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妍 《中小学电教》2010,(8):103-104
<正>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能促进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国外的一些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扩大和加深学生对美术的体验、对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当前教育改革之最迫切的是从各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科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关系,也就是发展一种生态式教育.生态式美术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美术课程为中心不断地与周边其它学科相互交融,特别注重综合性和人文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知觉感受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郁冬娟 《考试周刊》2013,(93):179-180
<正>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校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它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老师一人说了算,降低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开设美术课程对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有着重要意义,美术课程的学习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和单纯的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形成阶段,美术老师要在这一时期正确的培养好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美术教学日益人文化的背景下,美术学习已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美术学习被提升到文化学习的高度时,美术教学必然面临要将文化、审美素质教育放到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针对这种新要求和鉴于目前学生们对本土文化认知水平的相对较弱,适度利用地域历史文化遗产辅助美术教学,将有利于适应时代美术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吕颖杰 《教师》2010,(20):113-113
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提出了“学会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发挥评价作用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学力的评价;在课程的价值观上,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术欣赏课程作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非文化课程,必然有其重要作用,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不重视高中生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将美术欣赏课程列为学习的重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能够提升审美趣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将学生塑造成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提出了"学会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发挥评价作用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学力的评价;在课程的价值观上,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肖颖 《教育导刊》2004,(3):73-74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启示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自觉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美术教学理念,确认综合学习、促进发展是基础教育美术教学的价值追求,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大力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活动,以培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把美术学科看作“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并把美术学习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美术技能,还必须渗入一些与学生身心发展有关的知识,这就是审美、创新、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这些教育在美术课中必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学校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全部集中到了应试教育上面,导致基础美术教育面临课程资源极为匮乏、教育评价极不公平的尴尬处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基础教育中美术课程的价值应有以下5个方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活动: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形成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把美术学科看作"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并把美术学习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美术技能,还必须渗入一些与学生身心发展有关的知识,这就是审美、创新、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这些教育在美术课中必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美术特色以保护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为前提,构建美术专业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美术特长生提供发展潜能的空间。这种教育形式是社会特定时期的产物,属于教育的自然生态,其发展历史和发展模式在中国的高中美术教育里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国内不乏成功的高中美术特色班,其教学管理业已形成一定的风格。如何整合各地经验,形成有效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的进一步发展,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很多学校在不断地加强课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一、地方特色资源配置到美术课程每个地区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中学的校园文化也是如此,与当地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通过历史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特色应用到美术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风景写生、艺术欣赏等活动,以此来实现学生  相似文献   

16.
张玲 《考试周刊》2014,(52):178-178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美术学习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教学时的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一、教师身体力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教育中,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情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初中美术课程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学习美术对于每个初中学生来说都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为贯彻实践好...  相似文献   

20.
正一、前言美术教学课程地开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技巧训练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欣赏,更是为了让学生在绘画的连续及欣赏过程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相关方式,完美地将本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可有效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更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美术素养,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得到良好地传承和发展。二、将本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