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医生用鼠标操纵着电脑,指挥着机器人对人脑施行手术,这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现在却是活生生的现实。我国第一个用于脑外科手术的医用机器人已经研制成功,医生应用中国机器人施行脑手术,是开天辟地第一回。  相似文献   

2.
医用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有利于实现微创手术,让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好,而且术后的感染几率也小了很多。它不怕疲劳,也能帮助医生更好的找准手术部位。  相似文献   

3.
不久的将来,给病人动手术的主刀医生的重任,将由机器人来担当。”当德国的医学专家宣布这一“决意”后,顿时引起了一片喧哗。人们认为这简直像科幻小说的话题一样,不太可能成为现实的。正当绝大多数人对此处在怀疑及不解的不安状态中,这项巨大的工程却变成了现实。在以德国、美国等为首的医生们,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尝试如何用机器人来进行人类心血管等手术的课题。用机器人为人类作手术的有利点是:切口的创伤面积较小,容易避免大的感染,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最早提出了纳米技术,他曾设想未来纳米级微型机器人将会用于治疗人体疾病。1966年,科幻电影《奇妙旅程》(Fantastic Voyage)讲述了5名美国医生被缩小至微米尺度,进入病人体内实施血管手术进行治疗的故事。费曼的设想和科幻电影都寄托了人类将微纳米机器人技术用于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迫切渴望。  相似文献   

5.
科学历程     
正2001年8月9日——我国首次完成远程脑外科手术2001年8月9日,一条修长的机器人手臂将一根纤细的手术针刺入一位脑肿瘤患者的头部,20分钟后,病变组织被完整取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机器人进行远程脑外科手术的场景。这例手术使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海军总医院共同开发的远程医用机器人系统。医生面对电脑轻点鼠标,遥控手术室的机器人动作,这意味着手术治疗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医院是人体健康的保证,谁都不能离开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医院将进行现代化改造。让我们来看一看21世纪现代化医院是什么样子。 ■机器人医生上阵 英国未来学教授费米博士在其专著《未来的医院》一书中预测,到2010年,机器人医生将进入普及时期。2001年,纽约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迈克尔·阿尔真齐亚诺使用了一台机器人医生,这是一种名叫达芬奇的手术系统,做心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开始成为医院拯救病人生命的一分子。外科机器人“达芬奇”通过外科医生像“打游戏机”般的操作,已成功为多名病人进行切除肿瘤,或坏死器官等手术。通过在操纵台操作,医生每移动12厘米,机器人的手臂会同步移动2.5厘米,因此机器人可以进行非常精细的手术,而且不会  相似文献   

8.
<正>借助于机器人,手术台上的医生不用再和以前一样,需要在弯腰状态下进行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预言,机器人技术就像过去20多年采的计算机技术一样,在未来20年时间里,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与传统的串联机器人的比较,分析了并联机器人的特点。介绍了并联机器人在运动模拟器、并联机床、工业机器人、微动机构、医用机器人、操作器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并联机器人研究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周身插着探针,一个巨大的蜘蛛形金属怪物悬在病人的上方,它的一只机械手正从病人的腹腔中退出来,手上密封的袋子里装着刚摘除的身体组织。这个怪物叫“达芬奇”,是一个医用机器人。  相似文献   

11.
魏庆 《百科知识》2009,(8):26-27
科幻电影《神奇旅程》中,几名医生微缩后进入一名科学家体内实施血管手术。日前,亚洲首例“达·芬奇”全机器人左肝切除手术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喜获成功,此举开辟了机器人在腹部高难高危手术的先河。微型“机器人医生”只有四分之一毫米大小,相当于两三根头发的宽度。它能够携带传感器进入人体发回图像,甚至能替代医生实施血管手术。如果发生损坏,它能顺着血流方向回到原点,离开人体。  相似文献   

12.
刘工 《科学大众》2000,(2):22-22
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1998年全世界正在服役的工业机器人约75万台,2001年预计可达88万台。调查特别指出,进入21世纪后,机器人将向高层次发展,非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工业机器人,普及服务型机器人将成为新世纪人类享受现代化科技成果的重要特色。法国早于20世纪踟年代末开始试用护理残疾人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装有一只能活动的6轴手臂和2只能夹住东西的手指,它能为残疾人倒水送水、开收音机、放录音唱片、打电话等。机器人可以走动,残疾人通过安  相似文献   

13.
奇事异闻     
《科学生活》2007,(3):7-7
RP-7机器人医生坐诊医院急诊室当一位中风病人来到急诊室时,如果没有神经科医生在场,就很难采取正确措施防止病人病情加重而死亡。现在,美国密执安州21家医院将开始让RP-7机器人坐诊医院急诊室以应对突发情况。由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的一家医疗软件公司研制的RP-7机器人高1.5米,  相似文献   

14.
胡忠民  李觉元 《世界发明》2003,26(11):25-25
一根长长的探针深入患者的体内,向各个方向随意转动时,人体内脏的情景一清二楚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与以往不同的是,“站”在手术台边控制探针的不是一位医生,而是一个声控机器人。最近,湖南省第一台全自动电脑手术机器手(AESOP)落户湖南省儿童医院,并顺利地为两岁患儿李一帆进行了先天性巨结肠手术。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12月,伦敦亨特里恩博物馆举办了一个机器人展览,展出的机器人都与治病救人有关。有小到能钻进肠道的胶囊机器人,也有帮助医生实现远程诊疗的机器人助手。它们的诞生,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科幻般的蓝图。  相似文献   

16.
<正>让机器人帮助人或替人干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由于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大高于人工效率,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但是,现在大量使用的机器人只是机器人对工具和器物的操控,机器人医生对人诊治疾病却极为罕见。现在机器人用于医疗一是对人诊断看病,二是对病人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7.
手术机器人是实现外科手术伤口微创化、器械微型化、设备智能化和信息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主题为“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讨会研讨成果的基础上,对微创与微创外科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先资助领域。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9):8-8
法国妇女迪诺尔(IsabelleDinoire)3年前进行全球第一例脸部移植手术后,另一名中国病人和一名法国病人也先后接受了同类手术,同样取得成功。虽然至今进行的3例手术都只是局部移植脸部,但医生和科学家表示,这方面的技术已大有改善,他们现在已经作好准备,进行全球第一宗全面的脸部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9.
马德里,2031年,在格雷戈里奥·马拉尼翁医院的心脏病房里,一位医生一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病人家属,一边为一位刚入院的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注射。不一会儿,病人脸上痛苦的表情缓和下来,胸口的疼痛消失了,血管再次畅通无阻。这里,医生为病人注射的不是传统药物,而是纳米机器人。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337-I0004
医生与机器人合作,诊治疑难杂症;办公族坐在家中,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同事商讨业务;老者不必担心老无所依,因为机器人可以为他们端茶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