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主要问题:(1)解决含指数式或对数式的各种问题,要熟练运用指数、对数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关键是熟练运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2)指数、对数函数值的变化特点是解决含指数、对数式的问题时使用频繁的关键知识,在使用时常常还要结合指数、对数的特殊值共同分  相似文献   

2.
指数式对数式比较大小的问题归根结底要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高考试题通常会结合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不等式的放缩以及函数图像等知识来进行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3.
<正>指数与对数的运算是互逆的,在学习对数运算过程中,可以结合指数的运算性质,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对数运算性质的理解。积、商、幂的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a≠1,M>0,N>0有:log_a(MN)=log_aM+log_aN。(1)log_aMN=log_aM-log_aN。(2)log_aMn=nlog_aM(n∈R)。(3)上述运算性质可以运用转化思想证明,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  相似文献   

4.
以指数、对数为主要载体的运算问题,是研究指数、对数函数的基础,也是方程、函数、转化思想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熟练掌握指数、对数式常见的运算技巧,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把握指数、对数函数的相关内容.但是,严重影响指数、对数运算效率的重要因素不是显性的法则公式,而是隐藏在式子与运算过程中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研究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对数运算法则及换底公式时,都要根据对数的定义,化对数式为指数式去进行,所以透彻理解对  相似文献   

6.
新编初中《数学》第四册第六章是“指数和常用对数”,下面就这一章的教材系统、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等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新编教材把指数概念作为引入对数概念的基础,并在指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对数运算法则。关于指数和对数知识的叙述也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  相似文献   

7.
指数、对数的运算法则都需要同底的条件,指数和对数又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有关指数、对数的运算首先需要同转化为指数或对数,然后需要将它们转化为相同的底,从而能运用相关法则进行运算,或者在同底条件下去掉指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对数换底公式的意义是把一个对数式的不同底数化为同底,这样便于使用运算法则。它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求值或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指数形式中是否有类似的结论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本集涉及高考的其余七个考点:指数式、对数式的运算和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反函数、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函数的导数(含主观题中的极值与最值)、函数与数列、不等式、向量的综合、函数创新题以及函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秀琴 《成才之路》2010,(35):28-28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这居于能力之首,也是最基本的。《中考说明》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是: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对数、式和方程进行正确地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筒捷地运算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运算能力在初中阶段主要是指学生进行数的计算,式的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简单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几何量的计算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由于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性质、公式和法则从已知数据和算式导出结果的过程.所以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等.如:要使学生掌握对数运算.首先要准确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对数中的底数为什么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真数也为什么必须大于零.其次通过与指数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有关运算的各种公  相似文献   

12.
例谈“求值”的若干技巧傅晋玖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包括数、式的具体运算和集合、变换、对应、命题等的抽象运算,初中阶段更重要地体现在数、式的具体运算上。而“求值”运算,即求代数式以及含有指数、对数或三角函数式子的值,是初中数学中数式运算及变换的综合内容,是...  相似文献   

13.
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函数 ,也是高考的热点知识之一 .学习对数函数常会遇到一些难点 ,使解题思维陷入困境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难点 .难点一 :底数不统一对数的运算性质及相关的都是建立在底数相同的基础上的 ,但在实际问题中 ,对数的运算、变形却经常要遇到底数不相同的情况 ,碰到这种情形 ,该如何来突破呢 ?主要有三种处理方法 :①化指数式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所以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logaN =b ab =N ,因此在处理有关对数问题时 ,经常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来帮助解决 .②利用换底公式统一底数 :换底公式的主…  相似文献   

14.
Ⅰ. 中学生在学習指数和对数的时候,是有着相当大的困难的。困难不在于計算方面,而是在于理論方面。指数运算的几个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15.
对数概念特别抽象,初中教学这个概念时,学生不易理解、掌握,一时学懂了也容易遗忘。怎样帮助初中学生真正学懂对数概念,并在应用中得到巩固,从而对概念的理解能有所深化昵? 一、要根据“对数”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中的编排体系,把握好初中讲授对数概念的要求。初中阶段的要求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对数概念,熟悉对数式log_aN=b与指数式a~b=N的互化,掌握对数运算性质,并能熟练地,正确地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即使对于那些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不必搞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还应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下面谈一谈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与运算能力是不同的。运算能力主要指学生对数与式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的能力,计算能力是指学生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计算能力包含在运  相似文献   

17.
对数及对数函数是中学阶段最基本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高考中重点考查定义、图象和性质,同时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及其运算能力.高考中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对数、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时也以知识综合性较强的解答题形式出现.考点1:对数式的运算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在第二章介绍了“对数”.当大家学完这一节后,有同学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对数的概念是不是人们通过指数的关系来硬性规定的?然后再根据指数运算法则来规定对数运算性质?”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请同学课后学习课本的阅读材料《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  相似文献   

19.
对数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对数概念较为抽象,对数记号不易直观地理解其意义,对数运算不如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那样具体,因此它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同时,初二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理解能力还较弱,这也增加了对数概念教学的难度。我们认为,必须抓住对数与指数之间本质上的联系,运用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等手段,通过实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初步掌握对数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进行初步的运算。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一、基本情况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普通班学生.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指数对数互化,并进行同底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苏教版).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同底对数的运算性质.本节内容是对数的第三节课换底公式,让学生掌握换底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化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