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个7分半短片,做了15个月,却是他在工作12年之后的第一部作品。之前他不敢想,可现在他想要再狂妄一点儿,他要做一个皮克斯、梦工厂那样的导演  相似文献   

3.
他被人称为“打虎”记者,也是中国惟一一位从中国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政法记者。他以笔为剑,揭开了许多惊人黑幕,为此六次走上法庭,多次遭人追杀,四次死里逃生。他来自湖北大冶的贫困乡村,做过农民、下过矿井、做过砖瓦厂工人、拉过板车,服过四年的兵役,退伍后在南方做过保镖和保安,之后做了11年的政法记者。他曾任《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中央、省级报纸的首席记者、采访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等职。他已在国内百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章4000余篇400多万字,作品曾被国内外多家报刊和网站转载,其卧底历险的传奇经历曾被《知音》、《家庭》、《北京…  相似文献   

4.
林尔蔚     
林尔蔚,1932年生于上海。自1950年考入商务印书馆做学徒,四十年来他一直在商务这块土地上耕耘。五十年代他先后做过学徒、搞过行政工作。1961年被保送到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学习两年英文,以后便走上了编辑工作的岗位。1975年被任命为商  相似文献   

5.
不一般的工作经历 俗话说一名好的编辑总是经过一段艰苦的记者经历磨练出来的,恰恰有这样一位新闻人,他没有做过很长时间的记者。但是他却在编辑的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他在编辑的岗位上千了9年,先后从事过体育、社会、经济、国内、国际版的编辑工作。现为要闻中心副主任。他改变了传统时政要闻的报道形式,对重大时事要闻进行策划报道。在做强、做大时政新闻的理念指导下,他从重庆商报的大局观出发,  相似文献   

6.
平遥、丽江、乌镇……许多人不知道这些风格迥异的旅游胜地的策划都出自他一人之手。30年来,阮仪三一直以他的方式保护中国古城遗址。他说,“之前是与无知做斗争,现在则是与急功近利做斗争。”  相似文献   

7.
入职不到10年,他四获中国新闻奖、两赴汶川和玉树地震现场采访、连续10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刚当记者两年多,就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12年,34岁的他,荣获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在这些让人羡慕的简历背后,他曾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偶尔摇头叹气,亦曾在地震的第一现场面对"把命交给老天爷"的险境,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他做一个好记者的追求. 他是张显峰,科技日报主任记者,一直致力于做有思想的新闻. 2013年5月的一个中午,在科技日报一楼咖啡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26日晚,新华社电稿传来,第五届韬奋新闻奖揭晓,梁凯程的名字出现在名单里。面对共和国给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他从崇高里体味着责任和希冀。当晚,他很平静,一如继往地处理着数百条当日新闻。 当了12年记者,干了23年夜班编辑,在老梁35年的新闻生涯里,他只一心想做好新闻,从未想要荣誉。新闻是他的事业,做个好新闻人,是他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事业,他已贡献了大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斯诺是一个享有世界盛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二十三岁时来到中国,本来只打算在中国呆六个星期,结果却呆了十三年。他做新闻记者和报纸编辑直到五十年代初,大致也有二十三年。在二次大战期间,他成了报道中国、苏联和印度问题的世界有名的记者。他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的“京台科技论坛”,在赵老和我们聊天中,他了解到周继来学法律、我做研究时很高兴,鼓励我们要坚持所学。他问我写过什么,让我带到会场给他看。  相似文献   

11.
薛宝海 《视听界》2012,(2):126-126
2011年夏天,我被邀请做央视十套《绿色空间》的主持人,邀请我的是科教频道总监助理万卫老师,他听过我为央视做的真人秀课程。结识万卫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对我来说,他就是《百家讲坛》的教父,他做制片人时,让《百家讲坛》红遍全国,打造了诸多明星,如于丹、易中天、纪连海。  相似文献   

12.
认识老大苏秋萍已经20年了。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广告圈的前辈,华文广告界的领袖人物。我们都叫他Peter Soh.老板请他来给公司做创意顾问,领导我们做奥迪专案,那个时候,我倒觉得他更像很有点背景的黑道老大,气场极强。但是一说起奥迪创意要怎么做时,他是又准又狠又张扬。原来,他的黑道是在创意,同时把策略都一起霸走。我看到一种做创意的自信。他说什么,做什么,客户就会买单什么。当时是羡慕不妒忌也不恨,就觉得他赚钱很容易,就写几个标题,一点文案和最后的提案,  相似文献   

13.
安冬 《青年记者》2006,(9):39-40
石野,来自湖北大冶的农村,做过农民、下过矿井、在海军陆战队服过役,现为京城某报资深记者。石野走在人群当中你不会感到他有什么特别,普通的衣着和长相,但仔细看时从他身上却透出一股凛然的正气,曾有人开玩笑说这也许是石野做卧底最大的障碍。在做政法记者的近十年里,石野曾多  相似文献   

14.
25年以前,杰森做了一个可能是救命的大手术。手术之前,杰森的膀胱是封闭的,这就是说他面临着肾衰竭和死亡的威胁。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生打开他的下腹部,在他的膀胱上做了一个开口,让尿液得以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整理者言:王升,19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农村家庭。2005年中专毕业后,一个人来到上海,做过修理厂的学徒工、保险销售、公司合伙人,现在一家汽车4S店做汽车销售。我与他相识多年,但期间长久没有联系。得知要采访他,就约我去一家川菜馆边吃边聊。见面寒暄后,他便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至善我的父亲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他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他进商务印书馆正式当编辑,是1923年年初。在这之前一年,他和朋友们一同编...  相似文献   

17.
请一个木匠做家具,五天做了七大件。他的娴熟的技艺,使我惊叹。闲谈中,他说了自己学艺的经过,特别提到:“一年斧子二年锛,三年刨子学不真。”为了学会使用木匠工具他在重体力劳动中,度过一个个严寒酷暑。得心应手地使用斧、锛,刨、锯,是木匠的基本功。他活儿做得漂亮,全靠基本功过硬。这,使我油然想起了文学创作。从事文学创作,也要先具备基本功。基本功过硬,才能写出好作品。同木匠的基本功相比,文学创作的基本功是多方面的。譬如,要透过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18.
鲁迅传     
鲁迅大半辈子踯躅校门和衙门之间,他在民国政府教育部做了十四年公务员(其间还在各院校兼课),最后八九年做职业作家。这般人生历程说不上有我少传奇色彩,但其精神阅历却十分丰富,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一幕幕风云激荡的活剧给他带来深邃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孙敬修.我国20世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故事艺术家。他1901年生于北京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京兆师范毕业做小学教师,后做教导主任。孙敬修1932年开始课余在北平广播电台为儿童讲故事。孙敬修的故事艺术。有它突出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哲里木报通联记者组副组长王根敦(蒙族)同志,分管来信来访工作。四年来,在接待和亲自处理来访120多人次中,敢于认真负责,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都说他是报社最忙的人之一。接触过王根敦同志的人,都觉得他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对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他用四句话作了概括:“敷衍塞责无事做,认真负责难事多,只要一心为人民,战胜邪恶奏‘凯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79年1月,他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