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现代悲剧美学理论观照北宋词可知,北宋词抒写了悲剧意识,折射出悲剧精神,是词人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其悲剧意识主要有三种范型,即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其悲剧精神主要有两重内涵,即鲜明的抗争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矛盾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我想说,一个悲剧女人的背后常常是因为有一个造成她悲剧的男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很多:刘兰芝、杜十娘、祥林嫂、窦娥……其悲剧均催人泪下,其悲剧原因干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她们背后都有一个造成她们悲剧的男人。笔者仅以焦仲卿为例,探究一下刘兰芝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性质早成定论,无有异议。但其悲剧主人公究竟是谁,其悲剧意蕴又是什么,却一直争论不休,悬而未决。本认为汉元帝是悲剧主人公,王昭君只是悲剧主人公的牺牲品,其意蕴是在表现一代帝王的人身屈辱和政治上的惨痛失败。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是集器量、将略、用人等方面的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他的悲剧既是个性悲剧、人格悲剧,也是社会、时代悲剧和贤人政治悲剧。其“一生唯谨慎”、“事必躬亲”、“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些既是诸葛亮自我实现的成功因素,也是其在治蜀期间的个人悲剧以及由此长期演聚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间智慧化人士的偶像与世俗人格化身的表现。这种大成悲剧形象,不仅有其贤人政治化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也深具经久不定的影响力和人格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5.
苔丝悲剧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悲,悲剧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其特性尽管集中体现在作为一种文体的悲剧里,但在历史上、生活中、艺术里依然有充分的显现。西方悲剧,从古希腊悲剧到20世纪爱尔兰文艺复兴,各种悲剧文体、悲剧形象、悲剧动作、悲剧氛围,都显示着不同的美学品格,一般说来,按特质区分的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等上品,作为悲剧的正宗,各自有着独特  相似文献   

6.
论曹禺悲剧情节的分布程序与时间──因果联系胡润森一本文所谓“曹禺悲剧的情节”,大体上有两层涵义:一般是指他每部悲剧各自的情节,但有时也泛指其全部悲剧情节的构成体系。迄今为止,有关曹禹悲剧情节的研究似乎是不够深入的。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曹禺悲剧情节程序...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悲剧思想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悲剧”概念的学者。从借用西方近代美学、哲学思想研究本国文学到深入挖掘我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王国维在悲剧的内涵、题材内容、艺术特征、美学价值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悲剧思想体系。但以往论者对王氏的悲剧思想往往笼统言之,未能注意到其悲剧思想也有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影响了对正氏悲剧思想之美学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本文仔细辩析了王国维前后悲剧思想之异同,理清其发展脉络,进一步论述其悲剧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以深化对其悲剧思想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和尼采的悲剧学说是各自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们之间既有继承和发展关系,又有背叛和颠覆关系,可以这么说,尼采的悲剧学说是以叔本华的悲剧思想为基础的,但其悲剧思想里却处处显示着批判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谈《史记》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位杰出的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写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在其身上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悲剧与儒道两家的生命意识,相互融合,孕育了超越生命价值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欧洲古代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具有法典的地位。在其悲剧理论中他把情节放在诸要素中的首位,情节安排是悲剧创作的核心,其好坏决定悲剧的效果。这一观点与其美学观和叙事文本论有着密切联系,有其合理性;但同时又有唯情节论的倾向。观照当下文本研究,可引发淡化情节与文本内部研究复归的双重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天边外》和《边城》是20世纪初有影响的两部悲剧作品,虽然其文体及文化传统和悲剧处理不同,但主题,结构、悲剧走向和现代悲剧意识却惊人契合。在这两种悲剧,可以看到现代悲剧关注时代,关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走向,它不再简单的是善与恶的冲突结果,而是多种力量的悲剧结合,尤其是善与善力量间必然的较量和冲突,随着生命不确定感的增强,这种现代悲剧的必然性开始以更丰富的文学手段自我表现着。  相似文献   

12.
从悲剧美学角度看,新时期八年(1976—1984)悲剧人物可分为二类:承验型悲剧人物和超越型悲剧人物。承验型悲剧人物有的缺乏悲剧眼光,有的几无悲剧性格,有的二者兼备,但都具有悲剧命运;超越型悲剧人物具有完备的悲剧形象,其中的知识分子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国家干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农村青年妇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青年,老年农民则表现得最有力度。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的悲剧结局是由其性格因素决定和造成的。性格所导致的诸葛亮的悲剧结局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择要将其归为:穷兵黩武,感情用事,事必躬亲三个类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主导因素,伊阿古的作恶则是催化悲剧的第二位因素。英雄人物的自傲性格导致悲剧,不仅符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更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审度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其悲剧美表现在:催人泪下的悲剧冲突,光彩照人的悲剧形象,首尾呼应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6.
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作为人类宏大文化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始终吹奏着时代的最强音,具有持久的震撼力和极深的文化意义。而根植于悲剧土壤中的悲剧意识形式,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却孕育出了异质的悲剧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即中国的“柔”性悲剧意识和日本的“刚”性悲剧意识。这种差异与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元代宋梅洞的小说《娇红记》的悲剧意义,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娇红记》是否具有严格的悲剧意义还有待商榷:一种认为《娇红记》是一部真正的爱情悲剧。本文从时间叙事角度来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从而探讨其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伤口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学史上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社会存,悲剧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酿成 悲剧的可能。原始社会有自然悲剧的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社会悲剧和人造悲剧。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但它的制度有不完善之处,这种不完善也可能出现人造悲剧,不过这悲剧只是局部的、相对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高度发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随着地球的衰老,各种危机突现出来,仍然会产生自然悲剧。因此,我们说悲剧是文学永恒的题材。  相似文献   

20.
悲剧人物的生活命动具有多样性,多次性,其性格也多有丰富性与完整性,但是,悲剧人物均以积极思想去面临痛苦与灾难,从而表现出一种顽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