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种信号指的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刺激物。第一信号是指由具体可感的客观物体所形成的刺激物。第二信号是指第一信号的代表,如语言文字符号所构成的刺激物。第三信号是指第二信号的代表,即由语言、文字的代表符号所组成的刺激物。三种信号意义作用各异,第一信号是由物质构成的客观物体,是人的认识对象,人的感官是由物质构成,是认识的主体,人的感官及其功能,是人类在长期认识改造客观的实践活动中,也同时改造了自身的结果。第二信号是以第一信号为基础的,有了语言文字,各民族的知识经验得以记录、积累、传递。第三信号是用简单符号代表第二信号的概念、关系、动作方式等大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第三信号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展了信息储存空间,使人脑形成了对第三信号反应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了人类的智力发展。三种信号各有作用。各自的意义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第三信号     
第一信号是具体可感物体产生的刺激。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是由语言、文字、符号、密码等构成,是具体可感刺激物的代表。人类有了第二信号这个得力工具以后,使科学技术、人类文明获得了有效的记录、传承和发展,使人类大大超越了其他高等动物。第三信号是第二信号的代表,第三信号将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压缩第二信号的符号数量,扩充信息存储的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探讨了三种信号间的关系,探讨了创制第三信号的策略及第三信号的发展趋势。指出第三信号的创制,让须符合简约、明了、形象、易识、易写、高涵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的心理活动就是人脑对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刺激可分为三种,即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条件反射可分为三类,即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三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有机体受第一信号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一信号系统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它使人和动物得以适应客观环境、繁衍生息。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由第二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为人类所独有,它能使人类认识改造客观和自身,使人类智慧超越动物,成为生物链的最高端。第三信号系统是人脑以第三信号为刺激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它是在前两种信号系统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它悄悄改变人类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人类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И.П.巴甫洛夫于1932年提出了从本质上区别人与动物大脑反射活动的学说——两种信号系统学说。巴甫洛夫把以现实的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紊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人由于社会生活和劳动,在第一信号系统之外进而产生了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即第一信号的信号,是以说出的、听到的、看见的语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王令训教授在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发表的“论第三信号”一文提出了第三信号理论,认为第三信号是第二信号的代表,如“www”代表全球广域网络,“√”是“开平方”的代表等等,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信号亦即消息传送的符号或通过各种媒体(声音、光线、热能和电)传送的以各种符号约定的信息(消息).信号传输是孩子获得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基本渠道.因此,努力采取各种适当措施,开拓和创新信号传输路径,提高信号输入功效,就成为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信号输入的一般性讨论 对信号传输作最一般意义的讨论,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信号的实质;二是信号的两大体系的认识. 信号是通过声、光、热、电传送的既定符号及其所蕴内涵的消息(信息).这里的消息包括音信、新闻和各种知识或各种事物形态.一般的,把声、光、热、电等传媒所直接传输的客观事物信息,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把语言、文字等约定(含义)的声形符号,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在动物的感觉中,只有第一信号系统,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唯人类才存在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表示一定意义(语义)的约定的声音符号,语义是语言的信号内容,语音(约定的声音)是语言的信号形式;文字是约定的意义表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是信号形式,约定的表达意义是信号内容;语言和文字都属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有声信号,文字是有形信号.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条件反射两个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探讨,在刺激的属性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认识。而且,这个问题也逐渐突出来了。某些刺激很容易确定它们是属于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然而,某些刺激就很难区分它们是属于第几信号。“……铃声在此具有抽象的意义,属于第二信号。因此对铃声(抽象信号)的反应,当然应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本刊1988年第4期陈连进。)“……我们只能把由铃声(具体信号)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  相似文献   

7.
数学语言主要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是表达数学关系和形式的符号系统,它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载体和工具,是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再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数学语言充当第一信号系统的感情刺激物,起着其它信号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问: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答:巴浦洛夫把对抽象信号(语言、文字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把对具体信号(声、光、形、味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据此,对于上述问题,如下分析: “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这是铃声往往引起绝大多数学生产生这样一些联想:“上课了,别迟到”“请遵守纪律”“下  相似文献   

