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庵,是明朝末年太监范养民于明亡之后隐居华山时修建的三间居室。本文题名《复庵记》,目的不在记庵,而是以复庵为线索,写志言情,赞扬范养民忠于明室,不与清王朝合作的民族气节,表达作者自己念念不忘明室的遗民心事。文章末尾特意说明写作意图:“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  相似文献   

2.
译文明朝的太监范养民先生,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夏天,从北京步行到陕西的华山当道士。几年之后,才能够在华山西峰的左面修建住房,名叫复庵。华山下面的社会名流很多与他交往;在山的周围的人都信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的《复庵记》系其晚年隐居陕西华阴时所作。这篇题记记述了复庵创建的经过及其位置、规模、坐向、环境,称颂了范养民忠于明室,意图恢复的志向,同时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眷念故国的情怀。这不是一般的题记,它通篇贯注着作者反清复明的志向。作者这一志向在文章中是如何表达的呢?这里试析如下: 一、篇题藏志。文章径直地取用范养民的道庵名称作为篇题,是寓有深意的。复者,复明也。这既与全文的记述相称,隐含着范养民并非真心向道,忘情世事,而是权宜存身,不忘恢复,又表明了作者的会心悟解,彼此相通。(作者顾炎武的坚持抗  相似文献   

4.
《复庵记》是顾炎武晚年定居华阴时写的,文章以记述“复庵”为名,行赞扬范养民之实;在记述范君之志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怀。可以说,记庵、写人、抒怀都紧扣“无忘范君之志”这一主旨,而突出范君其人,更是为了向后人表明自己的心迹:不忘故国的复明思想,不与清廷合作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5.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1)连动句。谓语实际上只有两部分:一,“徒步入华山”;二,“为黄冠。”表示动作先后的是“入华山”、“为黄冠”。“旧中涓”跟“范君养民”构成复指成分。 2)“中涓”,本来是汉朝的官名。《汉书·曹参传》:“参以中涓从。”颜师古注:“涓,洁也,言在内主知洒扫清洁之  相似文献   

6.
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高五册《复庵记》) 其中“若揖让乎其间”一句,课文注释为:“(这些山峰)好象在那里拱手为礼似的。”“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一句注为:“(伯夷叔齐的事)本来就是范养民所敬慕而(仿照着)这样做的。” 课文注释认为前句省略的主语为“山峰”,文意上滞碍难通。假如这句是形容山峰姿态的话,那就应紧接在形容山势的第一分句之后,这样才承接自然。且“其间”二字,也难于落实。课文注“其间”  相似文献   

7.
海州云台山中的偕隐洞、会隐庵,是明朝遗民刘文照负其祖母逃归东海、隐居其中的遗迹。刘文照的祖母是崇祯皇帝的外祖母,崇祯皇帝的生母刘太后是海州人。刘太后之大弟刘效祖,其子为刘文炳;次弟刘继祖,其子为刘文辉、刘文照。李自成起义军陷北京,刘文炳等均自尽,唯有刘文照负其祖母逃回海州故里隐居,成为海州地区的明朝遗民。  相似文献   

8.
炎武的《复庵记》有“旧中涓范君养民……”。所谓“中涓”,本注解:“中涓,太监,意思是宫中主持清洁的人。涓,洁。”太监,据史料证实,秦代已在宫使用,为数不多。汉代宫中太监日益增多,地位汉名份宫介它官、抢今井i砚人。这是佳、一几制度幻崎形物。由于宦官接近皇帝,一些善;河谈奉承的,常得皇帝的赏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名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⒈老学庵: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⒉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晚年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学习和创作,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在陋室中发愤学习,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苦。”刘基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这篇文章,把章溢的书斋…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因其时,用其术”的治国思想,他激烈地反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反对因循守旧理论,提出了国性牖民、人人平等、安民养民、因时制宜的治国从政主张.李贽的治国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顾炎武《复庵记》中,“又自是而东,太行、竭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句中的“去之茫茫”,课本注为“离开那里(指宫阙山陵)非常遥远”。把“去”解释为“离开”,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把“去”解释为“离开”,与本句文意相悼。因为“离开”是写动态的,而此句是写顾炎武站在复庵前“开户东望”的感慨,写站在复庵前的顾炎武与宫阙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因其时,用其术”的治国思想,他激烈地反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反对因循守旧理论,提出了因性牖民,人人平等,安民养民,因时制宜的治国从政主张,李贽的治国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大学问家顾炎武写的《复庵记》中说“作此记”,是要人们“无忘范君之志”。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忘  相似文献   

14.
奇妙的音乐石梯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的深山密林中,掩映着一座千年古寺.这座古寺修建于北宋时期,原名叫“佛会寺”,明朝时,该寺经过改建,更名为“石梯庵”.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古寺墙院青苔丛生,浑身氤满岁月沧桑,再加上周围古木参天,环境幽暗,使得寺庙充满了古朴神秘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治吏""养民"论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船山“治吏”“养民”论极具政治远见。他的“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政治主张,利国利民,启迪后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养民裕国”是王夫之民本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他以“裕民力”阐发“养民裕国”之道,体现出中国人文传统对民本和民生的重视,其“养民以田”、“重农务本”、“善均贫富”等主张,对于当前如何解决农村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索王夫之民本思想的精髓,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峨嵋天下秀     
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风景秀丽的峨嵋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雄浑和秀丽完美地统一于一体,唐代诗人李白曾经感叹:“蜀国多仙山,邈难匹。”宋代诗人范成大则将峨嵋山的特色概括为“秀甲天下”。  相似文献   

18.
那是1980年秋天,我陪《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张义德到安宁寻访明朝贬谪到云南的杨升庵遗迹。杨升庵即杨慎,是明朝的状元,贬谪到云南时只有三十多岁。我和张先生到温泉曹溪寺,在那潭不断地冒着水泡的珍珠泉边久久流连。我真想把那些水泡捧起来。此后,“珍珠泉”三个字不断在我的脑  相似文献   

19.
不少文人有专门藏书、读书、写作的地方,称为书斋、室、居、庐、庵、亭、馆、轩、堂等,范围大点的还可称为楼阁,朴实些的则称为堂或精舍。这些斋、室、_庐、堂的命名往往缘于某典,或出于某典,或由于某因。如: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进行学习和创作。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在陋室中发愤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刘基为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一文,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  相似文献   

20.
方干并不是一位“无复荣辱之念”的高隐,而是一位“求名如未遂,白首亦难归”的落拓未仕的诗人,是一位无可奈何的身在镜湖隐居,心存魏阙之想的“高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