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写书评     
我国出版界历来提倡和鼓励编辑写出评,把它看作是训练编辑素质、提高图书质量、扩大图书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的确,编辑写书评有其优势,可以其独有的视角向读者与社会展示图书精华,扩大图书的社会效果,又有助于自身,很值得倡导。 一、编辑写书评的优势和作用 顾名思义,所谓编辑写书评,是指编辑对自己责编的图书写评论文章。它有别于贵编写编辑报告,又不同于社会上各界人士的书评。编辑写书评具有如下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从编辑报告与书评  相似文献   

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编辑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这当然是很可敬的。但编辑也不妨坐坐花轿,当当新娘,让人家来为他作嫁衣。当过新娘的人,做起嫁衣来,一定会更称职。称编辑为“杂家”,一般是指编辑有广博的知识,但也可包括编辑善于在文字上打杂。有的人,既是编辑家,又是作家,或理论家,或专门家,能写大作品、大论著,好得很!一般的编辑,至少应该会写图书的内容提要,会写序跋,会写书评,会写广告,而且写得很出色。既看稿又写稿,既当编者又当作者,好  相似文献   

3.
大凡做编辑的人多多少少要写些书评之类的文字,尤其自己策划和编辑加工过的书更是如此。常常是做编辑的时间有多久,写书评的历史就有多久。回忆起自己写过的书评常常是心存遗憾,记忆中很少有能打动自己的词语,几乎是写过之后就很少再想起它。最近一位文  相似文献   

4.
编辑写书评,众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依我所见,编辑写书评之于读者于作者于编辑都大有裨益。借胡绳先生的话来说:“从出版社的编辑里面可以产生书评家”。编辑写书评之于读者的裨益是显而易见的。编辑最了解自己所编的书的出版过程。从选题的确定、同类书的比较、出版写作意图到反复修改、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成册,编辑皆参与其中。成书中有许多轶  相似文献   

5.
准备和尝试     
我是当编辑的。当编辑的一定要自己能写。解放前,大概先要能写,书店书局才会请你去当编辑。解放后可不然,出版事业发展很快,需要的编辑很多,许多不会写的同志也分配来当编辑了。不会不要紧,可以自己练,练个三两年就会写了。编辑自己能写,跟作者约稿,看作者的稿子,出的主意,提的意见可以中肯一些;跟作者打交道,商量讨论,可以有共同的语言。如果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想作些改进,作些创新,自己能写,可以先试一试;试过之后就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有哪些便宜哪些困难,哪些目的是容易达到的,哪些目的是难以达到的。经过这一番  相似文献   

6.
6月2日,著名作家秦牧对广州日报记者谈了他对报纸编辑工作的看法。秦牧说,报纸的编辑,主要是做好编辑工作,但也应该参加一些采访活动,动笔写一些文章。不用多,“一些”就行了。这样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编辑工作上,又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稿和写作水平等)。既编且写,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多少写一些,不要走极端,要么只顾埋头写东西,工作  相似文献   

7.
编辑应重视写审读报告时培育审阅完一部书稿以后写审读报告,是编辑的基本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编辑发稿量的增大,在一些编辑那里,写审读报告成f应付差事。“无政治问题,符合出版要求,可以出版”似乎成了审读报告的固定格式。其实,写好审读报告不论对出版社还是对...  相似文献   

8.
6月2日,著名作家秦牧对广州日报记者谈了他对报纸编辑工作的看法。秦牧说,报纸的编辑,主要是做好编辑工作,但也应该参加一些采访活动,动笔写一些文章。不用多,“一些”就行了。这样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编辑工作上,又能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稿和写作水平等)。既编且写,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多少写一些,不要走极端,要么只顾埋头写东西,工作应付了事(现在有个别编辑就是这样,只顾自己写东西,对编辑工作不负责任);要么只是埋头于编辑工作,没有写作的要求和实践。作为编辑,要认真负责,从难从严对待工作,防止出差错。现在报纸上出差错太多了。有一家报纸,把“佼佼者”写成“皎皎者”,起码连过四关——作者、编辑、值班编委和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文学作品反映知识分子的不少,改变了这方面题材的长期稀缺。不过,写编辑的作品,迄今还很少见。最熟悉编辑生活,深知此中甘苦的,自然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可是,不知为什么,也许为避嫌罢,兼搞创作的编辑,很少写这方面题材的作品。有的作家,写了关于报社革新的小说,颇为切中时弊,也有些生动之处,但毕竟因这方面生活基础不足,总的说来不够真切。而且,它不是写普通编辑的。因此,中篇小说《绿叶》(《新苑》)1984年第2期)的出现,就很引人注意。编辑工作是很重要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的出版和发表,都离不开编辑的劳  相似文献   

10.
编辑也需要激情姜圣瑜著名记者穆青说过,写新闻“倘若缺乏激情,没有爱,没有恨,那写出来的作品只能是泛泛而谈,或者现象罗列,读起来味同嚼蜡。”其实,激情并不是记者的专利,当编辑也需要激情,缺乏激情的编辑算不上是一个好编辑。1997年江苏有一个人物作为全国...  相似文献   

11.
大凡做编辑的人多多少少要写些书评之类的文字,尤其自己策划和编辑加工过的书更是如此。常常是做编辑的时间有多久,写书评的历史就有多久。回忆起自己写过的书评常常是心存遗憾,记忆中很少有能打动自己的词语,几乎是写过之后就很少再想起它。最近一位文友寄给我一本刘海燕的《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随便翻起竞再未放下而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  相似文献   

12.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记者或通讯员写稿子时自己十分激动,甚至流着眼泪写稿子。等稿子交给编辑时,编辑却激动不起来,认为并不感人。有时作者写作时动了感情的报道,读者看报时却感到平平淡淡。这是怎么回事?是编辑"无情"  相似文献   

13.
<正>媒体文字的报纸是在文字编辑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协同的,记者写的文章由编辑来修改,然后由责任编辑去承担和发布,再由中签编辑签样,这一系列的协同就是在稿纸上完成的,后来就是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个记者或者编辑,一天工作能写一万字一定是很优秀的,但如果要求一个记者写十万字,并配十万个图片,人  相似文献   

14.
怀疑主义     
马力 《传媒》2002,(9):34-34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叫《编辑的笔》。文章的缘起,是听张中行先生对时下某些在报刊社挂名,有权下笔删改他人稿子的编辑所发的感慨。这短文写过不几天,  相似文献   

15.
禤胜修 《编辑学报》2009,21(3):267-268
阐明编辑应用文写作的意义,总结出编辑应用文写作训练的措施.认为:编辑应用文是开展编辑工作的工具,是展示编辑主体形象的标牌,编辑应用文的写作是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写好编辑应用文,重要的是应加强理论和编辑业务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体写作规范.  相似文献   

16.
编后,是由媒体编辑为某篇新闻价值较高的稿件配写的一种特殊的评论文体,短小、灵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媒体的态度。作为媒体编辑,写好编后应注意10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责编与书评     
对责编写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责编应该而且能够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后者,不提倡,认为责编不宜也不可能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我历来赞同前者的看法。下面就责编与书评问题谈二点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禤胜修 《新闻传播》2009,(7):121-121,123
说明了编辑应用文写作的意义,论述了编辑应用文写作的方法。认为要写好编辑应用文,重要的是要加强理论业务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体写作规范。  相似文献   

19.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例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  相似文献   

20.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