒“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8,(8):12-12
最近,科学家们在印尼的婆罗洲拍摄到一张珍贵的照片。画面上,一只雄性猩猩正准确地抓住延伸到河边的树藤,然后用树枝做成的长矛来刺捕河中的鱼。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猩猩会使用自制工具从河水中捕鱼。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在猿类动物中发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最新研究表明,大猩猩为了吃到最好的早餐,会提前做好计划,并不惜冒险。这一研究报告即将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27日报道,研究人员在科特迪瓦塔伊国家公园跟踪了5只雌性猩猩,观察它们在哪里过夜,在哪里觅食。时间总计275天,并横跨了三个缺少果实的地段。他们发现,大猩猩可能晚上会睡在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4,(12)
中外科学家通过基因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从而揭示了通过基因交流帮助人类快速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科技快递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汗液中含有一种用途广泛的抗生素,这使得汗液具有杀菌功能。科学家早就知道皮肤含有抵抗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皮肤受伤之后和伤口愈合之时发挥抗菌作用。但德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人类汗液里还存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动物也会患上忧郁症英国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动物和人类一样也会出现情绪失落,有时甚至会演化成非常严重的忧郁症,并且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通过研究老鼠在不同的住宿条件下对失去奖赏和获得奖赏所做出的反应,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们依据人类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找到了一种测量动物情绪状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细心的小朋友可能也会观察到,有很多鸟儿是站在树枝上睡觉的。鸟为什么不躺着睡觉呢?它们站着睡觉不会从树上掉下来吗?科学家发现,人类和鸟类的肌肉作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鸟儿能“站”在树枝上睡觉而不掉下来。德国的科学家发现,在进行“抓”这一动作时,人类和鸟的动作完全相反———人类是去主动地抓,而鸟儿却是被动地抓。当我们人类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用力使肌肉紧张起来;而鸟儿只有用力使肌肉紧张起来,才能松开所抓住的物体。也就是说,当鸟儿飞抵树枝时,其爪子的相关肌肉呈紧张状态;而当它“坐”稳之后,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