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了王栋生老师的《我主张"静养式阅读"》(《人民教育》2012年第2期),文中所言所感无不是我们耳闻目睹司空见惯的现象,读后反复咀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谈道:"学校是传道授业之所,教师本是读书人,学校教育的常态,是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在一起学习,而不是传授‘考试学’,带领学生‘模拟’、‘预测’、‘课课练’。"王老师字  相似文献   

3.
赞可夫说 :“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怎样才能呈现这一良好的局面呢 ?我认为教师要做许多工作 ,才能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要热爱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这个基础 ,师生就缺少共同语言 ,感情就不能融洽 ,教育就难有成效。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要纯真 ,要深厚 ,切不可有‘烦、难、厌’的情绪 ,一定要丹心一片 ,与学生心心相印。”在教学过程中 ,我的做法是多送蜜 ,少送刺 ,尊…  相似文献   

4.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它象征着生机和活力。我想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努力创设绿色课堂,营造学生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像杨叔子教授所说:对人的教育不‘绿’,对人脑的开发不‘绿’,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  相似文献   

5.
蔡正奋 《教育》2012,(3):16-16
“‘我没了想法’——这就是中国许多学生十几年呕心沥血‘被教育’的结果。我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在‘说说你的想法’的题下默写出‘标准答案’,然后在‘姓名’栏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是‘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幽默举例即是就地取材,又是一种较好的发挥。让学生在幽默中增长知识,轻松愉快,回味无穷。如有一次在讲like的用法时,我告诉学生:"这个单词用作动词时有‘喜欢’的意思,用作介词有‘像’的意思。"接着我举了一个例子:"Amy likes her moth-er"的意思是Amy喜欢她的妈妈;  相似文献   

7.
快乐缘于爱     
每当孩子们把“音乐”叫成“音乐()”的时候,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说:“叫‘音乐()’不叫‘音乐()’”。慢慢地,我却被孩子们同化了,也许他们叫的才是对的,在孩子们的心里,音乐应该是“快乐”的化身。新课程的实施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2,(7):16
袁新文在2012年3月2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我没了想法’——这就是中国许多学生十几年呕心沥血‘被教育’的结果。我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在‘说说你的想法’的题下默写出‘标准答案’,然后在‘姓名’栏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是‘我的想法’,然后屁颠儿屁颠儿地交卷子等着发回好成绩。""老师对上课的理解从来就是‘我把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与一个同行谈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他说:现在都已经是‘后喻时代’了,学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设计未来,教师不宜多插手,‘价值强加’是不会讨人喜欢的。这似乎是当下很时髦的说法,但我对此不能苟同。我以为,这种说法恰是教师为推卸育人责任而寻找的一个堂皇借口。  相似文献   

10.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0,(10):43-43
与一个同行谈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他说:“现在都已经是‘后喻时代’了,学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设计未来,教师不宜多插手,‘价值强加’是不会讨人喜欢的。”  相似文献   

11.
谈到评改作文,叶圣陶就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主张教师只做引导和指点,改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老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判,  相似文献   

12.
正520,我爱你,一个网络流行词汇。在邵东县流光岭中学,这个"520"成为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课改名称,也成为了走进每个孩子生活和心灵的优美旋律——围绕它,正展开着一幅农村教育爱的画卷。"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没有了爱,教育也就没有了灵魂。‘520’课堂改革的根本,就是大力弘扬‘教育爱’:校长爱学校,教师爱学生,学生爱学习,让爱无处不在!"校长曾健云介绍说,学校"520"课改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3.
臧学民 《湖南教育》2005,(19):19-19
在我读到下面这段话以前,“教研”在我的意识里是神秘而遥远的——“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摘自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词: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文中对“叙事研究”的阐述,帮我揭开了“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在“叙事”中走近“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无独有偶,在意大利,有这样一则典故:"一群小朋友问伽利略:‘您学识那么渊博,问题一定很少吧?’伽利略回答说:‘不!我的问题要比你们多得多。’小朋友们大惑不解。伽利略在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他说:‘这个大圆是我已有的知识,小圆  相似文献   

15.
"要当教师,就要甘受一辈子的清贫。"这是我读本科时候在一本书里看到的。"教师待遇不好,特别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如果走上了教师之路,那就与理想的‘小资’生活无缘了……"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职业,什么叫幸福生活。有一天,室友开玩笑地说:"这些中小学教师都怎么了?大四在中学实习时,一个老师告诉我:‘不要当老师,当老师很苦的!’我当时只是笑笑,以为老师跟我说笑,没往心里去。现在读研了,前一段时间去一所小学调研,跟那里的老师聊天,结果一个老师也劝我:‘不要当  相似文献   

16.
镜头一:吴老师,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把‘给’字组词成‘给力’行吗?这个嘛……我们再探讨一下。吴老师的心里也没底,只能搪塞过去。镜头二:一位女生哭着走进了办公室,向班主任告状:老师,他们叫我‘恐龙’。班  相似文献   

17.
教师"霸权"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相似文献   

18.
一位学生家长给我看她孩子的作业本,一边让我看一边说:我以前没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做错了,分数得‘优’;这是我认真辅导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到十点多,作业都做对了,却很意外分数只得‘良’。给老师反映,老师说‘字迹不清楚、让孩子写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教师要善于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施这几个转化并非易事,要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照例挂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合作认读、识记生字,我则走下讲台巡视。突然。我听见高千康小朋友和本组的同学嘀咕:“‘央’‘庄’‘案’这几个字我早就认识了,真浪费时间。”下课后我问他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吃饭时我们都看《新闻联播》。我早就认识‘中央电视台’的‘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