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世界上已实施30多年了,至今已有13个国家打出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孔,但深度4000米以上的深孔仅有20口。其中,前苏联的科拉G-3钻孔深1226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超深孔;德国KTB钻孔深9100米,为世界第二超深孔。目前,正在全球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有10多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板块构造、火山与地震活动、全球环境与气候  相似文献   

2.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世界上已实施30多年了,至今已有13个国家打出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孔,但深度4000米以上的深孔仅有20口.其中,前苏联的科拉G-3钻孔深12262米,为当今世界第一超深孔;德国KTB钻孔深9100米,为世界第二超深孔.目前,正在全球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有10多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板块构造、火山与地震活动、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天体碰撞与灾变事件、地热与流体系统、大陆与地幔动力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知地球内部的情况,人类就要钻探深井,获取地下深处的岩石标本。钻入地球深处的深孔就是一个深入地下的望远镜。科学家利用这个“望远镜”能直接、真实地了解地球深处部位的情况。钻孔深度大、孔径大、结晶岩坚硬并且研磨性强、钻孔稳定性和取芯效果差、地温高等等问题向超深钻井提出了强大的挑战。科学家认为,钻进10至15千米深孔的难度和意义不亚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专家们进行了特殊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解决了一系列超深钻探的前沿技术,终于在90年代钻出了超过10千米的深井。目前,钻探最深的记录是12300米,由前苏…  相似文献   

4.
1.材料: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三项重大工程。2001年8月4日,总投资1.5亿元、被誉为“亚洲第一深井”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开工,我国将用5年时间打出这口5000米深的科研井。问题:(1)此科研井的开钻地点位于: A.青藏高原地区 B.山东省诸城地区 c.江苏省东海地区 D.安徽省盘龙地区 (2)该地区处在秦岭-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上,是__板块和__板块相碰撞的结合部,属__多发地区,因此,钻探工程__大,__高。  相似文献   

5.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梦想.2005年4月18日,历时近4年、被称为伸入地壳内部"望远镜"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毛北村胜利竣工,其钻井终孔深度达5158米  相似文献   

6.
看天下     
飞叨 《中学生博览》2024,(13):22-23
<正>科考我国科学探索井钻探深度破万米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我国首个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万米,成为世界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万米井。该井设计井深1.11万米,2023年5月30日开钻。  相似文献   

7.
德国钻井队在上法尔茨温迪施埃申巴赫钻探的深井已达8700米,打破了奥地利保持的在维也纳盆地钻探的深度为8553米天然气井的西欧最高纪录。 德国陆地深钻计划工程首席协调员埃默尔曼教授最近在古森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说,他们钻探的深井是世界上最垂直的井,到7500米深时水平偏差只有15米,而俄罗斯在科拉半岛钻探的大约1,2万米的深井偏差近1000米,他们计划在今年秋季使钻井深度达到9300米。  相似文献   

8.
郭强  张卉 《科技文萃》2001,1(6):185
正当人们为探索宇宙的“和平”号光荣附落而感叹之时,一个金钻间已经对准中国江苏东海县的地心深处。中国科学家正消然启动亚洲第一、人类第三号的“入地”计划——钻探一口5000米的深井,看看脚下深处到底什么样儿。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专用钻机在黑龙江安达市正式开钻。“地壳一号”由吉林大学研发。科研人员攻克了高精度自动送钻系统和高转速全液压顶驱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地壳一号”完全拥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地壳一号”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特点,可最大限度满足钻井新工艺的要求,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德国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地下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垩纪     
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开钻纪实1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开钻典礼现场2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科钻1井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在开钻典礼上讲话3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右)与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在开钻典礼上交谈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殷鸿福(右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吴淦国(左二),副校长雷涯邻(左一)和地学院院长王训练(右一)在开钻典礼上5系着红绸的钻杆正在向白垩纪地层钻进6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取出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把地球称作“生物圈1号”,与此相应的,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上建造的一座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全封闭式实验基地便被称作“生物圈2号”。它是将人类送往月球或火星旅行的庞大计划的前奏。 远远望去,“生物圈2号”像一座用玻璃建成的玛雅人神殿,而它的内部构造则像一个微型地球。“生物圈2号”高28米,占地1.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教育》2014,(1):F0004-F0004
正王成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463和555项目主席,连续任两个国家"973"项目和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首席科学家。曾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美国地质学会会士"等荣誉称号。2013  相似文献   

13.
要研究地球的演化及发展过程,最直观的方法是探入地球内部去看个究竟.专家们说,向地球的纵深打一口井,其难度绝不逊于打造一艘太空船.因此,大陆科学钻探的水平,从来都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古夫 《今日中学生》2006,(26):24-25
地球是我们“人类之家”(图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应当认识这个“家”,了解这个“家”,熟悉这个“家”。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对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有吸引力,即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有“重”。用秤称出的“重”实际上是物体的质量。那么地球本身“重”几何?其质量是多少?很久以来,“称一称地球有多重”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课题,但是,直到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以后,这一科学难题才有了破解的钥匙。在传说中,有一次物理学家牛顿(图2)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砸在了他的头上,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地球与苹果之间的引力使…  相似文献   

15.
“地球”号钻探船是由日本制造的,全长210米、宽38米、排水量5.7万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科研钻探船,也是有史以来钻探地幔深度最深的钻探船。  相似文献   

16.
请注意,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民族”不是指人类,而是一种具有奇特生活方式的微生物。在我国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在地下2000米深处,竟然生活着一种专靠“吃”铁、甲烷等物质为生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包括嗜酸菌、嗜铁菌、嗜甲烷菌等,它们藏身在地心岩石的微细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讯     
我国研制成功纳米微操作机器人一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系统样机前不久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863”自动化领域智能机器人专家组的验收。这意味着能进入人类细胞内部工作的纳米机器人距离我们已经不太遥远了。这台“纳米微操作机器人”能在一块硅基片上2平方微米(一微米为百万分之一米)的范围内清晰刻出“SIA”三个英文字母(沈阳自动化所的缩写)。另一个演示显示,机器人成功将一个4微米长、100纳米粗的碳纳米管,准确地移动到了一个刻好的沟槽里,也就是说,该机器人误差不超过千万分之一米。这种纳米微操作机…  相似文献   

18.
壳是乌龟的“盔甲”。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他们的“盔甲”。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地球的表面有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拦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真正称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却是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O3)构成的,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味的气…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已可以成功发射探测器到地外行星进行宇宙探测的今天,地球内部仍然是人类鞭长莫及的未知领域。占地球中心部分的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地球科学的一大谜。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南极大陆被称为地球上唯一迄今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是唯一没有被常住居民和工业污染的洁净之地,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蕴藏着无数未解的科学之谜,也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这片纯净大陆上。而人类的脚步也随之印在了这片大陆的土地上,人类对于南极的探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910年至1912年期间,"史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