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已惯于对希特勒纳粹暴政的谴责,但很少有人把纳粹暴政同德国化联系起来研究。纳粹暴政之所以出现在德国,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掌士叶,且一呼百应,除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德国化的特殊性更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从德意志历史上寻觅到相应的化渊源,尤其是从德国一些名的知识分子,如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历史学家特莱奇克、斯宾格勒,甚至音乐家瓦格纳的思想中,我们都隐约听到了纳粹主义的鼓噪。可以说,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就是德意志化糟粕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希特勒侵略政策中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东方政策即在东方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一个包括所有德意志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奠定德意志帝国征服世界的种族基础。希特勒以东方政策为中心做了具体的外交设想并一步步地按照其设想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为希特勒东方政策提供了历史依据,种族主义、生存空间论、反犹主义和反布尔什维克主义成为希特勒东方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政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德国纳粹运动的群众基础是德国青年。希特勒纳粹思想对德国青年一代的征服可视作青年的可导性与政治易操纵性被付诸实施的典型个案。纳粹思想既符合希特勒的战略目标 ,又满足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德国青年的自然冲动 ,终于衍化为湮灭世界的恶潮。  相似文献   

4.
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原因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之手。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既有菲希勒、尼采等人的欧洲反犹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具有浓厚反犹主义色彩的种族主义理论的实践,同时,还是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转移德国人民斗争视线、巩固纳粹独裁统治的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盘剥犹太人、掠夺犹太人财产、讨好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扩张政策的经济上的需要。此外,希特勒的反犹理论,也是同其夺取“生存空间”侵略扩张理论一脉相承的。希特勒的反犹理论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备受纳粹思想蛊惑的德国人,使他们成为希特勒手下的刽子手,导致人类文明史上600万犹太生灵惨遭涂炭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5.
1933年执掌政权、并且把整个欧洲卷进第二次大战的狂热的纳粹头目希特勒,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犹太主义者。他怀着要保持德意志民族的纯正血统,就得把犹太人从这个地球上消灭的荒唐信念,不仅驱逐德国国内的公职人员当中的犹太人,而且把没有任何罪过的犹太血统市民也强制送进德国和波兰各地的集中营,用毒气大批残杀。据说被这样残杀的犹太人大约为800万乃至1200万人。  相似文献   

6.
德国纳粹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到最终夺取政权,有着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在这诸多原因中.经济危机是其至关重要的因素。无论是纳粹运动的兴起与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还是纳粹运动的发展与夺取政权.经济危机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怎样看待希特勒政权的建立,西方历来存在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希特勒是通过合法途径由中产阶级拥上台的。有人说希特勒是靠玩弄政治权术上台的。西德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卡·迪·埃德曼认为,“从根本上说,国家社会主义党是靠自己的活动能力而发展起来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的作者威廉·夏伊勒则认为,纳粹政权“是由德国人自己用和平的手段建立的,……德国任何阶级、集团、政党都不能逃避其应负的一份责任”。西德史学家阿·费斯特更公开为纳粹辩护,他说希特勒“既没有受贿赂,也没有同大资产阶级结伙。他的目的是扫除社会发展的障碍,创造人民共  相似文献   

8.
生存与牺牲     
1945年5月,在美军和苏军的强大攻势下,纳粹帝国的垮台指日可待。帝国上下已经混乱了。柏林市,这个轴心国的心脏仍被铁十字笼罩在恐怖的黑幕下。希特勒最后一次钻出防空洞,在光天化日之下将所有的纳粹党卫军和柏林市民集中起来,做最后的号召。因为军队都没有了,他只能用上党卫队和自己的人民了。他装得像民族父亲一样,将他的和他那“最优等人种”送上死亡的不归之路。希特勒下令:全民武装,誓死与第三帝国共存亡!温克·汉斯是一个普通的柏林市民。他是商人家的孩子,今年16岁了。自从疯子上台,他家就没安生过。他痛恨法西斯,他知道…  相似文献   

