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单元包含《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3、4章内容。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一节为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本单元内容富有时代感、现实感.许多知识与当今国际热点问题相关。因此。历来高考命题频率较高。命题形式也涉及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中“亚非的解放运动”一节作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命题率较高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内容上。因为对这两个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涉及了多项学科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本单元复习的重点是:凡赛尔-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张。绥靖政策。考查主要侧重于对具体历史概念和知识点的考查。本单元与其他历史时期综合联系的题目较多。特别是有关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涉及的历史对整个世界历史曾产生过极大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给人以启迪。同时。这段历史更能启发人们为追求科技进步、追求人类和平事业而努力。历史学科的教育和资政功能在本单元充分地显现出来。复习本单元应着力把握三条基本线索: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重点应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发展的原因、经济状况及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教育意义。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重点、热点。复习时把握两个阶段特征:一、1978年至1991年是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发展的阶段;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统一战线和各族人民的团结;五、新中国的外交。本单元重点知识深度挖掘的潜力很大.在历年命题中,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出发点.注重学以致用及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公布的《历史教学大纲》.该部分内容中的“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本单元内容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60至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从近年高考试卷来看.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形式出现.材料解析题较少,考查的知识点则涉及面较广:从能力要求方面看,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重视对历史事件共时态相互联系的考查:以及在新情境下应用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7.
依据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本单元中“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夏、商、西周的文化”两节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考生不必过分关注这些问题。整个先秦部分的历史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复现率极高。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因素。形成发展前进的历史观。2.认识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产和政治生活的必然反映。如科技与生产关系、百家争鸣等。3.从人类文明演变的角度看历史。即文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十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国统区的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一节为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考生不必关注这些内容。本单元的基本特征是人民解放战争。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在把握这一总特征的前提下。全面复习。复习重点应放在中共为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战略反攻及中共党风建设等方面。考试的特点是选择题多.涉及面广.理解分析等能力考查的意图明显。复习时.还应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份修订并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新教材。把“两汉的统治”、“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两节作为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新的《教学大纲》则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不必过分关注这些内容。本单元也是高考考查较为频繁的单元.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复习本单元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分析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如皇帝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对于一些政治现象。既要宏观掌握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也要注意分析其原因。3.注意培养把握历史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能力。如暴政导致秦亡。吸取教训则汉兴。4.运用比较法比较历史事件及现象。把握其共性与个性。揭示其规律。5.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中“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一节列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本节考生不必关注。复习本单元要把握三条基本线索:1.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统治。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2.中共从参加革命到领导革命.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3.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侵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转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本单元所有内容向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同时.本单元内容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价值也异常重要.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内容,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六、七两章内容。其中第六章在历年高考命题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对本单元的复习应着重把握这几方面:1.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成就。2.理解社会主义探索造成失误的原因。3.怎样全面认识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曾给我们留下沉痛的历史教训.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警示作用。这也是本单元知识留给我们的值得深思和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汉字王国     
近年来,高考文综及政治单科试题都比较重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高考复习特别是前期复习理应分科突破,夯实基础,在按单元复习知识点时,要有意作一些学科内知识的“串连”,这样既利于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政治学科内主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以经济常识第五单元《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为例,进行政治学科内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几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分析.可以看出以后的理科综合高考强化学科内的综合.淡化跨学科的综合;强化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淡化学科非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实验、科学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淡化学科味道不浓的繁杂计算能力的考查。对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学科的难度系  相似文献   

14.
2004届高三复习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已经结束,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即将开始。回顾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地复习了所有知识点;初步掌握各单元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初步的综合能力和学科能力任务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可谓全面准确,“由薄变厚”,第二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年年都有题出现。命题的显著特点是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观试题往往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内容相结合。复习本单元知识.应把握以下几点:1.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2.中国社会发展的总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4.1953年7月至1956年12月.是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两节内容作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却属于考试范围之内。显然。如果对前者没有起码的了解。就不能理解什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本不可能对有关后者的问题作答。因此。这些未被列入考试范围的历史概念也应引起考生的注意。对于本单元的复习。既要宏观上整理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明确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性。明确这一历史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又要从微观上具体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知识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阶段。明清史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要把握明清总的时代特征。2.要特别注意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3.掌握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4.注意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及出现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本单元“唐朝后期的政局和唐末农民战争”列为阅读内容。因而考生不必过多关注这一内容。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总的特征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因而隋唐史在中国古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隋唐史的考查历来侧重于政治史、文化史。而经济史、民族关系史则相对薄弱。但这些薄弱的内容在考查时的潜力和余地是巨大的。考生应引起注意。复习本单元可注意以下几点:1.重大事件采用结构分析法。如“贞观之治”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结果、意义等方面全面分析。2.掌握比较历史事件、现象的方法。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3.养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如概括说明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试题特点。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对知识要求基础、题型传统、难度稳中有降。2003年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难度值为0.52,2004年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难度值在0.52—0.60之间。试题形式稳中有变,不再出现无机框图推断无机化合物的试题形式,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的知识内容,不再以有机框图题形式出现,虽然试题形式有变,但考查的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变化不大,试题难度也有所下降。重视考查化学计算问题,以及从定量的角度思考判断化学问题,如:第9、10、12、13、29题。在理化生学科综合方面有所体现,如:第6题、第31题(1)小题是生物与化学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第16、19题是物理试题中渗透化学知识。但理化生学科间的综合程度依然很小,可见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依然遵行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为辅的试题设计原则。对化学知识内容的考查覆盖面不大,常见热点知识依然出现。试卷对学生的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化学实验技能、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测难以有所体现,如何对这些方面展开测评也是化学学科教学考评中的难点。总之试卷依然较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扎实基础、体验过程、减轻负担、培养能力”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能力提高。其中第一阶段是奠基阶段,第二、三阶段是提高能力的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