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探讨过早大强度专业化力量训练是否对足球运动员下肢形态存在影响,从而科学地进行足球训练。方法:对原陕西省足球队二级以上的运动员25名与体育院系足球学生25名以及普通高校学生25名的下肢形态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体育院系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下肢形态没有明显差异(P>0.05);原陕西省足球队与普通高校学生有明显差异(p<0.001),足球队运动员的腿部接近于“O”型以及脚尖略微内扣。结论:过早大强度专业化力量足球训练会对运动员下肢形态存在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大学生男、女足球运动员在急停起跳和侧切动作中下肢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和性别差异,确定有无足球训练对急停起跳和侧切动作中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对定期参加足球训练的大学生和无训练背景的普通大学生完成急停起跳和侧切动作时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采集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多个与AC负荷有关的生物力学指标在性别间、动作间和群体间存在差异.女子足球运动员完成侧切和急停起跳动作时的膝关节屈角较小,足底压力中心更靠近脚尖.足球运动员在完成侧切跑时受到了更大的地面反作用力和膝关节力矩影响.结果说明,不良的落地技术是使女性运动员ACL损伤高发的原因,而足球运动员所受外力较大可能是其ACL损伤率高于非运动员群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沙滩足球训练对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沙滩训练方式对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了足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素质为对象,选取了40 m冲刺跑、原地纵跳摸高两项具有代表性的下肢爆发力指标,以山东体育学院部分足球专项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7周(5次/周)的分组教学实验,并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实验前后40 m冲刺跑和原地纵跳摸高成绩的比较和统计学检验证明,与传统足球练习相比,沙滩足球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沙滩足球的场地特点和比赛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20名在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应用美国先进的Omega Wave体能测试系统进行下肢爆发力、能量代谢、反应时等体能相关指标的测试,客观了解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通过与国家队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运动员应具备的体能水平,为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与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ISOMED 2000等速肌力系统对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18名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进行测试。为教练员进一步了解运动员主要专项肌群的实际能力和训练水平,同时出为足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左右两侧屈肌发展不平衡,提示足球运动员需要加强膝关节屈肌的训练。②在角速度60&#176;/s条件下足球运动员左侧膝关节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H/Q)不合理,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在力量训练中需要注意屈伸肌群合理发展。③足球运动员在下肢力量训练和其他专项训练中应该提高动作速度以提高肌群整体做功功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足球朝着全攻全守的方向发展,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特别是下肢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优秀男子足球后卫下肢力量训练的特点、方法、手段等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国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卫人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篮球、手球、足球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大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与差异,为运动训练以及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对象均为篮球、足球、手球二级以上专业运动员,均为男性,身高、体重、年龄和运动年限无明显差异,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成分和肌肉力量测试及比较分析.结果:篮球组与手球组腹下脂肪比率、基础代谢、肥胖程度、BMI以及细胞液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篮球组与足球组之间下肢和腹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差异性(P<0.05),胸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手球运动员与足球运动员之间肥胖程度、BMI、细胞液和基础代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上下肢力量方面篮球运动员与手球和足球运动员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球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BMI、细胞量、蛋白质、无机盐、细胞液方面都明显高于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在力量方面比较占据优势;足球运动员身材相对较小,在体脂比率、BMI以及上下肢力量方面低于篮球和手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武术运动员的O形腿最严重,还将它归结为武术运动所畸生独有的。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1980年,我们测量了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的119名男运动员,上海体育学院18岁至30岁的男运动员,游泳25名、体操22名、足球50名、田径51名、举重25名(其中体工队员10名),同年龄组的中医学院学生40名(一般人),对在站立姿势时,两脚跟与脚尖并拢,两腿股骨内上髁下缘间的距离(简称“O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17年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北京赛区的70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各个代表队的教练员进行访谈。问卷内容包括训练情况、损伤特征及医疗保障等3个方面;与教练员访谈的内容关于五人制足球的项目特点及可能导致发生损伤的原因。根据《北京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损伤调查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损伤以下肢为主,其中膝关节和踝关节及大腿肌肉发生的损伤最多;损伤类型以扭伤、拉伤为主;损伤的性质多为急性损伤。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有接受五人制足球的训练年限短、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对比赛场地的不适应等,最后针对损伤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提出损伤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据对比等方法,对目前中国足球运动员人才匮乏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原因有三:1.中国足球运动员人才匮乏主要是因为注册球员人数不足;2.教练员指导训练的水平需提高;3.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且未形成良好的足球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相应的解决方法有:利用学校等环境扩大注册球员人数;提高教练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创建良好的培养体系,利用“体教”结合并解决运动员归属。通过学习德国足球的成功经验,创造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足球发展道路,以期对我国足球运动员匮乏的现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FIFA11+热身练习被证明可以有效降低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但是其对高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FIFA11+热身练习对女子甲级足球运动员灵敏和下肢爆发力的急性影响。21名我国女子甲级联赛某球队足球运动员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受试者随机先后进行FIFA11+热身练习(初级)和常规热身。热身前、热身后即刻和热身后15 min,受试者进行反应灵敏、反向纵跳和505灵敏测试。FIFA11+热身练习后即刻受试者反应灵敏和反向纵跳显著提升,505灵敏测试成绩无显著变化,但FIFA11+热身和常规热身间无显著差异(P>0.05)。热身后即刻与热身15 min后的急性影响类似,且FIFA11+热身练习和常规热身间无显著差异(P>0.05)。FIFA11+热身练习的平均心率和主观疲劳度显著高于常规热身。FIFA11+热身练习可以提高女子甲级足球运动员反应灵敏和下肢爆发力的急性表现,且这些急性效果可以持续至少15 min。然而,FIFA11+热身练习的这些急性效果似乎并不优于常规热身练习,且还可能会造成更高的生理和主观负荷。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126-1128
在对足球战术意识的理解基础上,详细阐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训练与培养的方法。足球意识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足球意识表现为运动员对比赛现实情景的观察感知、瞬时的思维判断与决策意向以及准确合理的行动应答。影响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记忆与思维、行动与反馈以及无意识控制机能对个人技术打法运用的控制能力。足球意识的培养途径有:学习足球理论知识;掌握足球运动的规律和方法;在平时训练中提出要求;发展专门性知觉;增加对抗和配合体验等。  相似文献   

