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晓峰 《今传媒》2016,(9):84-85
现代报纸一般包括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基本构件。简单来说,副刊与其他三个报纸构成要件的区别在于:新闻提供事实,评论提供意见,广告推销商品或观念,而副刊提供娱乐与知识。本文将结合对副刊定义、演进过程,传播意义与文化特征,编辑方针与运营策略,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探讨,分析中国当代报纸副刊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2.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3.
副刊三题     
一、关于报纸副刊的地位 中国报纸副刊最早是以“附张”的形式出现的,第一张副刊则是1897年11月24日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附张“消闲报”。从报纸问世的那一天起,副刊就如影随形。不过那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版面协调和对读者欣赏品味的调剂。当时,它确是正报的次要部分,称“副刊”则是名副其实的“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报纸事业的发展,副刊的作用、地位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地把副刊看成是正报的延伸和补充,副刊也一直甘当配角,居于从属的地位,甚至在历年来开展的我…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版面编排是二维平面艺术,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传播文化艺术信息的载体,副刊版面必须遵循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原则。报纸文化艺术类副刊的特点内容决定形式,副刊要办得好,主要靠稿件内容取胜。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期刊上的文学作品虽有共同之处,在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各种文艺体裁都有所展示,但主要以适合报纸版面特点的散文为主。《辽宁广播电视报》《家春秋》副刊就是  相似文献   

5.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副刊编辑尽管人数不多,却是报纸工作人员集团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相似文献   

6.
报纸副刊,在报纸的改革中获得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先是“星期天”、“周末”版等文化性周刊,从过去单一的文艺副刊中派生而出。接着,社会性、生活类等等副刊应运而生……这些副刊大都以形象生动的内容,美观活泼的版面,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得到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石木 《新闻与写作》2003,(12):38-39
笔者注意到,在报纸副刊种种“求变”的声音里,普遍的基点是建立在否定传统副刊之上。持报纸副刊“脱胎换骨论”的现实依托点是:世界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在高科技的日趋普及下,资讯巳经无法独家拥有,所谓的“独家新闻”只能是在某一局部领域或某一特定区域中的偶尔获取。而在信息泛滥得真假莫辨,资讯爆炸成五颜六色的今天,求变者的话语是:难道报纸副刊还不应该赶快“悬崖勒马”,迅速融入“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左元 《新闻世界》2014,(9):8-10
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编辑启事",有它们独特的意义。副刊编辑应该重视编辑启事,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发展,对报纸副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报纸的副刊版面必须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要求副刊编辑开拓新的视野,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读者的阅读需要.当今,本土化--已成为报纸副刊的发展趋势之一,有专家讲办报真谛,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国的,也正如那句小品所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以这样说,报纸的本土化是其生存的基础.报纸副刊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何办好副刊,体现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作为川北地区的主流媒体--《南充日报》,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巴蜀文明,体现报纸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报纸副刊,是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为读者建设一块精神的家园。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组成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版块。  相似文献   

11.
在前不久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委托解放军报举办的首都报纸副刊编辑新春联谊会上,中国记协副主席、解放军报社社长张世刚同志在致辞中说:“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化品位。”这段话既是对报纸副刊作用的恰当定位,也是对副刊编辑责任的进一步明确。联谊会召开之前,恰逢军报“长征”副刊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报纸言论 ,有一个公认的著名观点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因为 ,人们通过报纸来认识、了解和评价社会 ,言论是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最能表达编辑部观点的方式。舆论导向 ,言论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报纸副刊的杂文 ,是报纸言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报纸副刊几乎都有杂文专栏 ,有些还有杂文专版 ;同时 ,报纸副刊既要保持其文艺属性 ,又要突出其新闻属性 ,以同“杂志化”划清界线 ,杂文无疑是达到这种效果的重要的副刊文体。然而 ,许多副刊上难以读到好杂文 :或是缺乏立意、内涵平平 ,或是语言干巴、词汇单调 ,或是鸡毛蒜皮、隔靴搔痒 ;…  相似文献   

13.
吴明明 《传媒》2000,(1):20-21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传统项目.作为副刊编辑,所做的工作便是对种种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征集、选择、整理、加工,最后使其刊发于报纸,进入传播.  相似文献   

14.
杨阶 《新闻前哨》2003,(7):45-45
报纸副刊从杂志化向新闻化的转变,是“报纸是新闻纸”这一属性决定的,也是副刊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副刊改革,副刊新闻化作为此项改革的主流而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梁丰 《军事记者》2010,(6):27-28
报纸副刊策划,是指副刊编辑对版面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的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一份报纸的副刊,能不能成为报纸的品牌,能不能让读者产生持久的兴趣,做到“耐看”、“留客”,与副刊编辑的策划能力是分不开的。副刊的策划,应把握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办一张报纸,像办一桌酒席:新闻如热菜,副刊若冷盘,广告似酒水。服务质量,就是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阿睿 《新闻采编》2009,(2):29-29
我在一家地方报纸副刊做编辑整整二十三载,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做副刊编辑不容易,尤其想做好,做得完美,既要让管你的认可,又要让你面对的作者和读者都满意,确  相似文献   

19.
报纸副刊言论的特点首先,报纸副刊言论,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其新闻性。报纸副刊虽然在正刊之后,但绝不是正刊的附庸,而有其独立的地位。而其中的言论,无论是文艺评论、体育时评,还是杂文或随笔,都是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说,因而都具有明显的新闻性。报纸副刊言论在具有新闻性的同时,还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副刊言论,有些语言犀利,淋漓酣畅;有些胆识过人,说理精深;有些诙谐幽默,令人捧腹;有些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保持着文学的形体,艺术的骨干,智慧的情调。副刊言论中,如果没有精彩的文…  相似文献   

20.
副刊三问     
李伟明 《新闻窗》2012,(5):57-58
由于笔者做过较长时间的副刊编辑,又是副刊的热心作者,且一直是副刊的忠实读者,虽说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不再具体从事副刊编辑工作,但对报纸副刊的感情不变,故以书面形式提出如下问题,看看是否值得副刊界同仁关注或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