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供述,竟是如此冷漠 在法院刑事审判庭上,年仅14周岁半、上初三的程铭(化名)冷漠地供述: 9月份的第一天.我去妈妈那儿拿钱.妈妈说:"我给你的钱比你那‘杀千刀'的爹多,你还不帮我说话.从现在起,你先跟他要.然后再找我要."  相似文献   

2.
粗心的表弟     
我的表弟行行,比我小一岁,十分粗心。有一天,我们一起读故事书。轮到表弟行行了,他第一段就来了一个哭拉的奶牛,我很奇怪,就问他:什么是‘哭拉的奶牛'?他把书指给我看,说:喏,这不是‘哭拉的奶牛'吗?我看了看,大笑道:拜托,是‘哭泣的奶牛'。行行生气了,把书一扔,说:不读了,打游戏去。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小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对母亲说:"我将杜牧的<清明>改成了五言绝句,你看改得好不好."说罢,他吟咏起来:"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他解释说:"把'时节'、'借问'去掉不影响诗的意思,'行人'必定在路上,指明杏花村的也不一定是'牧童'."  相似文献   

4.
"爸爸妈妈总是要我多学点知识.'快去做作业'这句话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别的什么事却从来都不让我伸手……现在,我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想学做菜,妈妈更是不肯:'快去做功课,别又想偷懒!'要不就是:'哎呀,要是烫着了怎么办,做饭是妈妈的事,你只是把书念好妈妈就称心如意了!'我真不明白,想帮大人做点事怎么变成了'偷懒'!难道我们小学生就不要学点生活上的事吗……"这是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下的一段话,这话引起我的深深忧思.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创新?在江西师范大学工作了十五年的外教 Connie举了这么个例子:"虽然我在中国这么多年,但我的 中国话一直学得不好。为了帮我学习,有一天我的小孩就用 膝盖去撞墙壁,撞得咚咚作响。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看 见了我撞墙吗?wall(墙)、eye(眼睛)、knee(膝盖),这 就是中国话'我爱你'。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孩子,感到羞怯的事真是好多好多.记得有一次为了逃避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我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不管我是如何又踢又叫,最后还是被妈妈拖到了礼堂.我还有一个总是乐呵呵的邻居,他每天都要和我打招呼,问我今天过得怎样,可我羞红了脸,不敢抬头看他.最糟的是每天要忍受同学们的嘲笑:'你是个哑巴?'我真想反击:'你是个傻瓜!'但是我不敢,我太害羞了."  相似文献   

7.
"扁"字在字典里呆闷了,准备出去玩玩. 一天,他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了大海上.可渔民一看到他,就撒下渔网要捕他."扁"字连忙问:"我是轻快的‘扁',你为什么要撒网捕我?" 渔民回答说:"扁加鱼字是‘鳊',我不捕你捕谁?再说,扁加马字是‘骗',你休想骗我!"说着动手就捕.幸亏"扁"字眼明腿快,才免遭一劫.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回答     
1931年,中学生杂志社向鲁迅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先生)将对他讲怎样的话,作努力的方针?"鲁迅回答道:"先生我回问你一句,就是:我们现在有言论的自由吗?假如先生说'不',那么我知道一定也不会怪我不做声的.假如先生竞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烦恼妈妈:coco妈(南京) 烦恼事: 我的宝宝coco现在大了,跟我去超市购物的时候老是缠着我要这要 那,我不答应她就又哭又闹大发脾气,大庭广众的搞得我很尴尬。 好想听听别的爸爸妈妈有什么高招可以应付这样的局面;潭阿暂妈妈 每次带阿哲去超市我都会让他坐在购物车上,我推着他走。遇上他要拿的东西,我先由着他全部放在车里。不让他放的话他是肯定不干的。我曾试过他放进来,我拿出去,他乐此不疲地跟我玩了好久。所以如果我要想好好买点东西的话,就先不去管他。他要放到车里的东西我让他放。等到我全部买好了要去付款的时候,就把他放进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和妈妈去乘822路公交车.刚到车站,我看见站牌上写着:开往"晋元路".我大声说道:"妈妈,我们要去普元路吗?" 妈妈听了笑呵呵地对我说:"看清楚了,是晋元路,不是普元路.‘晋'字上面没有两点."  相似文献   

11.
那天早晨,我刚把活动室的门打开,就听到外面传来了脚步声,我走出去一看,又是小明和他的爸爸.我笑着说:"小明,今天又是你第一个来."他爸爸说:"是啊,我赶着要去上班,迟了就来不及了."我随口说了一句:"那你干嘛不叫她妈妈来送?以前,不经常是她妈妈来送的吗?"谁知他爸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周老师,小明妈妈说,‘最近几天可能小明在幼儿园里不听话,惹老师生气了,我去送孩子时,老师显出不高兴的样子,不像以前那么热情.'所以,她就叫我来送孩子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爸爸又接着说:"周老师,我每天早出晚归,她妈妈又忙着绣花,没有功夫管他.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从我做校长的实践看,要想当好一名校长,我认为应该着力去念通"'求'、'勤'、'修'、'悟'、'干'、'听'、'说'、'学'、'写'、'算'"十字经. "求",说的是办学思想有所追求.  相似文献   

13.
表扬的魅力     
儿子今年8岁,在一所学校上二年级.学期初的一天,我去学校接他放学回家,碰到他的语文老师.刚一见面,语文老师便笑吟吟地摸摸儿子的头对我说:"你儿子真了不起,上次用'朝'组词,他一口气就说出6个,看来他这小脑瓜里的词语比老师还多呢!"  相似文献   

14.
曾有幸两次聆听程少堂先生的学术报告,深深吸引我的竞不是他的标新立异,而是他的幽默气质.他说备课要"备幽默",教学要"教(学)出幽默美",还说"语文课要讲得学生高兴听,就要进入审美状态,也就是要讲出语文味来,就要学会玩教材……'玩儿'并不一定是不严肃,高层次的'玩儿'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两个同学偶然在火车上撞见,谈起了各自的论文: A同学说:"唉,糟透了,我的论文几乎全是粘贴过来的." B同学说:"有什么啊,我的论文除了'你'、'我'、'他'不是抄的外,剩下的全是抄的."  相似文献   

16.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7.
我惊喜地发现,女儿内心饱含恻隐之心和悲悯之情,这常常慰藉我的心灵. 一天晚上,女儿对我说:"爸爸,我今天背了古诗《寻隐者不遇》.里面写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可那位童子的师傅能采到药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能采到."女儿点点头,接着说:"要是他的师傅采不到药,就没有办法给病人治病了,病人就会很痛苦."女儿的话,...  相似文献   

18.
儿子放学后喜欢去打乒乓球,我们依了他,给他交了学费,随他玩去。一周后,他对我说:"妈妈,老师说我打得好——今天你要去接我,你看看。"我狐疑地怔在那里,最近我手头工作正忙。他像是看穿我的心思:"妈,你今天要去看我打球,我爸接我的时候看过了,该你去看了,妈。"他又一遍重复给我听,目光定定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19.
宋叶静 《班主任》2014,(4):64-64
正周一晚自习后我回到家,又一次累得筋疲力尽,连话都不愿说。儿子喊我:"妈,我给您出个‘脑筋急转弯'猜猜吧?"我不耐烦地回应:"去去去,我都累得不想动了。"儿子顿时沉默。老公见状,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刚看了一个小故事,很有趣,讲给你听听?"我刚蹙起眉头,他就做了个"打住"的手势,说:"先听听吧,对你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