9.
信号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体操教学中尤其之多,而且成为体操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信号教学的形式很多,仅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信号教学一般是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进行的。第一信号系统包括视觉信号、触觉信号、感觉信号、标志物及录相、挂图等。第二信号系统包括语言提示、口令、哨声、击掌、音乐等。在体操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信号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们在使用中师课本《心理学》进行教学时,觉得教材关于两种信号系统划分的阐述有些不妥,现提出来与作者商榷.课本上说:"按刺激物的性质和大脑进化的程序,可以把作用于人的各种条件刺激物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统编中师《心理学》第27页)这样看来,划分的根据是"刺激物的性质和大脑进化的程序",划分的对象是"作用于人的各种条件刺激物",划分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岩画是联结概念和视觉形象的、能所统一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就能所关系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基本上存在着肖似、意象和抽象三种符号类型。包含着明确具体的指称关系、摹态关系的属于肖似符号,主要包含着表现关系的是意象符号,而指称或表现的对象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则是抽象符号。贺兰山岩画里肖似符号的大量存在,使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单个个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而意象符号尤其是抽象符号的并存,特别是它们与各种肖似符号的组合运用,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象形贺兰山岩画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增强了它的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use of simultaneous prompting with instructive feedback. Children were taught to receptively identify rebus symbols.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ymbols was provided as instructive feedback during praise statements. Five 3-year-old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participated, and a multiple probe design across sets of behavior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imultaneous prompting strategy and instructive feedbac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the simultaneous prompting strategy was used reliably, (b) all children learned to identify all symbols that were taught, (c) children acquired second and third sets of stimuli more rapidly than they did the first set, (d) some of the children acquired the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presented through instructive feedback, and (e) generalization across stimulus size occurred for all the children (three) for whom it was assessed.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with simultaneous prompting and instructive feedback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对严复著译的回应:以上海《汇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1906年,上海《汇报》先后刊载了《支那教案论提要书后》、《驳严又陵先生教案论》和《天演论驳义》三篇章,对严复的相关译作了详细的回应。首篇,对严译《支那教案论》所持观点的评价是“优劣相参”;次篇,对严复《续论教案及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一进行了通篇驳斥,但它却是一篇意气之作;末篇,主要对达尔的进化论加以批判。这三篇均是为维护天主教的自身利益而作。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周期性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系统。首先利用有源二阶带通滤波电路从原始方波信号中提取出1次、3次、5次谐波;然后通过移相电路将各次谐波调整为同相位;最后搭建反向比例求和电路实现方波信号的合成。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信号分解及谐波分析法等电路理论的理解,锻炼了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Banach空间中引进了三种绝对连续函数的概念:(1)弱绝对连续;(2)绝对连续;(3)强绝对连续.借助于Banach空间中级数的各种收佥欠概念之间的关系证明了,(2)与(3)等价是有穷维Banach空间的特征.作为它的推论,(1)与(3)等价有同样的结果.还证明了存在某些无穷维空间,在其中(1)与(2)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6.
汉字起源于象形造字,而后是指事、会意和假借,形声造字法出现得晚些,但后来形声字却成了汉字的主体。商、周出现过一段假借盛行的时期,一字假借为几个不同的字,引起了用字的混乱,形声字克服了假借字的弊病,获得迅速发展。秦汉时期是形声字迅速发展的高峰期。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纯表音的假借字加形符,二是表形字加形符或声符,三是用形声造字法新造汉字。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然而逻辑基本规律的现有表述并不科学。史天治提出了广义矛盾律,同时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了新的表述。新表述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式,二是客观规律,三是思维法则。同一律适用于词和命题,矛盾律和排中律仅适用于矛盾命题,广义矛盾律适用于互斥性命题。表达逻辑基本规律应以客观的语言形式(词和命题)为基础,而不是以主观的思想事物(概念、判断、推理)为基础。论文利用逻辑基本规律解决了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  相似文献   

18.
清季民初的学术转型,既包括了学术思想、方法的转型,也包括了述学理念、文体的转型,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许多学者均在反思中国传统述学范式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述学理念,而章太炎即是其中最具典范意义的一个。章太炎的述学理念,主要由两个关键点构成,一是由博返约,二是注重轨则。这两点均与清季民初学术转型的时代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