13.
近十余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员灵敏性方面与其他亚洲强队相比差距明显,如何提高灵敏性已经成为足球训练界关注的问题,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敏捷性对提高足球整体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检索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方法。指出足球运动员灵敏性结构模型在动作结构层面表现为“急停一变向一启动”,在力量结构层面表现为“制动力量一反应力量一启动力量”。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的对照,结果证明本研究所提出的足球运动员灵敏性结构模型是准确的,通过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制动力量、反应力量、启动力量能够很好的提高其灵敏性。  相似文献   

14.
兰政  蒙军  卓杰先 《体育科技》2008,29(1):58-60
对足球运动员的跑动能力进行了界定,认为跑动能力是足球运动员在有球、无球、对抗等状态下为适应比赛需要的、长时间的耐力和持续高强度间歇性活动的能力;进而分别从场上位置与职责、有氧能力、疲劳状况、比赛打法及要求、比赛地域与场地条件五个主要影响足球运动员跑动能力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索足球运动员的跑动能力与比赛之问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田振华 《体育科技》2012,33(3):79-83
采用卡特尔16PF测量量表,以全国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60名作为实验组,高校体育学院足球专选学生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高水平男足运动员在C项、F项,女足运动员在G项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在I项上则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女足与男足运动员相比在C、E、F、N、Q1项上呈低分特征,在M项上呈高分特征;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与足球专选学生相比,在C、G、Q2项上呈高分特征,在O项上呈低分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建民 《精武》2013,(35):197-198
足球运动是一项以技能为主的对抗性运动,运动员以“球”为中心进行体育竞技,而这些运动的基础便是足球技术。足球技术是运动黄进行竞技比赛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将足球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分析其概念,追溯其发展进程,介绍足球技术发展的变化,同时着重探讨影响足球技术发展的因素,从而为足球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与比赛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提高其竞技技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类法、数理统计法,对“十五”时期14种中文核心期刊中关于足球体质学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论文数量呈递增态势;论文以实验研究方法、合作研究方式为主;科研人员以体育院校副高级职称教师为骨干;研究内容以足球运动员的机能、专项和心理素质为中心,无足球裁判员体能、教练员心理以及残疾足球运动员的体质研究。  相似文献   

18.
足球运动员的进攻意识是运动员技术与战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它通常表现为运动员在紧张、激烈、复杂的战斗中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的“瞬时决断”能力。进攻意识表现于比赛的全过程。如果运动员的进攻意识不强,便很难做到与同伴配合默契,个人也容易失误。由此看来,进攻意识不仅支配着技术、战术的正确运用,而且也直接影响战术的效果。足球运动员战术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等,都必然会影响足球运动员的进攻意识。不少运动员和爱好者极其赞赏我国足坛名将容志行的高度应变能力和强烈的进攻意识,对于他1974年在香港连跳带勾闯过三人所打进的那个“世界波”更是交口称绝;须知这正是容  相似文献   

19.
足球运动员供能系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足球比赛呈现“强对抗、高速度”的鲜明特点,要求运动员有“超强”的体能;本文以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供能特点和影响供能因素的深刻认识,对体能训练者起到行之有效的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概念、外部表现特征、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分类模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既不单纯的是身体素质,也不单纯的是运动技术。它是运动员在足球运动中,熟练地控制与调整自身身体动作、特别是下肢动作,最优化主动或被动完成各种有球与无球技术动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