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现为在适合的条件下,能迅速地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改变思维方向,不能多角度全面地看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有益的思维定势,化解不合理的思维定势,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在思维中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它表现的是人们的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带着思维定势往下进行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时时确认学生的思维定势并明确思维定势的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思维定势亦如此。数学教学既要发挥思维定势正迁移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呢?对此,谈点粗浅的做法与体会。一、培养思维定势,发挥正迁移作用思维定势的作用,表现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迅速地联想旧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种种思维定势,由于受思维定势影响,有的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往往是“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用已有的片面的经验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和问题,对物理规律与物理要领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同时也有的学生对物理的概念与规律往往是死记硬背、似懂非懂,片面地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囿于自己的思维定势,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识,缺乏从本质上作科学的分析,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对问题略加变化时,不会随机应变,不会分析,造成错误。常见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赵恒孜 《物理教师》2000,21(9):8-10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克服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1 思维定势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1思维定势使学生深刻认识概念和规律 定势思维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在物理教学中,被师通过引导、观察、分析,让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使其思维活动向现象的本质定向,从而达到对概念和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概念和规律为中心的物理知识,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定势.学生在掌握新概念、新…  相似文献   

6.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在以前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势具有积极影响:在问题情况不变的条件下,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思维定势也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人的思维惰性,当一个人看到某种事物所起的作用时,很难看出事物的其他用途。本文主要谈的是如何解决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直是老师一言堂,老师对学生宣讲教材中的观点,学生又难以接触到其他不同观点,再加上教材编写滞后,很少介绍最新史学研究成果,结果在学生思维中,把老师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高二哲学“人生观”的教学中,涉及对“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老农”和“屈原跳江而死”的人生价值评价问题时,学生认识出现了思维定势,偏离教材知识原理和思想教育之目的。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开放的创新思维,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认识问题,正确地运用了教材的知识原理。  相似文献   

8.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9.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在以前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定势具有积极影响:在问题情况不变的条件下,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思维定势也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人的思维惰性,当一个人看到某种事物所起的作用时,很难看出事物的其他用途。本文主要谈的是如何解决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直是老师一言堂,老师对学生宣讲教材中的观点,学生又难以接触到其他不同观点,再加上教材编写滞后,很少介绍最新史学研究成果,结果在学生思维中,把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所带来的困扰,我们选取了南宁市示范性中学和非示范性中学初三学生进行测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在初中生数学解题过程中,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普遍存在,学生的思维定势是由学生自身和教师等因素产生的,学生普遍受到了知识性、技能性、策略性三大思维定势影响.在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和克服思维定势寻求新解方面,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较优于非示范性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自已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方式.即思维定势。在重复出现的、熟悉的情况下.思维定势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问题。但当人面临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现象时.思维定势就有可能变成“思维枷锁”.表现出消极的思维方式。因此,平时要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定势.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学生的求同思维解信息给予题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王志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时,往往袭用旧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新的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即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有...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下学生的作文表达的应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作文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立意定势、选材定势、结构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把原本表现为学生独立操作的有个性的文章变成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因此,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常规,跳出思维定势,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乐意写,自觉自愿写,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再现笔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书写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公式变化少、题目类型少等原因很容易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局限化环境下的产物,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思维定势往往也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消极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僵化、封闭、凌乱,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克服消极思维定势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探索同样条件下的不同结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正向思维受阻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敏税的观察能力和联想类比的思维习惯;课堂提问时要启发多向思维及转换方位,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等多种途径,有效克服消极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是对思维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简单地说,是指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表现出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用相同的方式解答的问题越多,定势的影响就越大。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受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形成的思维方式影响,凭着经验或感觉,盲目快速地解题。若一味追求解题速度,有时也会把学生往“歧路”上引,稍不注意就掉入“陷阱”。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审题,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习惯构成,而在现实生活及学习中,人们往往容易被一些习惯了的东西所制约困扰,而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潜能,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冲破思维定势,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原有的框子哩、遇到具体问题时,忽视事物发生的条件,最容易想当然地得出不科学、不严密的结论,下面以两个问题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尉志新 《甘肃教育》2003,(12):37-38
思维定势能帮助人们迅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按一定的方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集中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梁丽勤 《广东教育》2005,(12):58-58
利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想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既定心理倾向,称为思维定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假若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思维定势的规律,可以促使新的学习情境转化为旧的学习情境,扩大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奈件不变时,能更迅速地感知对象并做出合理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环境奈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定势就容易使学生盲目运用已有经验,依样画葫芦,妨碍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错误判断,有时还会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曾经有位教师问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复习中,人们普遍重视和关心学生的思维训练,但我们切不可忽视当我们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思维定势所带来的负迁移。在化学总复习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这不仅关系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