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 滿清入关後四十年的民族戰爭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所领導的農民起義軍在山海关一帶與滿清八旗兵和漢奸地主武裝激戰失敗,撤出北京,滿清軍隊在漢奸吳三桂勾引下,侵入关內,建都北京,開始對中國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掠夺和統治。由於滿清統治者的侵略、压迫,使全國各地,生产破壞,人民流亡,民族災難,日益加深。在當時的階級形勢下,中国人民已由反抗明朝封建統治階級的鬥爭轉入反抗滿清侵略者的鬥爭了。這時各族人民反抗滿清貴族統治者的矛盾,便成為社會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而使社會鬥爭中主要的階級矛盾轉化為带有直接,现實的以反抗滿清貴族统治為主的民族矛盾,历史進入了以民族鬥爭為主的另一階段。  相似文献   

2.
第三十二章尼德蘭革命和荷蘭的興起本刊四、五月號刊登了A·H·齊斯托兹伏諾夫‘尼德兰革命’一文,为節省篇幅,避免重複,從略。第三十三章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的俄國 十六至十七世紀俄國形成了沙皇的專制統治,並由单一民族國家發展為多民族國家。這一時期俄国的歷史充满着一系列複雜的鬥爭過程。(一)沙皇為鞏固專制政權和封建農奴制的鬥爭,(二)農民反對農奴主壓榨的鬥爭,(四)俄羅斯人為保障國家獨立,保障经濟和文化發展條件的鬥爭。這些鬥爭交织为一複雜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有條理地阐明這些鬥爭的交互關係,指  相似文献   

3.
一 馬克思列宁主义教導我們,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殴的动力,在階級社會里,如果沒有階級鬥爭,就不可能有任何的進步和發展。 為什么說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呢? 要了解這个问題,就得先了解社會之划分为階级這個事實。本來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即原始氏族社會,是沒有剝削也沒有階级的。那時生產力是這樣的低下,人們還不能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外的剩餘生產品。大家都是集體地來劳动。土地是共有的,經濟也是共產主義式地经营的,人們之间的生產关係只是簡单的勞動合作。後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剩餘勞動和剩餘生產品,特别是畜牧業的發展,以及由於蓄牧業的发展而出現的社會勞動分工及公社之间的物物交換,使生產力更加發展,就在這种情况下,經濟上優越的人便開始剝削別人的勞動而生活,生產关係也就開始採取階級關係的形式,一部分人独佔生產手段,另一部分人則被剝夺了生產手段。这样,社會就划分为兩个階級,即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级。由於双方利益的不可调和性,階级關係必然採取相互對立,相互鬥爭的形式。原始社會崩溃了,人類社會從此進入階级對立形熊。  相似文献   

4.
工農聯盟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戰略中極重要的問題之一。馬克思在總結十九世紀歐洲法、德諸國革命鬥爭的經驗時會屢次作出必須使無產階級革命和農民革命運動配合起來的重要指示。馬克思認定在资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農民就是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因為工農的‘剝削者是同一個:資本’,因此‘祇有资本的傾覆,才能使農民地位提高;祇有反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政府,才能終結它在經濟上的貧困和社會上的衰落。’一但是馬克思的這一英明思想後來被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埋葬起來,他們否認農民具有革命性,反而  相似文献   

5.
一朝鮮直到十九世紀末葉,还是亚洲一个落後的封建国家。尤其是自一九一○年论为日本帝国主義的殖民地以後,朝鮮资本主義的發展更受了障碍。朝鮮的资本主义發展尽管是緩慢和不正常,但隨着資本主義的商品貨幣侵入農村,長期處於封鎖狀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村經濟便开始崩溃了;同時急劇地引起了農民階层的階級分化,迫使一般農民的生活陷入極貧困的境地。这些贫困的農民,大部分被迫走入城市,有的轉化為工人;有的被迫回到農村,造成潜伏性的人口過剩。 農村這一連串的社會轉變,並不是随着歷史發展的正常順序在朝鮮自體內自然發生起來的;而是由外來的资本主義勢力,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势力所引起。  相似文献   

