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沈志珍 《知识窗》2005,(10):44-45
悬案八 不可能存在的粒子 4年前,一台法国粒子加速器探测到了6个绝不应该存在的粒子,他们被称作"四中子",因为它们是由4个中子以不符合任何已知的物理学法则束缚在一起的.法国科学家弗朗西斯科·马库斯和同事们,如今又在法国卡昂的加尼尔粒子加速器上准备再次进行这一实验,如果他们成功,这些粒子的存在将彻底改写物理学定律.  相似文献   

2.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粒子对撞实验中观察到了单个顶夸克的产生。单顶夸克的发现证实了粒子物理学中包括夸克总数在内的一些重要参数,对费米实验室Tevatron加速器正在进行的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造量子黑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明粒子加速器起近80年时间里,物理学家们已经用它们做了些很奇妙的工作,如分裂原子、改变元素、制造反物质以及制造以前从未在自然界中观测到的粒子。不过,幸运的话不久他们就可以迎接一项新的挑战,这将使以前的成果黯然失色。这些加速器也许会制造出宇宙中最为神秘的物体:黑洞。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6,(12):15-15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国际费米碰撞探测器合作组的科学家说,他们利用Tevatron对撞机,成功地发现了两种罕见的粒子。经过鉴定,这两种粒子是最常见的质子和中子的“远亲”。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9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两位荷兰科学家赫拉尔杜斯·霍夫特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以表彰他们为粒子物理理论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他们的理论可以精确计算物理量,并在欧洲和美国的粒子加速器上得到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  相似文献   

7.
<正>先进的外星文明是否已经利用黑洞建造了宇宙级别的粒子加速器,来研究普朗克能量(宇宙中的最高能量,约为1028电子伏特)级别的物理学?如果这种宇宙加速器潜藏在宇宙的一个角落里,我们是否能在地球上检测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布莱恩·莱琪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如果这种加速器存在的话,它会产生1024电子伏特级别的中微子,并可以在地球上被检测到。基于这种思路,莱琪建议搜寻外星文明的天文学家们应该去寻找这种超高能量的粒子。超级宇宙加速器一个十分合理的假设是,先进的外星文明与人类一样对物理学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他们建  相似文献   

8.
随着被加速次数累加,粒子的旋转圆心越来越趋近于-0.24R1这个坐标点。按照100000次加速的数据可以推断继续加下去粒子的回旋圆心将更加靠近于某个介于-0.2406R1至-0.2390R1之间的某个点。也就是说,加速次数越多,被回旋加速器的粒子旋转圆心越来越趋于一个固定点。  相似文献   

9.
原子核物理学和原子能和平利用能有今天的偉大成就,带电粒子加速器可以說是起着主要的作用。虽然宇宙射綫和放射性元素射出的α粒子、β粒子、γ射綫,都能用于原子核研究方面,而加速器却是实驗室中唯一可以随意控制的各种大量的高能粒子和射綫的来源。因此,加速器便成为研究原子核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此外,加速器也可以用来生产新的同位素和元素,或者产生各种同位素。在医学上,可以用加速器所产生的能量为几千万  相似文献   

10.
正空气里面有什么物质?宇宙起源于哪些物质?从以前的放大镜、显微镜,到后来的粒子加速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和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脚步从未停止。借助现代科技之力,研制日益先进的精密测量仪器,"剥开"物质表皮,更深层次的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基本的粒子,才能一一展现在人类面前。粒子加速器就是这些精密测量仪器中堪称最为庞大和复杂的一种,随着核物理  相似文献   

11.
谢家麟     
《科学中国人》2017,(5X):2-2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粒子加速器根本无法对地球构成威胁,所以我们是很安全的。下一代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于2007年建成,届时会有极微小概率产生黑洞,但它肯定无法吞噬地球。事实上,这个人造黑洞的大小仅有原子核大小的百万分之一,而且会在10^-27秒内“蒸发”,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量还无法对我们的地球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威胁,这应该能让那些为“世界末日”而忧心忡忡的人们宽一下心了。  相似文献   

13.
粒子加速器是人类探索物质本源最重娶,最有力的工具.它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科学家使用的粒子加速器都是用微波来加速粒子的,但是现在这种粒子加速方法已经接近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双重极限。或许在不久之后,人们将会使用等离子体来加速粒子。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而且还能极大地减小设备占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谢家麟。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和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1项奖励。谢家麟院士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2年2月14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5.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  相似文献   

16.
黑洞计算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洞计算机可能听起来荒诞不经。然而,宇宙学和基础物理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证明它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工具。如果物理学家能够在粒子加速器中创造黑洞(有预言认为10年之内可能实现)。他们可能确实能观察到黑洞在执行运算。  相似文献   

17.
静电加速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被加速。电压越高,粒子获得的能量也越高。静电加速器的独特之处是具备高电压设备。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球形装置,当电荷从电源不断地输送给空心金属球的内壁时,电荷就不断地跑到它的外表面,并累积起来。大量的电荷的累积,就建立起很强的电场,或者说有很高的电压。直线加速器:由于用高电压来加速粒子很容易出现漏电等问题,于是人们想到通过谐振加速原理,用不高的电压同样可以将粒子加速到高能。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用一根细线吊着个小球,然后让它来回摆动,尽管每次施加的力量很小,…  相似文献   

18.
正1.人类创造的反物质数量极少物质与反物质湮灭,能够释放数量惊人的能量,比如,1克反物质产生的能量,可以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相媲美,因而它是有着巨大潜力的新能源。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只创造出了极少量的反物质。比如,在美国最大的高能物理研究实验室——费米实验室,这里拥有目前世界上能量输出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也就是著名的Tevatron质子/反质子加速器,它能将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迄今为止,这个加速器创造出的所有反质子加起来只有不到15毫微克(1毫微克  相似文献   

19.
50多年来,原子核物理研究和粒子加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对世界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加速器已成为核物理研究中的关键设备.从60年代起,原子核物理向其前沿域离子物理方向发展,各国纷纷改建或新建各种类型的重离子加速器.目前已实现了对元素周期表上全部稳定元素离子的加速.为重离子物理及有关学科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于1988年12月12日建成出束,它标志着我国(之回)旋加速器技术已进入了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荣获201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谢家麟,1 920年8月出生,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