9.
希特勒反犹的原因十分复杂,就其思想根源而言,是其反动的种族优劣论,认为只有日耳曼人才是人类唯一优秀的民族,犹太人是糟粕,必须消灭。在政治上,希特勒反对民主自由、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将马克思主义打上“犹太学说”标记,也是其反犹原因之一。犹太人在经济上会经商,不少人生活比较富裕,希特勒认为是犹太人剥削了德国人,实行“经济雅利安化”,也必须夺取犹太人财富。反对犹太人也是其向外发动战争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纳粹主义的兴起,人们多用它的“社会主义”对中下层民众的吸引力、欺骗和胁迫手法、权势集团的扶持来解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希特勒曾明确地称他的世界观是“民族世界观”。他对党纲中的“社会主义”也作民族主义的解释。而纳粹的“民族主义”,又是大德意志民族极端主义、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等等的混合物。因此在考察纳粹主义兴起的根源时,要重视近代以来德意志民族主义、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它们是纳粹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和肥沃土地。德意志的民族思想和民族特性(volkstum)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西斯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其后是德国的希特勒领导的“纳粹运动”,把法西斯思潮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攫取政权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是纳粹运动在德国滋生、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使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国家的方式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而普鲁士自十八世纪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强权胜于公理”的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封建国家,结果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在政治上仍然…  相似文献   

12.
问候是交往的开始,但它本身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交往行为,更不是一种产生并完成自我目的的习惯.然而从1933年起,“德意志问候”却成为了第三帝国人民的一种日常行为规范,被强加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这一问候礼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希特勒当政时期德国纳粹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希特勒“生命之源”计划揭密村夫纳粹是人类在20世纪经历的一场噩梦,它制造的悲剧举不胜举,令人发指。下面这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又一个侧面反映了纳粹的罪行。法国人瓦尔特和德国人奥拉夫,都已年过半百,却始终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他们是纳粹一个名为“生命之...  相似文献   

14.
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雄厚的经济潜力和一支强大的红军。希特勒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是纳粹德国的既定方针。德国只有征服苏联,才能实现其称霸欧洲、争霸世界的野心。希特勒首先对英法开战,只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当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退守孤岛后,希特勒便立即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准备对苏联战争。 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就要求为进攻苏联进行准备。8月5日,德军拟就第一份对苏作战计划草案,几经修改后,希特勒于12月18日批准这个名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规  相似文献   

15.
<正>1941年,纳粹党卫军上将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出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今属捷克共和国)代理总督。深受希特勒器重的他心狠手辣,行事极其残酷,连希特勒也称他为"铁石心肠之人"。海德里希任职期间采用"糖果与鞭子"的治理方式,常在公众场合向捷克民众示好,私下里却以将捷克"德意志化"为目标,对捷克爱  相似文献   

16.
反犹反共思想的形成和表露早在中学时代,希特勒就是一个激烈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强烈地表现出反犹太人的情绪.他在林嗣中学学习时,历史教员粤波德·波伊契博士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希特勒的反犹情绪无疑最早来自他的老师.正如他少年时代的唯一友人库比席克所说:“当我初次认识阿道夫·希特勒的时候,他的反犹情绪就已经表露出来了……希特勒去维也纳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坚定的反犹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西方学术界中为希特勒及“第三帝国”翻案的“修正派”,极力美化希特勒,同时,对德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所作出的不朽贡献,进行了诋毀和污蔑。他们说希特勒夺取政权时,德国工人阶级“在一夜之间就丧失了自己的战斗精神”;希特勒上台之后的“第一项法令是劳动的动员令,因而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甚至连大  相似文献   

18.
一磅亲情     
在英国的什罗普郡,有一个名叫布里奇诺斯的僻静小镇。那是一个自然环境非常优雅,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美丽的小地方。二战时期,希特勒曾经秘密计划,入侵英国后在这个小镇上建立纳粹总部。但当纳粹空军被英国空军击败后,希特勒改变了主意,因而布里奇诺斯镇幸免战争的炮火,至今仍然是人见人爱的天堂。  相似文献   

19.
纳粹党(又名民社党),全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前身是1919年1月建立的“德意志工人党”。1919年9月希特勒加入德意工人党,对其进行改造,将其名称改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同时颁布“二十五点纲领”为其党纲。从该党的党纲、社会成份、代表集团的利益及其前期活动,完全看得出,它是一个属于小资产阶级性质的党的。可是,自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该党就逐渐转变为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容克地方和权势集团利益的政党,也就是说,纳粹党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性质转变的问题。那么,是什…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与“咱们”都是第一人称代词,都表示复数,都可以用于“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如“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保证。’”(《毛主席在花山》)这句话是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这个“我们”当然包括听话人警卫员在内。再来看下面的对话:“齐威王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来赛一次!’”(《田忌赛马》)田忌所说的“咱们”同样包括听话人在内。在这里,“我们”与“咱们”用法是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