6.
社會主義國家工人和農民在國民收入中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過程中根本性的理論問題之一。這一問題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加以研究: 第一,每一個工人和農民間國民收入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在這裹要指出的是每一個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要超過每一個工人收入的增長速度,因此,農民與工人生活水平的接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發展趨勢。第二,整個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間國民收入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在這裹要說明的是整個工人階級總收入增長速度要超過農民總收入的增長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甚麽是資本主義總危機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是由列寧制定的。列寧針對着帝國主義與资本主張總危機時期的历史特點,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創造性地制定了关於资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這一理論又由斯大林加以豐富和發展。 遠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向上發展的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發現和分析了资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衰亡的規律,他們指出,在资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具有社會的性質,但生產资料却為私人資本主義所佔有。因此,隨着资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这一基本矛盾必然會日益尖銳起來。這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無產階級和资產階級之間階級鬥爭的日益尖銳化上面,而階級鬥爭的結果,必然會在资本主義國家內引起無產階级革命,以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卅年,资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资本主義的自  相似文献   

8.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消滅階級並在中國建設共產主義社會。在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任務的鬥爭過程中,列寧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階級、階級鬥爭以及消滅階級的途徑和方法的理論,是我們的思想武器之一。學習列寧所遺留給我們的這一方面的理論財富,並根據中國具體情况,創造性地運用它來指導我國過渡時期的階級鬥爭,是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三年京漢鐵路工人的‘二七’罷工門爭,是中國工人階級在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反抗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封建軍閥的一次偉鬥爭轉變到爭取人權、自由的政治鬥爭。在這次罷工鬥爭中,中國工人階級顯示了自己的政治覺悟、組織性、紀律性,顯示了工人階級英勇頑强的革命戰鬥精神;同時,也顯示了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與組織的强大力量,在全國人民中的威信更大大提高了一步;這次罷工鬥爭,也曾使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者感到震驚;所以,它不僅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重要而光輝的一頁,共産國際也特爲這次的罷工鬥爭發表宣言,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行動已經走上了世界的政治鬥爭舞台。  相似文献   

10.
我覺得初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一九五二年七月版)和第二冊(一九五三年一月版)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問題——農民戰爭問題和民族問題,在課本中都沒有按照它的重要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一 農民戰爭問題 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發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囯共產黨」裏指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議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中國歷史課本裏,沒有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第一冊寫中國封建社會共六十七頁,而寫農民起義只占五頁,不只分量不夠,更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秦末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與西漢經濟發展的關係正確地表達出來。像課本裏敍述西漢「生産的恢復」一段中所寫:「秦漢交替時期,戰爭頻繁,人民死傷和流亡的很多,生産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恢復生産成爲當時的迫  相似文献   

11.
試論譚嗣同     
譚嗣同,生於清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於一八九八年因戊戌變法失敗被殺。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他盡力地摸索着中國的發展途徑。他的思想,集中地表現在他的主要著作‘仁學’,和幾篇著名的書信中。 譚氏生活的時代,正是國際國內大震盪的時代,是國際國內階級關係極其複雜的時代。大家知道,中國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之後,便開始逐漸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以及它和中國封建勢力的相勾結,加深並複雜化了中國的社會關係。而到一八七○年後,國際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進一步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一八九四年爆發的中日戰爭,便是中華民族走入更艱難更危急的階段的開端。各國瓜分中國的野心猖狂到赤裸裸的地步。這種國家民族的災難,激起了中國人民對外國侵略者的同仇敵愾和對滿  相似文献   

12.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運动,是中國历史上最深刻的農民革命,是一个帶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序幕性質的農民革命。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具有這种性質是和當時的社會經濟特點密切相關的。這些特點是;農產物的商品化与貨幣地租的流行,商品經济擴大与資本主義的萌芽,國內市場的擴大與外国资本主義的侵入。具體地分析這些歷史條件,使我們了解太平天国革命区別於歷次農民革命的特殊性。一 農產品的商品化與貨幣地租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尼德蘭革命     
在一五五五年,查理第五退位及其领地分裂之後,尼德蘭併入西班牙之内,那時西班牙的國王是腓力第二。尼德兰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特點,與西班牙從十五世紀末所確立下來的專制制度迴乎不同,而西班牙的專制制度,按馬克思的話:是可以与‘亞洲式的統治’相比擬的。在西班牙專制政府的支配下在尼德兰也設立了一套官僚機構,這個機構是由國王所派的總督加以领導。在總督之下,有財政,樞密委員會,這些委員會係由王家官吏,主要是法官所組成的。在各省及各城市,並有隸屬於中央机關的各種公職人員。  相似文献   

14.
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並衷心擁護周恩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舉世公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各方面的工作都獲得了偉大成就。作爲一個高等學校的工作人員,我深切地體驗到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在中囯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是以多么巨大的速度在前進。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我國的高等學校不是也不可能針對全國人民的實際需要來進行教育工作。那時學校教育是同社會生活脫節的,並且是服務於反動的統治階級的。那時高等學校的教師,沒有學術研究的自由。那時高等學校的學生,在學校裏不能學到爲人民服務的知識,畢業後不能獲得爲人民服務的機會,籠罩着他們的是政治上的迫害,失業的威脅。那時的工農青年根本被剝  相似文献   

