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汉语中的“所以”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无论是含义还是用法都是不同的,这是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的。本文将以中学语文文言课文为例,着重分析古汉语“所以”的特点和用法,并分析现代汉语“所以”的由来以及占汉语“所以”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形式。一、古汉语“所以”的含义在古汉语中,“所以”是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而成的一种“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2.
“有”在古汉语中的用法相当复杂,本文依据“有”所具有的词性为纲,对“有”在古汉语中的各种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与“有”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中归纳出它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也有,但使用频率远不及古代。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等三类使动用法,但在现代汉语中,使动用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产生了如使动句这样的语言创新,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丰富了汉语的蕴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方言和古汉语词语互证的角度,对现代四川方言中的副词"刬"进行了解释,并由此分析了近代汉语中作副词的"刬"、"刬地(的)"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古汉语的特征。成语是古汉语中的典故、寓言、故事、警句等经长期相沿习用而凝固成的固定短语,带有更多的古汉语特征。所以,分析成语中的古汉语因素,既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汉语的特点,又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成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特征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介词短语也称作介宾短语,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常见的一种短语。但是,古汉语中的介词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短语有些不同之处。现简述如下,就教于方家。一、古汉语中的介词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有些不同。例如:  相似文献   

8.
“处心积虑”在古汉语中原本是一个中性成语,但是到了现代汉语中,则一般都用为贬义。通过考察“处心积虑”从古到今用例的演变情况.探讨了“处心积虑’’在现代汉语中的褒贬色彩使用问题和成语褒贬色彩演变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9.
“说”在古汉语中和说话的“说”有关,但与现代汉语中的“说”意义不大相同。古汉语中的“说”,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一、读shuō。该读音用法如下:(1)“说明;解释。”如《公输》:“请说之。”《甘薯疏序》:“恐不可户说。”  相似文献   

10.
陈学江 《语文知识》2006,(10):21-21
在现代汉语中“贫穷”是一个词.指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缺乏。而在古汉语中“贫”和“穷”却有不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释“率尔”     
《论语·先进》中的“子路率尔而对”“率尔”一词,高语课本解释为“轻率”;《现代汉语词典》(1984年版1072页)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8页)也均作“轻率”解。  相似文献   

12.
卢平 《现代语文》2009,(7):40-42
古汉语中的两个词"然"和"后"逐渐融合为一个词"然后",沿用至今,其用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对"然后"在现代汉语里的新用法加以分析,将有利于语言规范化,增强语言功用.  相似文献   

13.
状语作为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的修饰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置于谓语的前面,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也比较多见,例如:  相似文献   

14.
"饶"词义丰富,在古汉语中它不仅有实词义,还有虚词义。虚词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消失,但在某些方言中仍有保留。从以下三个方面问题探究:(1)其意义的演变情况;(2)词义虚化的原因;(3)从"饶"及由它组成的双音虚词来探讨古汉语中的假设连词与让步连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沐浴"是个复合词.它是由古汉语的"沐"、"浴"复合而成的.<说文解字>解释:"沐,汜发也,""浴,洒身也."在古汉语中有"洗"这一动作的还有"洗、隶、沫(酲)"这几个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就地"是由介词"就"和名词"地"组成的介宾式副词。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副词"就地"由古汉语中的动宾短语"就地"通过词汇化演变而来,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于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汉语是一种有着几千年传承历史的语言,是世界上独有未中断过的语言,因此汉语的学习要尽量往回看。本文尝试从文言虚词"其"的用法开始,探究文言元素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分别从"其"的本源、在古汉语中的用法、现代汉语的传承、现代汉语中的错用现象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希望能触碰语言流转的本源,也希望对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特别对学生写作带来一些鲜活的因子,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正>《郑伯克段于鄢》中"遂寘姜氏于城颍"中的"于城颍"是状语后置还是正常补语,曾引发了不少争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是句子中谓语的一个附加成分。从位置看,它一般附加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从功用看,是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古汉语中的状语分一般状语和状语后置,状语经常会后置。如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为典型的状语后置,分别表示来源、性质比较。古汉语中的状语常以后置的形式出现,而现代汉语中如果把修饰、限制谓语的词放到谓语后面则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但古汉语语法和现代英语语法有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对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对比分析,从古汉语"矣"字与英语完成体各自的基本用法,"矣"字用法与英语完成体用法对比分析,"矣"字不表现完成意义的用法三个方面揭示了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从数量上看,古今汉语疑问代词差别并不大,但具体用字的差别却很大。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大多在现代汉语中消逝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少数几个。“什么、怎么、哪个”等词,在中古、或者近古汉语中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