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25日,微软亚洲研究院2008年"创新之旅"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由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带队、研究院众多知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将在全国13个城市的近30所高校展示研究院的最近研究和技术成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5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创新日”活动在京举办.来自微软全球各大研究院以及与之合作的亚太区高校的四十余项最新技术参展.其中大部分是此前从未对公众公开过的技术。“创新日”活动将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推向了高潮.来自微软全球各大研究院的院长和科学家,为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的合作伙伴和嘉宾们献上了一场震撼的“创新技术汇”.  相似文献   

3.
10月30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了主题为“梦想绽放,领跑创新”的活动,同时宣布任命洪小文博士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新一任院长,洪小文院长携郭百宁、王坚两位副院长亮相,并宣布微软亚洲研究院进入十周年倒计时。  相似文献   

4.
微软技术俱乐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探索。俱乐部本着“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体验多元文化,成就一流人才”的宗旨,在各高校团委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小组、大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活跃学生学术气氛,丰富校园活动。目前,全国共有30个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 自2002年第一个实践项目申请开始,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收到1500多个实践项目申请,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资助支持了300多个项目,将近10000名学生在这些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学生不仅在实践项目中很好地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互补,同时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项目过程中得到运用和进一步的理解。另外,在实践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个栏目,不仅将微软技术俱乐部的优秀创新创业案例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它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5月14日,2008“微软小学者”夏令营在清华大学开营。来自全国10所高校的50名“小学者”候选人和10名老师受邀参观微软亚洲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并与计算机大师面对面。该项目在为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掘基础研究“未来之星”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的第一家基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极为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自1998年成立以来,就开始与中国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校的合作离不开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双方在2002年6月签署《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共同启动主题为“长城计划”的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7.
微软技术俱乐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探索。俱乐部本着"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体验多元文化,成就一流人才"的宗旨,在各高校团委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小组、大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活跃学生学术气氛,丰富校园活动。目前,全国共有30个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自2002年第一个实践项目申请开始,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收到1500多个实践项目申请,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资助支持了300多个项目,将近10000名学生在这些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学生不仅在实践项目中很好地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互补,同时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项目过程中得到运用和进一步的理解。另外,在实践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个栏目,不仅将微软技术俱乐部的优秀创新创业案例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它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软技术俱乐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探索。俱乐部本着"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体验多元文化,成就一流人才"的宗旨,在各高校团委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小组、大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活跃学生学术气氛,丰富校园活动。目前,全国共有30个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自2002年第一个实践项目申请开始,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收到1500多个实践项目申请,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资金支持了300多个项目,将近10000名学生在这些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学生不仅在实践项目中很好地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互补,同时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项目过程中得到运用和进一步的理解。另外,在实践项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个栏目,不仅将微软技术俱乐部的优秀创新创业案例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它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记者:200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教育部高教司共同发起了“教育部一微软精品课程”计划,成为教育部和企业在精品课程建设领域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请您谈谈微软和教育部合作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微软技术俱乐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探索。俱乐部本着“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体验多元文化,成就一流人才”的宗旨,在各高校团委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小组、大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活跃学生学术气氛,丰富校园活动。目前,全国共有30个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5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十周年"创新日"活动在京举办,来自微软全球各大研究院以及与之合作的亚太区高校的四十余项最新技术参展,其中大部分是此前从未对公众公开过的技术。"创新日"活动将微软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网络》2008,(6):35-35
在社会网络分会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杨江明做了一个题为“Lock-Free Consistency Control for Web 2.0 Applications”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成才之路》2010,(2):I0003-I0004
2009年9月25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在北京被授予“中关村高端领军创新人才”称号。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而今,李开复再次华丽而高调地转身——回到中关村内的清华科技园自主创业,为创新人才打造一个梦工场。  相似文献   

14.
微软研究院在全球共有六大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1月,也是除微软研究院总部外规模最大、研究领域最全的研究院。人们经常提到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它最早也是由微软研究院的Jim Gray博士提出,"第四范式"是基于Jim Gray生前最后一次演讲稿整理而成。微软亚洲研究院主要从事三方面工作,一是把计算机领域科研持续向前推进;二是发表在一流学术期刊和会议文章大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6日.教育部和微软公司在北京正式启动“携手助学”二期创新学校和创新学生的项目.拉开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二期助力中国基础教育创新的序幕。未来五年中,在教育部指导下,微软将陆续推出系列举措和创新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促进中国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许明参赞、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微软大中华区公共事业部总经理王欣,以及各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二期创新学校及创新学生启动会。  相似文献   

16.
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一项特殊的人才培养项目——"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这也是教育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建立的产学研教育基地的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7.
点击     
飞人乔丹2004亚洲之旅5月18日晚,NBA传奇飞人迈克尔·乔丹乘坐私人飞机抵达北京,开始他的“迈克尔·乔丹2004亚洲之旅”行程。北京球迷第一次有机会与飞人面对面。同时,乔丹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为第二届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总冠军球队和最有价值球员颁奖。借此亚洲之旅,乔丹将自己追求卓越的成长经历与球迷同享。同时,乔丹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篮球运动,不懈努力、追求卓越。“震荡波”搅翻全球“震荡波”病毒利用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传播,自5月1日在网络上开始传播以来,已造成全球1800万台电脑出现故障。“震荡波”病毒的发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很多学子心目中是个神秘的殿堂,2005年11月23日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S201教室.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洪小文给大家揭开丁这层面纱。洪小文博士此行主要是为了招纳优秀的人才到研究院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3,(4):20-21
学校在建设物理创新实验平台的过程中,建成了“物理探索之旅”“物理智慧实验廊”DIS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等,在系列有趣的自主实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延安人”品格教育的基本要求。延安中学物理创新实验平台建设的定位是面向每个学生,体现“低切入、浓兴趣、重思维”的宗旨,指导思想是“搭好平台、培育能力、增强实践意识、抓好做人品格”。学校在建设物理创新实验平台的过程中,建成了“物理探索之旅”“物理智慧实验廊”DIS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等,特别是“DIY学生四小实验”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实验基础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系列有趣的自主实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延安人”品格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前言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的第一家基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极为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自1998年成立以来,就开始与中国高等院校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