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杂剧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负心汉只是其反面人物形象中的一类.他们花心、见异思迁、对感情不专一;不负责任,甚至功成名就之后抛弃糟糠之妻.出现负心汉的原因在于他们和女子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和经济基础的不同;封建文人才子利己主义的劣根性以及封建包办婚姻的结果.元杂剧中描写的负心汉形象实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从中歌颂了女子的坚强和敢于抗争的可贵精神,也反映了女性恪守伦常背后的男权文化.  相似文献   

2.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和杰克.伦敦在其小说创作中都塑了一些“硬汉子”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在逆境中不畏艰难,敢于与命运抗争。但作家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和他们不同的世界观使他们创造的“硬汉子”的真正内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东方的《红楼梦》与西方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时产生于18世纪70年代。从此,贾宝玉与维特这两个悲剧形象,激荡着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心灵。他们尽管显示差异,却走过几乎相同的抗争之路。在不断的失败中抗争,在不断的抗争中痛苦,在不断的痛苦中体现人生的力量、价值和美。  相似文献   

4.
作家锦璐在其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边缘人形象。文章着重梳理锦璐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分析故事中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力求展示这些人物进行的抗争以及他们人性方面发生的种种扭曲和变异。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田汉是20世纪中国剧坛浪漫抒情剧的双子星座。他们的剧作在表现女性抗争,谱写文化名人赞歌,塑造宫庭女性形象方面存在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长诗<奥德赛>和小说<西游记>通过奥德赛和唐僧的形象,反映了中西方"人神共处,回归家园"的共同话题,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不懈进取的共同特点.但也形象地再现了中西方生存伦理、价值观的不同.奥德赛形象体现出西方恃强抗争和浓烈的反省意识,唐僧形象揭示了中国人关注生存伦理的世俗化和政治化,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  相似文献   

7.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形象曾引起许多人的争议,生活与命运的抗争,爱与理想的抗争,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赋予高加林形象丰厚的悲剧底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中国神话中开始出现反抗神的形象,如刑天、共工、鲧、夸父、精卫等,他们或与统治者进行英勇的斗争,或与自然进行不屈的抗争,尽管结局都以悲剧告终,但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形象”书写与塑造的话语权在过去长期由西方人掌握,然而,赛珍珠却以独特的视角书写中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本文通过对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中王龙及其父亲两代人进行比较,深入解读王龙的抗争者形象,包括与自然的抗争、与他人的抗争及与自己的抗争等,挖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个特殊的西方作家如何通过自己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观察改变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并体现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从许三观身上我们始终可以找到"抗争"的痕迹,不屈于苦难,不屈于世俗,他从没有摆脱过小市民的形象,但他的不屈和抗争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草根阶层"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1.
“依法抗争”是理解中国民众维权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然而,通过对上海J镇的调研发现,中产阶级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更倾向于采用协商的方式而非依法抗争.中产阶级之所以偏好充满不确定性的协商,是因为迁移成本高昂使他们很难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行使“退出权”.为了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他们只能采用呼吁的方式向基层政府施加压力.为了降低政治风险,中产阶级采取有别于“依法抗争”的“忠诚呼吁”策略.依法抗争以中央政府作为忠诚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忠诚对象;依法抗争以基层政府作为抗争对象,而忠诚呼吁则以基层政府作为潜在的结盟对象;依法抗争以中央政策作为武器,忠诚呼吁以地方政府的政绩作为谈判筹码.但是,中产阶级并未完全放弃“依法抗争”,而是将其作为备选方案来确保“忠诚呼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人精>中赖四的形象,是对当代文学中农民形象的新的挖掘和提升,作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原则,刻画了一个不甘命运屈服敢于抗争并勇于进取的新时代的农民企业家形象.但由于作家文学观念的局限,使得作品存在着缺乏内在的叙事张力、人物性格的类同、席勒式倾向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长诗《奥德赛》和小说《西游记》通过奥德赛和唐僧的形象 ,反映了中西方“人神共处 ,回归家园”的共同话题 ,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 ,不懈进取的共同特点。但也形象地再现了中西方生存伦理、价值观的不同。奥德赛形象体现出西方恃强抗争和浓烈的反省意识 ,唐僧形象揭示了中国人关注生存伦理的世俗化和政治化 ,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小说的形成发展史上,《金瓶梅》的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金瓶梅》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颇具活力。本文解读、剖析了这部奇书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人物第一次走入长篇小说的艺术殿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多变的形象;同时,觉醒的女性有了合理的追求与欲望,开始了抗争。由人物形象剖析出作者的美学观:以丑为美,形象的市井化,关注人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美文学史上,海明威与路遥都创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他们身上既表现出类同性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他们都带有作家本人的色彩,显示出相似的精神内核:作为一名普通人敢于同命运坚决抗争,并彰显出仁义、博爱的精神;另一方面,受不同的地理环境、时代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念、反抗对象和最终归宿上又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以比较的视域将两位作家笔下的硬汉形象加以分析,旨在透过中美文化内质的差异来探讨人类生存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性和抗争是安娜·西格斯作品里一再凸显的主题,作为西格斯流亡时期巅峰之作的长篇小说《第七个十字架》正是一首人性与抗争的交响曲。西格斯以细腻的笔触和磅礴的视角塑造了第三帝国统治下的诸多女性形象,她们或隐忍自保,或舍身护义,或自觉抗争。本文采取文本内研究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阐释人性在她们身上的沉沦、坚守、觉醒和绽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典型性代表性电影中教师银幕形象的梳理和比较,发现银幕中的教师形象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的思想传播者、"文革"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命运抗争者、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教育事业奉献者和21世纪以来多方利益协调者等四种典型形象的流变。教师形象的银幕流变究其实质是特定时代社会发展与教师需求、教师群体特质及个体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形象在银幕上留下的时代印记。长期以来,教师被赋予多种形象,他们的形象与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相连,与各种利益交织,展望未来,教师形象应更加突出育人的使命,更加突出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研析人类生活中众多的文学形象,我们不难发现:她(他)们都是生命和死亡的结晶体。有的是风险和疯狂搏斗的亡灵:有的是改革与守旧抗争的偶像:有的是正义与邪恶拼杀的雕塑;有的是恋爱与孤独争春的殉葬品;有的是丑恶与美善斗宠的畸形儿……文学艺术形象的这种抗争,在古今中外的作品里,在入选的中学教材里,比比皆是。只要有心和留意,当你去认识他们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对生活与人生意义,对生命与死亡的价值,都将大有裨益。下面几组人物的形象将帮助你走进新的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19.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但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似充满着矛盾,只有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才能理性地认识矛盾的必然性,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20.
奥尼尔晚期剧作中的人物往往生活在一个不再有幻景和光明的荒谬世界之中。他们或者从醉乡和白日梦想中寻求解脱,或者积极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宽恕,从中获取抗争荒谬的勇气。通过他们在绝境之中挣扎生存的种种努力,奥尼尔具体而形象地对存在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为现代世界中的人们指出了自我拯救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