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廣師說(上) 韓退之《師說》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斯言是矣。顧其所謂道,則局於一隅,限於一曲,而無以見道之全。故所作《原道》,乃歸本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一系承傳,似私相授受者。何言之隘陋一至如此乎?夫道之在天地間,充乎六合,豈數人所得而私,又豈數人所得而盡有之乎?觀夫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  相似文献   

2.
一行·行人·行事《孟子·公孫丑下》:“孟子爲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驥爲輔行。王驥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爲小矣;齊滕之路,不爲近矣;反之而未嘗與之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相似文献   

3.
黄一農 《中国文化》2023,(1):243-260
孟森筆下的“鄉曲小儒”王錫侯,原本只是江西一名困於科場的舉人,但因他在編刻的《字貫》中違例直書廟諱及御名,遂被乾隆帝當成其强勢推展禁書運動時祭旗用的犧牲,這件史事也同時讓皇權的滲透力於乾隆帝手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中土因慘酷文字獄而幾乎被禁絶的《字貫》,有少數則隨着唐船銷往日本,成爲劫後孑遺。拜近年許多圖書館將其珍藏掃描公開以呼應大數據浪潮之賜,讓我們於兩個多世紀之後還能意外見到此書倖存人間的全帙,更得以發現《字貫》初刊及遭告發後改刻的不同版本。王錫侯絶想不到這本只賣了百餘部却害其家破身亡的字書,竟然透過附片假名訓點的簡要本《字貫提要》,在東洋的遠國異土上開枝散葉!  相似文献   

4.
正一問題的提出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位於山西霍州東南,霍州即以山名。~1霍山屬古冀州,南接洪洞,北跨靈石,東抵沁源,并綿延至古縣等地,爲五鎭山之中鎭,山麓有中鎭祠,歷代享祀不絕。~2《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其澤藪曰楊紆,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穀宜黍稷。"~3作爲地方山川之神,霍山神最著名的顯靈事迹之一,是遺三神授趙襄子竹書。文見《史記·趙世家》:  相似文献   

5.
祁小春 《中国文化》2006,(1):195-218
一、緒言《太平御覽》三六二引何法盛《晉中興書》: 咸和元年,當征蘇峻。司徒導欲出王舒為外援,及更拜為撫軍將軍會稽内史,秩中三千石。舒上疏以父名會,不得作會稽。朝議以字同音異,於禮無嫌。舒陳音雖異而字同,乞换他郡。於是改會為郃[原注:古會切]。舒不得已就職。《晉書》卷七十六王舒傳也有相似記載。這條 數據告訴我們:王羲之的堂叔伯父王舒被朝廷任命 為會稽內史時,曾拒絕赴任,要求改授,理由是“會稽”地名犯其父“王會”名諱。朝廷認為二“會”字同音異,并無大妨。王舒則認為字音雖異  相似文献   

6.
徐剛 《中国文化》2015,(2):173-179
屈原在《離騷》的開篇“自報家門”,叙述了“朕”的出身: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傳統上都把這段話看作是屈原的自傳。這真的是屈原的自傳嗎?爲什麽屈原在這裹要强調自己的出身?《離騷》真的是一篇“自序文學”嗎?  相似文献   

7.
徐聖心 《中国文化》2022,(2):99-116
關於明末清初的四書相關詮釋,已有多位研究者稱爲“新四書學”,并指出一般考察綜觀的特色,如良知主體性的突顯,儒佛融合的色彩,及自由解經的詮法。而綜觀總有例外。本文以目前較少被注意或討論的人物和材料,呈現晚明四書學在三教語境之下的得與失。文中尤以“以佛解儒”爲重心,説明其釋義之特徵,以逐步補足此期四書學研究的拼圖。本文概述三組對象,一是來斯行的《宗譚六種》,二是葉畫的《四書眼》,三是緇流的四書討論。來斯行以本來無一物之空義會通三教以爲四書作注、衍義,雖多妄附,但并非全無可觀之處。以夢頌數則,於用典中頗能見其轉義之趣。葉畫從於楊復所之後的《四書眼》,固用三教之義,然於解經處,率多就一章推至其極,使其罄無餘義,此法使其釋義多偏側而難以與全體血脉相調和。相對於前二例之恣意,僧人解經,反歸篤論,最重血脉。血脉本是文章家、宋明理學家論文論學的常法,朱、陸皆喜用此以精讀文章、示教啓後。唯若視爲“方法”,亦必有正邪巧拙精粗之别,而此期僧徒於此,確能精義入神。如道盛之論血脉,頗切文意,既正且巧,確是精讀書之人。智旭之論血脉,亦頗有卓見處。最重要的是,雖皆從文本詮釋立言,然其所謂血脉,却正是如何由閲讀啓發讀...  相似文献   

8.
獨立性易(1596-1672)是明清之際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其雖在黄檗宗隱元隆琦座下出家,却并非黄檗宗僧一語可以道盡。滿清入侵後,獨立性易失去家國,東渡扶桑,不得已出家爲僧。雖然依上黄檗僧團,却舆僧團相處不睦,屢遭擯斥,四處漂泊。獨必陸易晚年雖也不乏日本真族或文士的青睞,但始終無法定於一地,故而從身體到靈魂,其真真正正可以說是"失去家園的人"(Diaspora)。本文以《天間老人全集》爲基礎,從離散文人地景書寫的角度出發,特别以其故鄉杭州西湖與日本地標富士山爲表徵,就詩歌創作中所呈現的心境加以剖析。富士山是獨立性易筆下能見度最高的異國風景,亦是日本方面最重要的地景表徵,在歌咏富士山的作品中,獨立性易巧妙的寄托個人的期待舆想望。而西湖之於獨立性易而言,既是故鄉自然風光的象徵,也是人文薈革精華所聚,一方面寄托對於故國的想念,其價值觀與世界觀亦回互交織,與其說是西湖的傳种摩寫,毋寧說是獨立性易個人內心風景的呈现。在近世東亞文化交流史上,獨立性易的重要性已有一定的評價,通過本文,在重新認識離散知識人獨立性易的同時,對於重新省視近世東亞文化交流中政治認同、地城、文化種種不同思想力量的交互作用也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記兩印人     
周明錦周明錦字絅章,號恧厂,安徽至德(今東至)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生,民國五年(1916年)卒,年二十二歲。所刻印章曾輯印成《恧厂印存》一册(1916年私人印行於青島),書首序曰:從弟絅章爲仲父味西公第五子。仲父善鑒古。絅章承家學而獨嗜刻印。自幼作印即能得南北兩宗神旨。繼而不自以爲滿假,乃上溯三代籀古之文,下及秦、漢金石之刻,博參六朝、唐、宋之迹,旁搜封泥、龜甲之文,將並胸中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