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能理解,甚至觉得:他们活着,只能去写诗,比如李白、顾城。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不能理解,因为他们的一切似乎都与诗毫不相干,比如我将要写到的这个人,张蒙。这样的一名军人,与我概念中的诗人实在相去甚远,我觉得他应该属于最不可能去写诗的那一类人。因此,理解"他为什么会写诗",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我们记者除了要跑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外,还应该到后进地区、后进单位去看看,这对记者开阔视野,研究问题,提高工作水平,搞好报道,大有好处。最近,我在一些省份跑了一些后进地区,那里很少有记者去,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很欢迎记者去。  相似文献   

3.
2004年初我得知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孟庆远同志患癌症住院,我和许多同事都要去医院探视。医务室的大夫劝我们不要去,说老孟每见到社里的老同事总是很激动,探视的人多了,不利老孟治疗、休息。但是想到老孟多年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怎么能不去探视呢?这时社会科学编辑室的王斌俊说老孟有一本历史小品集,已赶排出校样,让我带到医院去, 让老孟看一看,可以尽快付印。我和张国风带了校样和一些营养品去看老孟,这时他已病危,不能进食了。他见到我们时神志很清醒,激动地哭了,他拉着我的手说:“小郑, 我要与你永别了……”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在北京宽沟招待所,我与季羡林先生进行了五个早晨的采访,就季先生的一些生平往事以及一些大事记进行了访谈。于青(以下简称于):季先生您好,因为要写您的传记,我想就一些史料性的问题跟您聊聊。季羡林先生(以下简称季):可以。这些方面的材料我都写过文章,你可以去查一查。于:好,我们就开门见山。季先生,您去德国留学十年,回国后您先后去过上海、南京,后来直接去了北大,就是没有回到家  相似文献   

5.
"我是否记录下了所有的灾难和悲惨事件并不重要,但我一定要去拍。我也曾经做过一些让人瞧不起的事情——我摇下车窗从里面朝外面拍摄,后来我非常懊恼,我憎恨自己,为什么就  相似文献   

6.
发卡     
我是不喜欢阴天的。今天,太阳一出来,我就跑到外面去了。初春的太阳不暖,但很明丽,从树梢、房沿和街边的电线杆上泻下来,光影婆娑。出去无非是散散步,让太阳晒晒,往往不想到人多的地方去。如此而来,我常常绕过大街,拐入小路。小路上人很少,僻静得很,我可以从容往来,最为钟情了。这几年,借着大街上的声势,小路边也有一些小生意。无非是一些挂在铁架上的价廉  相似文献   

7.
张静 《河北广播》2006,(3):75-76
其实我跟栏目接触最多的是做公益,因为我是做公益的,是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的。我经常做一些活动,跟媒体的接触非常多,但是我就觉得一直来说媒体就是一个介绍,有一点旁观者的视角,但是作为《百姓30分》来讲,真正的去主动地去做一些公益的活动,做一些公益的事。像去年组织的扶贫植树、向印度洋海啸地区捐款、和贫困大学生一起过年、学雷锋万人签名等等,我就觉得像这样一个年轻的集体,有这么强的爱心,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标本。我的工作,其实更像是一个厨师,利用自然界提供给我的原材料,去创造一些新事物.  相似文献   

9.
新闻絮语     
最近我在整理过去的新闻作品,对一些有特点的新闻或多或少作了一些点评,其实也就是写了一点采写体会。一些较长的文章我都拿去发表了,余下还有一部分二三百字的"三言两语"。这些"三言两语"虽信手拈来,难以成篇,然也是一个基层记者若干年的感悟,仔细读来,会有一些趣味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杰 《图书馆学刊》1995,17(3):60-62
札幌图书馆巡杨杰(沈阳市图书馆)我有幸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去日本探亲,并在那里居住二年。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我特别关注日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二年来我经常去当地的札幌市图书馆参观学习,感想颇深。现将我所见到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图书馆界同行。(一)札幌...  相似文献   

11.
我从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注意毕昇。前几年发现毕昇墓碑,我在北京看到一些报刊,看了各方面的材料,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关键的就是在碑的纪年上。我这次来时,彭卿云同志特地给我打电话,说王素同志和任昉同志也去,你也去吧。参加这次会议我很高兴,收获很大。彭副局长说,你们去参加这次会是很有意义的。我来以前不知道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认定小组1994年对墓碑已经作了鉴定,这是马自树副局长直接抓的。我们单位很多同志  相似文献   

12.
在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夕,新华社播发了种子队“六强”队员名单,一些报纸也转发了。当时我感到有些画蛇添足。心想,纵然是举世瞩目的世界大赛,球迷注视着一些足球队员,但也不至于逐名逐号地去记。比赛期间,我和球迷们一样,几乎天天看电视转播和报纸报道。几天后,我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3.
我在写稿过程中,养成了遇事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几年来,写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稿子。去年8月的一天,我去某连队采访,一位连队干部对我说:过去,连队战士都抢着跟干部出差,可现在叫谁去谁不愿意去。战士为什么不愿跟连队干部出差?我带着这个问号,通过调查得知,战士不愿跟干部出差的原因是,个别连队干部带战士出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干部,是业余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新闻单位的帮助下,我结合本职工作,写了一些表扬稿,也写了一些批评稿,对配合法制宣传起了一点作用。这里我想谈一点体会。我县广播电视管理站是电视录像放映的业务主管单位。去  相似文献   

15.
我的记者生涯是从新疆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是从萌起去新疆意念的那一刹那开始的。那是1955年冬天,我在新华社国际部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听同志们议论说总社往新疆分社派记者很难,一些同志不愿意去新疆,因为那里当时还很艰苦。我一时豪兴顿发,自动请缨:“不是说青年人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吗,我愿意去新疆!”这个要求一经提出,三天后就得到批准,并很快发出了调令。 当我办妥调动手续,迁移户口的时候,派出所的同志问我:“犯错误了吗?”  相似文献   

16.
报纸要提高报道质量,最根本的是调动起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有了这种积极性,大家就会主动去学习钻研,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报纸就能越办越好。怎样去调动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我看,一些新闻单位越来越注重于金钱。一些领导用了很大精力去研究制订一套  相似文献   

17.
这次开会期间,我到新疆参加西北五个省、自治区的广播电视宣传协怍会议去了。当年唐僧取经,从长安经敦煌,进新疆,然后到印度。参加这个会,我也可以说是去取经。因为,下半年或者明年一月要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宣传会议,需要了解各地的一些好的经验,以便我们把会议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因此,同志们开会的时候,我没有在家,不能亲自听一听同志们的经验介绍和各方面的发言,只是回来以后,看了一下会议简报,对同志们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哪些需要解决,如何解决得更好,我就没有资格来谈,只能根据过去想到的比较零星的、不成系统的一些问题,作一次发言,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访杨乐乐之前,我曾委托电视圈内人去作过一些接触,但没有如意。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每次来到新华日报,感到这里的同志們都很注意学习馬克思列宁主义,和一些同志交談的时候,总要扯到学习上头去。今年春天再来这里,我就感到这股空气更加浓厚了。  相似文献   

20.
祈祷     
上幅照片摄于2001年10月5日早上6时40,我喜欢拍一些人与自然方面的题材,包括环保题材。并时常想寻找一些方法去表现人与自然、万物永恒、国泰民安的主题。 这幅照片洗出来后我很兴奋,在今年奥地利国际超级巡回展和第十三届尼康杯及第20届国展中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