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嫄 《世界文化》2013,(11):I0001-I0004
画家段守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杂志社的美术编辑,至今他仍忠于职守地坚持在他的岗位上。之所以这样说,是他的朋友们早已谋得“自由职业”而飞黄腾达了,然而他还是一名“草寇”。段守虹平日出门不喜欢坐车,无论远近他总是会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朋友或家人常常让他坐车,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道:“这样有利于我不停地思考问题。”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自由,他要利用不停地思考来刺激他对艺术的敏感反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激情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名的比喻:日本人好比一群小鱼,它们有秩序地沿着一个方向游着,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打乱了队形,使它们突然调头,朝相反的方向游去,然而队形依然是井然有序的。这个比喻传神地演绎了日本人的性格,不难使人联想起这样的场面:在国外的旅游胜地,或机场、车站,在导游的旗帜下,日本旅客排着整齐的队,迈着短小的步伐,安静肃然地行进着。当地人见了,往往瞪大眼睛——“哇,日本人,真守纪律!”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性格是鲜明特立的。《论语》一书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从其中的闲谈实录,我们似乎见着了他的容貌、声音、性情、思想,综合为一体,孔子的真性格跃然而出犹在目前。孔子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孔子身处春秋时代,当时世事纷纭,礼崩乐坏,人欲横流,天下滔滔。为拯...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它的服饰历史同样绚丽多姿、源远流长。俄罗斯民族服饰虽然发生过一些变化,但其基本特色却一直保持不变并保留下来,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俄罗斯民1司服饰。俄罗斯的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宽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和俄罗斯民族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它也体现出俄罗斯人豪迈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孔子的话,看一个人,不要只是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的实际行动。这可谓至理名言。有这样一种人,说得好,做得差,言行不一。还有一种人为了达到他个人的某种目的,说得天花乱坠,然而所说都是假话。因此看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主要要看他...  相似文献   

6.
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
  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
  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  相似文献   

7.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可能会降低人的身价,但是孤寂却可能败坏人的性格。”以狄德罗的这句关于孤独的名言开始,是因为人性的孤独是永恒的话题。在夜深人静时,抑或在众人围绕中,你,是否曾经感受过孤独?《丑闻笔记》)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2,(7):62-F0004
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出生于1928年的纽约,在他出生的第二年,拥有一家服装店的父亲因经济不景气而破产。家庭变故令孩提时代的克莱因有了被摒弃的感觉,也因此养成了自我放透的性格。14岁的时候,因成绩优异,他提早三年从中学毕业,进入纽约市立大学,但毕业前的前一年,他决定放弃学位而加入陆军,这是他自我放逐性格的首次显露。1948年,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无论何时何地,身后总有一支庞大的保镖队伍负责保卫他的安全。美国总统的贴身保镖又被称为总统“守护神”,他们是“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的成员,能够从事保护总统这样一个特殊使命的人,不仅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而且必须经过千锤百炼。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总统特工。不管总统在任与否,也无论总统身处何地,他的身边总有特工们若隐若现的影子。总统保镖绝大部分是男性,而那些男性保镖的典型形象是面容冷峻、留着短发、身着风衣、眼戴黑镜,行动勇敢而果断。其实这不过是影视作品灌输给人们的印象。在实际生活中,总统的贴身保镖可…  相似文献   

