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方言剧是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方言来言说生存在本土地域空间内市民生活的特殊剧种,观众可以通过对剧中地理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风貌的描绘来感受城市风貌及其精神内涵。本文选取重庆方言电视剧和方言栏目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重庆方言剧叙事与重庆城市形象建构间的种种策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重庆方言剧通过以方言为主的叙事语言、平民化的叙事立场来建构重庆城市形象,真实地展现出重庆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城乡结合的城市风貌以及仗义豪迈的市民个性。  相似文献   

2.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剧《武林外传》在上海东方卫视、深圳卫视及山东卫视的陆续热播,这个故事情节有些谎诞、却恢谐幽默,集陕西、四川、山东、东北方言于一剧的电视剧,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得到观众的青睐。这不得不让作者想起了西安电视台2004年7月开创的《狼人虎剧》以及后来跟进的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百家碎戏》,这些方言剧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并因其收视率、市场份额屡创新高,而倍受电视台的推崇。究其原因何在,作者试图从以下的分析中,找出答案。一、西安地区方言剧产生的背景《狼人虎剧》的片头的产生,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深厚…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09,(5):12-12
缘起 日前,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而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正形成一种流行,而且这种流行还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流行本身即为一种传播现象,本文就尝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流行形成和普及的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看西安人演自己的故事--方言栏目剧《狼人虎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楼长,鼓楼方,端对城墙:古阿房,夜未央,闲打打浪。大老碗,咥泡馍,关中豪爽:美成马,嘹的太,古韵秦腔。西北狼,秦川牛,生性坚刚;西安人,西安魂,八面威扬。”  相似文献   

7.
程茜 《声屏世界》2009,(11):40-41
革命历史题材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除王宝强饰演的顺溜外,由青年演员孙逊饰演的“三营长”也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杰出的演技外,三营长在剧中大秀湖北方言应该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金克铨  邹静 《新闻窗》2006,(4):37-37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电视行业,创新是电视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果创新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只是片面追求标新立异,那么,这种创新是不会受到观众欢迎的。因此,有效的创新必须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可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同时还要处理好“三贴近”与节目创新的辩证关系。贵州电视台节目部通过长期的市场调研,认为节目创新势在必行,须创建一档长久吸引本地观众视线的品牌节目,对节目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及创新,提升本地观众对贵州电视台的美誉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颜茹 《视听界》2012,(6):120-120
齐梁文化之地的常州,北濒长江,南临太湖,成为连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中间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常州方言的交流与相融。常州电视台2005年推出首档方言类节目《龙城山海经》;同年,常州电视台联社会写真》栏目开辟“有话要说”单元,用常州话点评民生新闻;2008年12月15日,纯方言类节目《生活369》开播,主播楼益华在常州市民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方言     
清水 《档案管理》2008,(6):92-93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地方方言则是每个人的母舌.从南到北,自西至东,差异迥甚.然而每个人对于自己方言的感受都是一致的,亲切自然,闻言顺溜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任真 《青年记者》2008,(14):92-93
近两年来,<疯狂的石头>、<武林外传>等一批影视剧横空出世,一石足以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少国人的注意. 以<疯狂的石头>为例,300万元的投入换来2200万元之高的票房,同时又使得一句方言"我顶你个肺啊"成为一时的流行语;原本普通的古装武侠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更是大放异彩,出乎人们意料的连推续集,剧中女主角佟湘玉一句"额的神啊"更是让粗犷的陕西话成了众人模仿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3.
方言抵心     
有个女作家.在人到中年时找到了真爱.本来是天大的好事。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在和前夫协议离婚时.女儿怎么也不肯跟她。究其原因,她原先和她的一家人生活在小县城.而“真爱”在大城市.她曾对女儿说过:见了叔叔,不许再讲家乡话,难听死了。本来女儿普通话讲得很棒.但就这么一句.女儿便死活不肯跟妈妈.因为妈妈剥夺了她讲方言的权利,刺伤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4.
方言档案不仅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表现、地域文化的直接载体,还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基于此,通过对当前我国方言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探讨深化开发利用的合理路径,即以项目为驱动,鼓励公众参与翻译与整理,线上线下联合征集,利用新媒体实现互动式传播,方言创新元素与民间工艺品相结合等方式,最终实现开发利用质量兼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方言电视新闻在不同区域城市的走红,除了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外,其评话式表述,也是成就方言新闻高收视率、高满意度的关键所在。方言电视新闻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方言化,而是汲取了评话(评书)的叙说技巧而艺术化了的新闻形态。在传统评话发达区,方言电视新闻更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方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文化符号,在当下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社会中似乎日渐没落。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方言热。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探讨在电视节目中方言的使用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言电视新闻在不同区域城市的走红,除了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外,其评话式表述,是成就方言新闻高收视率、高满意度的关键所在。方言电视新闻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方言化,而是汲取了评话(评书)的叙说技巧而艺术化了的新闻形态。在传统评话发达区,方言电视新闻更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作者特别会讲故事——本书虽属“方言研究”,可在每组语词背后,他都能发掘出一堆好玩的人和事。远在20世纪20年代,年过半百的上海闻人黄金荣迷上京剧名伶露兰春,只要露登台一定莅临捧场。有一回,浙江都督卢永祥家的大公子卢小嘉看戏,对正在演出的露兰春喝了倒彩,为此,黄当场扇了卢公子的耳光。没想到,两天后,卢小嘉调动军队闯进租界,挟持黄金荣……  相似文献   

19.
自1955年10月我国推行普通话,使之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以来,方言的地位日益式微。尤其近些年来,广播电视中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普通话节目,偶尔有几档夹杂着方言的节目,也往往以搞笑的形式出现,而且成为专家学争议的对象。但是,随着普通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方言节目也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荧屏上。  相似文献   

20.
石绍军 《今传媒》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