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春中西部草甸黑土上,当钙肥用量在于20.0g/m^2,镁肥用量在5.0g/cm^2时,可明显增加番茄果实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番茄果实中抗氧化活性物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镁肥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镁肥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烟区土壤增施镁肥可提高烤烟产量14.28~19.19%,增加上等烟叶数量8.77~12.75%,每667m^2增加经济效益181.88~242.47元。以施用氢氧化镁的增产效果最好,氧化镁和硫酸镁次之。  相似文献   

3.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菜农对大棚蔬菜钾肥施用存在的问题,施用氯化钾、硫酸钾,研究其对番茄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大棚种植番茄,施钾肥有增产作用,氯化钾用量为K:015kg/667m^2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幅度29.0%.而用量为K2O 30kg/667m^2增产作用不显著,说明已过量.在施钾量相同情况下氯化钾的增产效果好于硫酸钾.  相似文献   

4.
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肥,比对照出苗率高、生长快、分蘖多、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同时能减轻秧苗绵腐病、立枯病的危害,水稻增产8.3%。试验结果表明;壮秧肥的适宜用量为湿润育秧60g/m^2,旱育秧75g/m^2,塑料软盘育秧125g/10片。  相似文献   

5.
播期施氮量对优质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优503小麦品种在10月5日至11月5日范围内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每晚播1天,减产4.4kg/666.7m^2。施氮量应视播期早晚不同酌情增减,在10~19kg/666.7m^2纯氮范围内,播期越早.施氮量应少,随着播期的推迟,施氮量随之增加。各处理组合的产量,以A1B4和A1B3的领先,即10月5日播种、施纯氮10~15kg/666.7m^2的产量均超过500kg/666.7m^2.其他各处理组合均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黄淮海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农作制为案例,进行了水氮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麦玉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2水比灌1水,产量增加幅度是2.60%~14.45%,浇水3次的麦玉产量与灌水2次的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因此,以小麦灌2水处理最好;在同一水处理上,麦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2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水平增加到30.kg/667m^2时,有所下降。因此,以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最佳。水分利用效率与麦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以小麦灌2水,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好,此时对小麦而言可节水5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及施用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施氮肥对强筋小麦新麦19苗期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获得冬前壮苗很有必要。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新麦19籽粒角质率,但肥的不同施用量和底追比例对籽粒角质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氮肥对籽粒黑胚率和秕籽率没有明显影响。从产量和品质综合来看,施底氮6kg/667m^2、拔节期追N6kg/667m^2的施肥模式产量高、品质好、最经济。总氮用量超过18kg/667m^2时,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建立了以产量及产量因素为目标函数的试验因子效应系列回归模型。根据产量目标方程,采用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得出产量650kg/666.7m^2的农艺措施组合决策为秧田播量27.77~29.50kg/666.7m^2、秧龄40.96~42.74d、插秧密度1.55~1.87万穴/666.7m^2、施纯氮16.47~17.43kg/666.7m^2、9.1~9.3叶龄时喷施多效唑,并求得其高产最佳产量结构及对单因素、两因素互作效应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优质杂交早稻T优7889进行移栽叶龄、插植密度、施N、P、K肥用量5项农艺措施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产量、净收入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农艺措施对产量和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量的作用主要是施N量、叶龄和插植密度,对净收入的作用主要是施N、P、K肥量和叶龄.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每667m^2产量≥400kg、净收入≥380元的取值范围是:3.5~5.5叶移栽、插1.43~1.98万丛、施纯N11~12k、P2050~1.8kg、K2O3.75~7.88kg.  相似文献   

10.
高肥力条件下,施用钾肥比不施钾肥的强筋小麦的产量可以提高11.1%~16.5%。钾肥量(K2O)为9kg/667m^2时产量最高,可达476.2kg/667m^2。粗蛋白含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百合施用钾肥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百合的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钾肥的施用量以每666.7m^2施K2O10-5kg为宜。钾肥施用过多反而降低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钾肥施用方法在每666.7m。施用K2O 10k条件下.以1/2钾肥作基肥.1/2钾肥作蕾肥为最好.其攻是以1/2钾肥作基肥,1/2钾肥作酋肥。试验同时表明,增施有机肥料,以2500kg/666.7M^2厩肥作基肥,2500kg/666.7m^2人粪尿作追肥,不仅可完全替代钾化肥的施用.而且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和田地区于田县,设计5892m3/hm^2、6714m^2/hm^2、7916m^3/hm^2、9353m^3/hm^2等四个灌水定额,针对滴灌葡萄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土壤水分分布规律、葡萄耗水规律以及葡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当灌水定额为573m^2/hm^2时葡萄一行两管布置模式土壤剖面含水量分布最优;葡萄的耗水高峰在果实膨大期,日均耗水量都在15mm左右.灌水量为5892m3/hm2时葡萄受到明显的水分胁迫,葡萄生育期提前.灌水量7916m^3/hm^2时葡萄产量最大,达到18450kg/hm^2且葡萄水分生产效率最大,回归分析分析表明当灌水量为8727.5m^3/hm^2时.葡萄产量最高.研究结论可以为极端干旱区葡萄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麦套花生高密化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明麦套花生在喷施100μg/gP333(多效唑)的化控条件下,适宜的栽培密度是12000穴/667m^2-13000穴/667m^2。产量可达350-375kg/667m^2。在花生花期后喷施多效唑能显著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番茄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总量均与稀土喷施浓度(≤0.08%)呈一次正相关,且大部分处理叶绿素a/b比值低于对照.番茄产量与喷施稀土浓度呈二次曲线相关,理论上当喷施浓度为0.0679%时,番茄可获最高产量2525kg/667m2。  相似文献   

15.
对黄山175例居民头发中锌、铜、钙、镁、钼、和硒进行了测定,锌、铜、钙、镁、钼、硒的含量分别为141.51μg/g,8.05μg/g,720.10μg/g,59.76μg/g,59.04μg/g和0.196μg/g。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复合物理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用所得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酸性铬蓝K的吸附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初始浓度、温度与吸附时间对酸性铬蓝K的吸附容量与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铬蓝K在浓度50g/m^3、pH为2.02、温度320K、吸附剂用量0.1g与吸附时间40min时去除率达到99.9%.  相似文献   

17.
题目 为测定镁铝舍金的成分,取14.7g合金完全溶于500mL 3m/L硫酸中,再加入400mL8mol/L 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1)假定只有一种沉淀,试确定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范围,(2)若沉淀的质量为26.3g,则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施用硫酸锌肥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硫酸锌在不同土壤类型、施锌量、稻作类型和施用方式下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锌可提高水稻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施用硫酸锌产量平均为460.96kg/666.7m^2,比对照增产35.23kg,增加8.28%,纯增收37.46元。不同土壤类型增产效果不同;水稻硫酸锌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1kg/666.7m^2;稻作类型以早稻优于单季稻,单季稻优于双季稻;施用方式以基肥优于追肥。  相似文献   

19.
杀菌剂及其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灰霉病是导致棚室番茄减产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采用孢子萌发法对6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剂以25%立佳欣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而50%扑海因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差,EC50分别为2.61μg/ml、528.95μg/ml;复配剂以嘧霉胺+立佳欣抑菌效果最好,而速克灵+灰霉尽抑菌效果最差,EC50分别为2.03μg/ml,114.00μg/ml;增效作用以灰霉尽+扑海因最好,共毒系数为5.91.上述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以镀铜代替镀银的制镜新工艺,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使镇镜成本兼下降50%.硝酸银用量由5g/m2下降至1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