10.
苔丝悲剧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苔丝》看哈代的悲剧思想 哈代对西方明的大胆批判和对生活的坦诚表现使得他的小说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由于他从自己对生活和人的认识与思考出发,歌颂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赞扬人们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哈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思想。他的这一悲剧思想与悲观主义截然不同,而且不同于古希腊人的悲剧命运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苏轼兄弟生于西蜀茶乡,听西蜀师长讲述过王小波、李顺茶民之乱,对蜀人遭受的不公平"剖取"有切肤之痛,因此元祐期间一旦受到重用,兄弟二人即着手革其弊政。在这一期间,苏辙因为担任右司谏之职,更是连章上奏,兴利除弊,他们兄弟在这一时期的茶活动,具有敢于担当的改革者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乔治·奥韦尔的作品在英国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两个时期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和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作家一样,奥韦尔也持左翼的观点,但他选择了与社会最低层的、贫困的人们一起生活,因而观点更为激进。这样,他从英帝国上层社会的一名成员变为一名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叛逆者。他拒绝接受“英国绅士”合乎礼仪的、体面的行为作为他人楷模这样的观点;因此,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型英国“工人阶级”文学铺平了道路。作为思想家和作家,奥韦尔完全是一位个人主义者,代表了以各种古怪的方式不断呈现于英国文学中的英国人性格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13.
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年)是20世纪把自己的雄才献给社会主义革命,献给十月的最初诗人之一。他把自己充满激情的、愤怒的公民诗推向广场和街头,献给民众,使它成为“人民力量的统帅”。他称自己是“鼓动员、呐喊者、领头人”。他在千百万人民心目中也正是一个这样的人。上述情况固然属实,但这不能说明马雅可夫斯基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曾经是立体未来派,年轻时酷爱本世纪初风靡一时的现代派美学口号:“消灭旧艺术,把它从‘现代之轮’上抛掉。”但很快他就超越了这一口号。他终生是个抒情诗  相似文献   

14.
读解人生     
我喜欢看戏,尤其是那些让人百看不厌的戏,纵然其结局都已了然于胸,但一遍一遍仍能随着剧情的起伏而情感跌宕,流连于其中。好戏往往都能给人这样的感觉。因此一部好戏不在于结局,而在于它的剧情发展是否能引人入胜。有人说,人生如戏,话虽有些调侃,但从某些方面来看,人生的确如此。人生是一部我们都知道结局的大戏,这个结局就是死。无论成功失败,无论伟大渺小,最终都是一样。人都是要死的,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提及,但又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现实就是这样的荒谬而真实。因此,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存质量的提升与死亡的困境。不能因为有…  相似文献   

15.
宿沙煮盐     
吴正格 《寻根》2014,(1):89-91
宿沙,传说中的炎帝臣。他与炎帝后裔共工一样,权势很大,是“霸天下者”。《艺文类聚》记他因“叛不用命”,后被炎帝“箕文谏而杀之”。但《世本》则记他为黄帝臣,那就未曾被杀。他的身世和命运虽存悬念,史官们却皆认他是始制海盐者,  相似文献   

16.
姬遇 《世界文化》2011,(5):44-45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他的思想震撼了世界;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双臂也许瘦弱,但是他撑起了无数人的意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生命不算轰轰烈烈,却取得了比轰轰烈烈更大的成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甘地。  相似文献   

17.
<正>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头之一米开朗琪罗以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闻名于世。他是个性格多变,喜怒无常,令人敬畏,难于相处的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容易让他动怒的就是称他为画家,他认为自己是个雕塑家,在给人写信签名时他也要特意写成"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他认为雕塑才是他真正的事业,也是艺术的最高形式。可是,这样一个不认为自己是画家的人,却画出了令人高山仰止的绘画作品。在任何一个艺术史家的眼中,意大利西斯廷教堂的壁画都是文艺复兴繁荣时期的最伟大的杰作。可米开朗琪罗对此辉煌的杰  相似文献   

18.
陈晋公报忧不报喜宋真宗时,陈晋公陈恕作三司使,总揽天下财计。宋真宗命令他将宫廷内外府库中的钱财、粮食,全部统计一下上报给他。陈恕当即答应,但却未统计上报。真宗就命令宰相去质问他。陈恕回答说:"天子还很年轻,如果他知道府库这样充实.我怕他会生出奢侈之心...  相似文献   

19.
任崇岳 《寻根》2011,(6):56-61
景祜元年(1034年)正月,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因上疏谏止废黜郭皇后,触怒龙颜,被宋仁宗贬往睦州(今浙江建德),这是他仕途生涯中第二次遭受贬谪,时年46岁。  相似文献   

20.
李奕 《世界文化》2013,(12):54-55
但丁:客死异乡的执政官很小的时候,但丁就追求那种不朽的光荣,渴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在28岁那年进入了佛罗伦萨市政厅,开始参与政治。35岁时,当选为执政官,成为这个小共和国六个最高行政宫中的一员。工作的需要,以及自身性格使然,但丁每天忙于各种应酬交际和政治筹谋,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写《飨宴》积累了不少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