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概念隐喻和抽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itchie支持概念隐喻理论,反对Vervaeke & Kenney提出的批评。虽然Ritchie修正了概念隐喻理论,但他始终坚持抽象思维主要依赖体验经验的隐喻投射的观点。Ritchie的观点存在着简化论的危险,极为错误地表达了抽象思维.和不能解释概念隐喻理论通常预设的有意义的认知现象。我们提出了一个对普遍存在的映射(例如空间关系映射到其它领域)的更认知的解释,以代替依赖体验经验的解释。我们的解释非常符合Ritchie提到的程序知识和相似性。Ritchie主张把概念融合理论作为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但概念融合理论并不能如他所愿产生足够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写意菜名进行探讨,一方面分析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一个隐喻表达的最后完成需要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线性合作;另一方面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写意菜名进行了分类描写和分析,并就其特点及原因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于秀华 《海外英语》2014,(20):260-262
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具有互补性。结合这两种理论,该文探讨了隐喻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普遍应用及认知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成为目前解释隐喻工作机制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模式可以为常规隐喻的工作机制做出合理的阐释,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模式却表现出更强大的阐释力,它不但可以解释常规隐喻,而且可以解释虚拟空间、语法结构、谚语、新词、文学与修辞等非常规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慧艳 《文教资料》2008,(12):37-40
莱科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已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进入到认知研究.而Fauconnier和Turner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为隐喻理解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指出两理论对隐喻理解的作用,具体分析两理论,探讨前者理论存在缺陷以说明隐喻推理过程中应应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相辅相成,并融入语境和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骆洋 《现代语文》2013,(2):31-32
莱考夫(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认知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该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国内外学者对概念隐喻理论纷纷提出了质疑,并谈了他们的见解。刘正光、李秀丽、VerenaHaser等对概念隐喻理论提出了挑战,并表达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有利于对概念隐喻理论及认知语言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隐喻一直备受中外学者的关注,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还是一种认知工具。莱可夫和约翰逊是其中代表,他们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并首先提出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本文介绍了概念隐喻的构成、分类、功能、主要特点,以及国内外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对语篇连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篇连贯建构的影响。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理论,以一则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为语料,分别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其语篇连贯的,探讨隐喻、转喻和语篇连贯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火与冰》短小精悍、充满寓意,且诗歌中的隐喻更是意义深远。文章采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火与冰》中的诗性隐喻,描述了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展现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性隐喻生成和解读过程中强大的认知能力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与概念隐喻理论相比较,概念合成理论对隐喻具有更强的解读力,但它仍无法对隐喻解读中概念合成空间中新显结构产生的原因给一个令人了然的解答;而Veatch的V-N理论似乎可以补其不足,对合成空间中新显结构产生的原因给予较好的说明。因此,作者对隐喻解读中概念合成的认知机制研究做出了新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新的隐喻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孟子》中关于“政治主张”、“亲民浓情”和“个人修养”等核心内容的三个主要隐喻的哲学内涵、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以及认知机制,以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语料探寻认知隐喻观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该理论的优缺点,从而促进其发展。从经验基础、双域映射模式、认知解释力等方面剖析概念隐喻理论,探讨该理论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抽象概念的方式,在辅助新知识的习得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概念隐喻在外语教学具体过程中的词汇教学、句式分析和篇章理解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隐喻意识在师生之间的知识或学生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增强学生对词汇、篇章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基本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基本隐喻与诗歌隐喻的关系,可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展开的,其展开途径表现为拓展对应关系、增加细节描述、整合多个隐喻和质疑常规隐喻四种。  相似文献   

15.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委婉语的解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基于对委婉语中的概念隐喻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尝试性地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主要包括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些隐喻运作的基础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以一种事物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或经验,本质是两个概念域之间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而正是这种跨域映射所造成的认知的间接性使得委婉语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它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概念整合一方面能使隐喻常规关系理解的过程实时化,另一方面能使隐喻的意义建构与推理层创结构化。  相似文献   

18.
"悟"概念是一类比较常用的语汇。以汉语和英语为语料,剖析"悟"概念生发于"光"概念的认知根源,进而对"悟是光"概念结构生成过程中人类的隐喻化和范畴化发展机制进行了详细说明,旨在依托认知规律,对概念的隐喻化取象和范畴化拓展路径提供进一步的实践操作性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