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一涵 《文教资料》2012,(29):76-77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他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2首。除此之外,刘天华为国乐的改进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介绍二胡音乐家刘天华20岁之前的人生境遇,具体论述分析刘天华20岁时写的二胡处女作《病中吟》,意在抒发对刘天华先生的崇拜之情。  相似文献   

2.
自现代二胡学派的鼻祖刘天华先生创作出二胡"十大名曲"以来,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二胡爱好者们争相学习的曲目,甚至有人抽出每首乐曲题目中的第一个字作诗一首,谓之曰"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本文以其中一首作品《病中吟》为例,分析刘天华先生二胡作品演奏版本的不同,希望可以对不同的演奏版本加以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3.
作品分析:《空山鸟语》是一首标题音乐,是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中技巧难度最大的一首。该曲是一首二胡曲,创作于1918年,但直到十年后才定稿出版。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似是而非是、非是而神似的  相似文献   

4.
刘天华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优秀民族音乐家。二胡曲《空山鸟语》是一首多段体结构乐曲 ,乐曲运用了装饰性跳动音型、八度大跳音调、同音换指以及三连音等手法 ;描绘了大自然给予人们的绚丽多彩的万千景象。演奏要灵巧、连贯、流畅、用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刘天华先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热情向往  相似文献   

5.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此曲以一支风格新颖、节奏明快、旋律豪放的二胡曲,确实可以说是作者创作的最为光明的一首乐曲了。在刘所处的时代,不仅政治上混乱不堪、黑暗无比,经济上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而且在文化上尤其是音乐界更是"重西轻中",民族音乐已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然而,刘天华对民族音乐怀着深厚的情感,这与他从小接触民族音乐与乐器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又学习了西洋  相似文献   

6.
《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创作的十首二胡曲中,唯一与大自然现象直接发生联系的一首。也是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尤为出色的一首。此曲大约在1918年前后初稿,1928年定稿发表,前后一共用了十年时间,说明作者对此曲确实是花了很大功夫的。据后人回忆,刘天华创作此曲的灵感,是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两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知道,唐代在画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出现一种以诗咏画,以诗意发挥画意,进而以诗境开拓画境的形式,这就是山水画的形式。虽然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但真正取得较大发展的是在唐代。像大诗人杜甫就作有题画诗18首,而王维也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学术论文和教科书中谈论到刘天华先生时,将其定位为"平民音乐家",有的学术论述一会儿说其是"平民音乐大师",一会儿说其是"民族音乐家"等,而这两个词的含义对于刘天华先生音乐功绩的评价,是存在着本质意义上的差别的.从刘天华先生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创作以及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特点的三个方面可以说明,刘天华先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此曲作于1928年6月。这年,由于学校停办失业后又恢复了上课,同时刘天华开始考虑创办"国立北平音乐学院"。因此,生活稍有了安定,心情也比较愉快,在这种情感氛围下创作了此曲。有人把刘天华创作的10首二胡曲分成两类:一类是"苦、独、病",一类是"悲、空、闲"。据刘氏的学生陈振铎回忆,在1945年重庆国立音乐院国乐组学习时,又有学生杨其铮取乃师创作的10首二胡曲名,编成五言联以便记忆,颇  相似文献   

9.
刘天华是近代专业二胡学派的创始人,是他把二胡搬上了专业音乐表演的舞台。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中,刘天华为二胡的发展争取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刘天华所处的时代,正值“五四”爱国运动之时。在音乐思想上,刘天华受到当时“美育”及“平民文学”的思想影响,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并愿意终生贡献于“改进国乐”事业。在改进国乐的观点上,刘天华与蔡元培的主张是一致的,那就是“采西乐之长,补中乐之短”。关于中西音乐的关系问题,当时的复古主义者和全盘西化者都认为中西音乐根本无法合作。在刘天华之前任北大音乐…  相似文献   

10.
《烛影摇红》作于1932年。这是刘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二胡曲,28天后这位天才的作曲家就与世长辞了。此曲的曲名是借用宋词同名词牌而来的。"烛影摇红"原是北宋词人王诜《忆故人》首句的前四字:"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当时著名词人周邦彦用它作为题名另作新词,后来就成为一个词牌了。刘天华用词牌来作为曲名,也仅此这一首。不仅说明刘氏古典文学的底子深厚,而且与用"吟、操、行"等一样,偏爱用古典曲  相似文献   

11.
萧友梅和刘天华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萧友梅是中国把音乐和教育相结合的第一人,并推广到实际的教学中,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经验。刘天华则开创了器乐的改良运动,把中国传统的民间器乐和西方音乐相融合,创作出近百首民乐曲,并提出了民乐教育普及的观点。这两位音乐教育家大力推进了中国早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堪称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有一个号称“刘氏三杰”的音乐世家。他们就是蜚声者中外乐坛的:刘半农、刘天华和刘北茂三兄弟。长兄刘半农是早期北大著名的文学、韵律学家和歌词作家。他对于二弟天华在国乐,尤其在二胡音乐方面刻苦进取之卓著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老二刘天华作为我国国乐界二胡教育的“一代宗师”即为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刘天华对传统音乐的批评和对乐器改革的批评这两方面介绍了额刘天华的音乐批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他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良宵>与<月夜>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两首二胡独奏曲.本文对这两首乐曲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5.
刘天华于1928年创作《闲居吟》,此时是他音乐创作的高峰期。生活日渐稳定,但社会大格局仍处于动荡,闲暇和怡然自得的状态下还有着一丝隐隐不安之情的背景下创作出了这首乐曲。针对二胡的演奏技巧上融入了泛音演奏的技法。该文章通过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来解析《闲居吟》这首二胡大曲。  相似文献   

16.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在三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从事音乐工作达二十年之久,对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二胡的演奏技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一一年,刘天华先生初登乐坛。那时,他是学习西洋乐器的。凡管弦乐器、钢琴等,他都刻苦学习,尤以铜管乐器,多有深造。后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刘天华先生眼见国弱民穷、民族音乐被歧视,决心要兴建起“那唤醒一个民族灵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刘天华与阿炳 ,都对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也很明显 ,文章比较分析了刘天华与阿炳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天华是我国杰出的二胡艺术家,独特的灵感气息和演奏手法使其作品中蕴含深厚的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对二胡乐器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我国二胡艺术发展演变历程及刘天华先生与二胡艺术深厚渊源为主线,从音乐美学和哲学理论方面对刘天华二胡作品中的艺术涵养和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出作者的艺术理念、艺术作品和人文精神内在的紧密联系,揭示其在二胡发展史上的划时代地位和意义及给现代二胡事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半农在北京的最后几年,与其二弟刘天华以及三弟刘北茂均在北大执教,兄弟三人各有建树,长兄半农是当时早已闻名于世的新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学者,就任北大教授,正在学术研究上大展宏图。天华为蜚声艺坛的民族音乐大师;而与两位兄长年龄悬殊很大的三弟北茂亦是当时北大英文系颇受学生欢迎的青年讲师与翻译家。兄弟仨手足之情非一般人可比,因不住一处,平时各忙各的事,也很少见面,于是相约,每个周末大家轮流到一家去聚会。一九三二年五月的一个周末,刘氏三兄弟及家属十几口人均在刘天华家欢聚,大人叙家常谈事业。见刘天华先生十三岁的女…  相似文献   

20.
在民乐演奏会上,刘天华(1895- 1932)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是经常上 演的曲目,它那种追求光明的主题,对每一 位听众都是激励与鼓舞。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和 音乐教育家。他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一个清 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在常州读中学时,他已 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因为学习吹小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