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少学生在学习天体运动时,遇到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周期、加速度比较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去比较.主要原因是对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不清,以及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分不清.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同心圆轨道上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比较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  相似文献   

2.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天体运动知识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比较困难,因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比较椭圆轨道上远地点与圆周轨道上速度、加速度问题,就有不少学生觉得较难。为提升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一道习题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卫星变轨时速度加速度的变化,为学生准确分析判别交点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8):30-32
在公式繁多、变量之间关系复杂的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起决定作用的物理量,它们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至关重要。一、天体运行中的速度1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7.9km/s既是人造天体发射时不落回地面的最小速度,又是环绕地球圆轨道运行卫星的最大速度,以这一速度沿地球表面运行卫星的最小周期接近85min,这里的7.9km/s指的是卫星对地心的速度。例1在赤道上发射两颗质量相等,沿赤道正上方圆形近地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6.
卫星从圆轨道变轨为椭圆轨道涉及圆周运动和离心运动、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从常见的错误解析出发,通过概念分析和数学推导,说明在卫星变轨的问题中,变轨前后在轨道相切点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五“、锁眼”照相侦察卫星为了调查伊朗核问题,美国使用了最先进的侦察卫星,将多颗KH-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调集到伊朗上空.“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近地点265km,远地点650km,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上装有先进的CCD数字照相机,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1m大小的目标,并自动地将照片传递给地面接收站及指挥中心.如果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相等,那么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与卫星沿圆轨道运动的周期相同.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估算这些“锁眼”侦察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地球…  相似文献   

8.
比较卫星在椭圆轨道与圆轨道的切点处的加速度大小或者向心加速度的大小,是关于天体运动这一知识点的高频考点,而卫星的加速度和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又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联系呢?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关于卫星运行轨道,教材中有如下说明:如果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这是为什么呢?人造地球卫星做椭圆运动时,线速度有什么特点?如图1,卫星从近地点A经M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远,后又从B经N到A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近,是什么原因使卫星产生这种运动?卫星在整个椭圆运动过程中遵循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在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公式繁多、变量关系复杂,而速度和加速度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非常关键.本文就与速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一、三个宇宙速度在教材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简称近地环绕速度.(2)在所有的圆轨道卫星中,近地环绕速度最大,因而又叫最大环绕速度.(3)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就是说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落回地面不能进入轨道运动.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复习时,遇到一道关于天体运动的练习题,原题如下: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一般是采用“三步走”来实施的:首先利用大推力火箭把卫星(携带推进器)送入近地圆轨道I,运行速率v1,加速度大小a1;经过调整后,启动所携带的推进器一段时间,使卫星进入椭圆转移轨道Ⅱ,沿此轨道运行至A点时的速率vA,加速度大小为aA,  相似文献   

14.
惠永 《物理教师》2011,32(7):41-42
流行观点1:关于卫星变轨问题的解释. 如图1,比较卫星分别在轨道3和轨道2运行时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的大小、运行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的轨道变换问题历来是人造地球卫星这一节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在本节中的个别细节问题上常出现不清楚的地方,导致理解错误,本文对卫星发射问题结合数学推理就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究说明。1椭圆轨道中向心加速度的处理对人造地球卫星我们通常都用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但是如果卫星在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16.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即行星运动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长的三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如果运行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圆,则公式中的R表示圆半径.k的值与行星无关,只决定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此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只是k的值有所不同,但k总是由中心天体的质量来决定,与卫星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上有很多物质的运动是循环的。大到天体,小至电子,它们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着。★天体的循环运动在广袤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按照自己的轨道做循环运动。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第一定律。第一定律把太阳的位置精确标定在椭圆焦点上,各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26颗。行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知识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与月球“相会”时减速制动被月球俘获,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再经过两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逐渐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为200km的环月圆形工作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相似文献   

20.
卫星的发射速度是指卫星离开地面时的速度,而卫星进入轨道后在轨道上的速度称为运行速度,发射速度是否等于运行速度,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间有什么关系?很多同学常认为发射速度越大,运行速度越大,其实不然,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