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背景   <走进“我的作文选“>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积累·运用一>中安排了实践活动“选编自己的作文选“,<积累·运用六>中安排了口语交际“评议作文选“.本课例将二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评评改改中走进“我的作文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地方正在相继推行“作业无‘×’号”,其基本做法有两点,一是把“×”号消灭在萌芽之中,即写作业之前先对部分后进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以防止他们出错;二是变“×”号为对号,即批阅作业时对做错了的题目不打“×”,而是先给学生讲一讲,让他们把错题擦掉改成对的,然后打上一个“√”(小学数学作业和低年级语文作业一般使用铅笔来写)。前不久有位专家还在《人民教育》上撰文为北京某校的“作业无‘×’号”拍手叫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材中光学部分,是广播电视中专学生学习专业课<摄影>的基础课程,属于重点内容.但是,这一部分又是学生感觉最难的一部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分清重点、难点,对以下几个重要概念进行重点讲解.   ……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着重表现在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本文就从应用·拓展的角度来简单地说一说:如何通过仿写这一普遍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29日,记者从青海大学学生工作处了解到,由青海大学推荐的<不同发育阶段高原牦牛肺泡显微结构的研究>、<斜发沸石酸碱盐改性处理及其吸附容量的研究>、<金相试样打磨、抛光机试样夹持装置>三项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入围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并分获三项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近日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这是指导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纲领性文件.高校各级党委一定要按照<通知>的部署和要求,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落实<通知>的意见,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好.   ……  相似文献   

8.
教材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6-61页.   设计思路: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6道“想想做做“等.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行主动探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教育功能,成为地理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大纲>中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职德育课程包括<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和<哲学基础知识>四个学科,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知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中职德育课程包括<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和<哲学基础知识>四个学科,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知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2.
许明生 《红领巾》2004,(4):38-40
教学实践表明,不能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是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质量的“瓶颈“.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的性质、目标、设置和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法>第31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有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那么,幼儿园成为法人的条件是什么?具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呢?……  相似文献   

14.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只有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较好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现象.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及时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热点问题,注意将时政教学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把时政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要避免理论脱离实际,造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变成“空洞的说教工具“.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半月谈>,收看央视<新闻>和<焦点访谈>栏目,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与外部社会有机地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积极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呢? ……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2007年开始,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就开始了对“质疑·探究·构建·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围绕目标,认真开展研究,以“人的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生活——数学”、“数学——生活”观念.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去体验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让学生在“质疑、探究、构建、拓展”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获得发展.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教材,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识和思维等多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爱民间文学,搜集它、研究它、保护它.   民间文学爱我,哺育我、帮助我、鼓励我.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无锡梅里县是三千年前首建句吴国的源地,梅里境内的“鸭城“是吴王牧凫鸭之所,<舆地志><梅里志>等史载:“鸭城在县东二十里,吴王牧凫鸭之处,即此城也.“古梅城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那里有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1963年<无锡县文艺>发表我搜集的一首<梅里花>:梅(里)梨花(化),梅里(梨)果(歌),梅(里)梨开花(化),结果(歌)果(歌)哎,花(化)开开来结果(歌)果(歌)哎,满树仔果果满地歌(果).   ……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时间的关系,高考第二轮复习重在理顺知识结构,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而热学部分,高考命题侧重在分子动理论、微观量的估算、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气体状态的定性分析、联系“STS”等知识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不排除计算题的可能,为此,二轮复习宜采用“一二三”模式复习.一、热学中“一”的知识构成1·一种理论———分子动理论其重点是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①物质组成观点;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观点;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观点.2·一种运动———布朗运动理解和识记的重点是:①布朗运动的物理学史;②实验装置;③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分子运动的反应;④与温度和微粒大小的关系;⑤本质: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体现.3·一座桥梁联系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4·一种估算———微观量的估算重点是应用分子的“球体”或“立方体”模型,求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5·一个实验———油膜法测分子直径重点是理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和公式V=Sd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2008年高考实验题,很有可能对此实验进行考查.6·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一...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自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教育.但在<爱弥儿>中,爱弥儿并不“自由“,他处于教师的权威控制之中.这就是“卢梭悖论“.本文对卢梭悖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卢梭那里,权威和自由的悖论为正义至上所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