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 90年代以来 ,“多媒体”与“因特网”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 ,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席卷全球 ,把自己的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并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有人指出 :“未来社会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懂计算机的人。”由此可见 ,多媒体已成为现代人接受新知识、迎接新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窗口。因此 ,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学校教育 ,同样应该而且必须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笔者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 ,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多媒体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2.
有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学习社会”的世纪。在“学习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生活方式,学校只是学习的一个场所,人的一生无法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强调“终生教育”。二十一世纪,将更加强调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三的协调统一。社会将根据个人需要,提供多渠道,多时空,多媒体的学习机会和方式,全社会在谋职录用过程中,将从以学历证书为主转向以资格证书为主。.  相似文献   

3.
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类活动的全部,这种生活方式也可理解为“和谐式生活方式”或“生态型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应以健康的教育理念,依据社会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及所关心的问题从人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及社会中人的和谐诸方面思考,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幼儿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网络,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引导幼儿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活方式概念,最终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4.
加强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何 《青年教师》2006,(5):20-21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大至抽象的行为规范、伦理标准、人生信仰、价值观念等等。因此人类学家认为.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哲学脱离人的感性物质活动,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根本特性,这样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才是现实的人;社会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特性,它制约着人的其它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实践本质的确立拒斥了对人的本质的“知识论”式的追求,展现了人的本质的超越式发展的根本特性,从而找寻到了哲学对人之“终极关怀”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大大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的教是呈现式的.是知识的再现.是封闭式的;学生的学则是被动的接受.缺乏创新.是非能动性的。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一门科学.“人”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人的这两个特性是需要后天逐步培养的.培养的关键就是一个方法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办教育》2004,(8):47-54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社会生活节春天日益加快,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节奏生活着,这些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正确,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通向健康快乐和幸福的彼岸,反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则会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甚至造成个人的终生遗憾!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神经衰弱”,“恶性肿瘤”,“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冬梅 《教育导刊》2001,(15):19-21
生活方式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方式。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不仅有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生理需要,而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社会需要。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主体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活动的稳定方式,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闲暇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闲暇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的主体性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人的本质的部分,是人性之精华所在”(P15—34),是人发展的动力。教师个体发展要达到专业化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主体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为此,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有三种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反思性实践方式和成长性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点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为依据,并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主体即人的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具体化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干部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他们日常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有八个基本特征,与之相应,远程开放教育应努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及积极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体系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势必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即时性教学课程体系十分必要。学习系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系统,是由学生、媒体、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教师四项基本要素构成的自动控制循环系统。是否具备完善、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开放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汤建强 《今日教育》2010,(12):28-29
学校发展需要文化引领。文化对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上。一所特色学校之“特”,归根结蒂在于其文化之“特”。所以从文化构建入手才算是找到了学校“创特”的正途。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馆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琴斯基在1968年提出的,它是指一个人人向往学习,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而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积极进取、积极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有相应的机制促进和保障终身学习与全民学习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公开发表的报告书,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基本概念正式提出。该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指出:“学习型社会中,虽然一个人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成为主体了。”这里也明确指出了学习型社会的主体足“人”,是每个具有强烈自塑意识的主体性公民。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宗旨是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高扬学习者的主体性,增进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跨进21世纪。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广泛的变化。重视个性张扬,强调人文精神,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必需,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即是建构“阅读社会”,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整合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课程整合呼唤“网络教学平台”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整个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自1993年美国确立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之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技术杠杆,以惊人的加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学校在深圳东湖水库旁边,所以被命名为水库小学。在“为了一切孩子的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下,我们开展了以“绿色”、“健康”、“优质”、“现代”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从自己身边发现问题,自主设计活动主题,从科学与人两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实践,了解东湖水库的历史与发展,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和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荀子同孔、孟一样都欲法先王,复三代之古,但其复古的方式却大不相同。他反对孟子的人性本善说,否定了孟子提出的以复人善性、行仁政为核心的社会拯救论。他认为在“先王”与“后王”之间存在着一个千年不变的“道贯”,即礼法、制度。因此,他提出了“法后王而一制度”的复古方案。将礼法、制度这些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的“王道”视为所欲恢复的“王者之制”的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这正是荀子复古论的特色。荀子的“王制”复古论建立在把三代之道、后王之法理想化的基础之上,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以三代礼法为核心的等级制度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9.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掌握知识是成才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则是成才的关键。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类活动的全部,这种生活方式也可理解为“和谐式生活方式”或“生态型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应以健康的教育理念,依据社会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和学习者的兴趣及所关心的问题从人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及社会中人的和谐诸方面思考,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幼儿园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网络,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引导幼儿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活方式概念,最终以一种健康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