15.
一八六一年改革前的農村公社 農村公社(或地區公社)出現在階級社會形成的過程中,而保留於階级社會內部,直到商品生產有力地發展足以使它毁滅为止。也就是说它是在私有制關係戰勝集體所有制而發生土地私有這一生產基本條件下出现的。这即表示氏族社會的終結。同時也就表示構成階級社會的一部分農業公社的開始。到這時農村公社的特徵首先是社會組織的血緣关系被切斷,其集團包括了非本氏族的人員。而社会集團的血緣結合這時則變成為地域結合了。其次即是耕地的公共所有逐漸過渡到土地私有。随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经濟結構的改變,農村公社內容及其职能也隨之有所不同。在階级社會產生以前,土地、生產工具以及產品的分配都是通過公社來實現的。隨着生產不斷的向前  相似文献   

16.
這是我今年六月在莫斯科訪問時,與蘇聯經濟學家庫茲湼佐夫、然明、阿爾馬佐夫兩次分別談話的紀要。這兩次談話是通過翻譯進行的,這個紀要是從記錄整理出來的,其中不確切與錯誤之處,由本人負責。一九五五年四月,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召開了一次討論會,有莫斯科與蘇聯其他地方以及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的科學工作人員參加。有數十人發言,有  相似文献   

17.
蘇維埃政權和人民民主為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性經驗,歐亞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事實,都充分地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階級鬥爭更加尖銳這一原理是正確的。 過渡時期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亞兩洲所發生的帝國主義時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標誌着從前的財產關係的完全破裂。過去的革命只是使階級剝削、私有制的一種形式為另一種形式所代替,並不觸及它們根本的基礎,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所提出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七章中世中期的歐洲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毛主席:‘新民主主義论’) 隨着中世中期歐洲政治经济发展的過程,出現了文化發展的過程。即從封建文化的完全統治到资產階級文化萌芽並與之堅决鬥爭的發展過程。在這一章中我們要闡明的有三个主要问题。(一)封建文化的特徵,它怎樣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二)资产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运動怎樣發生的。(三)资產階級文化的特徵,它怎樣為資產階級服務。关於第一個問題,在上一册課本第二十章‘中世紀早期世界文化’中已經觸及到了。但這里仍必須和它聯系起來。西歐封建文化有这樣兩個特徵。第一、宗教支配着一切文化領域,教會  相似文献   

19.
一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我國開始了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国家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實現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我國建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经济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法則的科学。我國現正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因此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上,必須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一九三六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開於講授政治經濟学的幾個問題的决議中,即會强調指出政治經濟學是歷史的科學,應當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去研究。當前在政治經濟学的教學中,如果不從理論上阐明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不從理論上阐明黨的總路綫是我國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法則的反映,不引導同学為貫徹總路綫而奮鬥,那就不能把政治經濟學運用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教学中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從政治經濟学這門科學來說,也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問題。我國正在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别是列寧、斯大林关於從资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經濟學說,來分析我國過渡時期中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十月革命後蘇聯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循的方向及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從资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理論,對我們也是適用的。但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特殊歷史條件,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走的具體道路和步驟,將不會和蘇聯完全一样。所以,祇有正確地認識了中華人民共和国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况及其規律性,才能勇氣百倍地去為實現黨在  相似文献   

20.
中蘇人民的友誼是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國際主義原則而建立起來的。根據這種原則而結成的中蘇同盟,已形成強大的世界和平的堡壘。中蘇兩大國七億以上人民的大團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結奠定了堅固的基礎。毛澤東同志說:‘中蘇两国人民的團結極為重要,這兩國人民團結一致了,世界人民的團結就不困難了。’當中国人民面對着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偉大而艱鉅的任務和担負着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責任的時候,應當牢牢記憶並發展中蘇人民偉大友誼的歷史傳統,高舉国際主義和愛国主義的旗幟英勇前進。中蘇人民友誼的歷史,可以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大事件為主要標誌,分為若干段落來說明。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兩国人民還都處在被统治的地位。人民之間的友誼還不可能廣泛地直接地建立起來;還只是在可能的條件下,間接地表達着人民之間的關懷。在俄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後,俄國無產階級已經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時,他們就確定了援助中國人民的國策。也只是在這時,兩國人民的友誼關係才真正建立起來。但是,這時中國人民仍处在被統治的地位;因此,兩國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