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细菌是一类生活在今天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细菌。它们并不是细菌,因为它们有着与细菌不同的遗传基因。它们是独立的一类生物。生物界被划分为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三大类。古细菌之所以被称为古细菌,只是因为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并且在形态上跟细菌差不了多少,所以人们把它们  相似文献   

2.
正巨型病毒无处不在,它们以令人惊讶的方式走在进化之路上。细菌还是病毒1992年,人们在英国北部的布拉德福德的水塔中发现了一种神秘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无论怎么看,这种微生物都很奇怪,这是一种毛茸茸的多面体,有20个面,这些特征暗示着它是一种病毒。但专家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众》2010,(10):10-11
手机现在是越造越漂亮了,可光鲜的外表下,手机也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人们总觉得厕所马桶冲水手柄脏,其实那上面的细菌没有手机多。这可绝对不是开玩笑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使用中的6300万部手机中,有1470万部手机存在健康威胁,平均一部手机携带的细菌量是男厕冲水手柄细菌含量的18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6-I0006
[导读]目前,科学家警告称,英国考文垂市索威河下游污水处理厂发现高抗药性菌株。或将引发潜在超级细菌的威胁性。这是英国考文垂市索威河下游污水处理厂发现的超抗药性菌株。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警告称,英国考文垂市索威河下游污水处理厂发现高抗药性菌株。或将引发潜在超级细菌的威胁性。  相似文献   

5.
细菌发电     
提起发电,人们会联想到水力、风力、火力、核能和太阳能发电。其实,作为微生物的细菌也能发电。细菌发电由来已久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在1910年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做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放电率极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电子,电流能持续数月之久。此后,各种细菌电池…  相似文献   

6.
正一些细菌竟然可以在没有食物和氧气的情况下,以纯电能维持生存。有一些细菌,经常生活在泥泞的海底或河流两岸的泥巴里,如果你想找到它们,其实方法很简单:准备好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海底或河流的泥巴中,就能将它们从躲藏的地方引诱出来,吸附到电极上。它们是一些特别的细菌,因为别人吃饭,它们吃电!这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怪能力,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细菌种类繁多,能力各异,长相也不同,各种颜色都有。科学家们新近发现,与无色的菌株相比,金色的细菌能引发更多的疾病。不是因为它们长得漂亮,而是因为金色的细菌自身携带的抗氧化剂能保护它们自身不受人体免疫系统的侵袭。  相似文献   

8.
萨尔瓦多·爱德华·卢里亚(1912~1991年),马克斯·德尔布鲁克(1906~1981年)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无所不在。有些细菌对人体无害,有些则是致病菌。它们在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它们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目前已知的食电细菌有两种:希瓦氏菌(图)和地杆菌,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培养出的食电细菌,与已知的两种食电细菌毫不相像。这意味着还有一个整体的微生物世界是我们从不知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异形。  相似文献   

10.
肉眼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确存在。尽管我们花几个小时去打扫,并确信一切都是干干净净的,但我们的家里仍充满了无数的细菌。它们在牙刷里繁殖、在洗碗布和抹布里恣意生长,它们生活在电话听筒里,如果它们会笑的话,数百万细菌一定正在洁白的抽水马桶上满足地微笑呢。  相似文献   

11.
细菌强力胶     
自1990年开始,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生长在江河、溪水和排水管道中的一种普通的细菌。科学家的本意是想研究它们的基因,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他们注意到这种细菌附着在管道上的吸附力极强,要想把它们从吸附的地方清理下来很困难。经测量,它们与管道壁的这种吸附粘合力竟然达到每平方厘米1万牛顿!通过对这种强粘合力产生的原因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这种细菌是靠一种糖分子的细长分子链起粘附作用。当细菌粘在管道壁上时,若这种细菌自己不想解除吸附,就很难把它们清除掉。如果把…  相似文献   

12.
正细菌这些家伙虽然个头很小,小到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到,名气却不小。它们臭名昭著,令人谈菌色变,恨不得将所有细菌消灭干净。其实,小小细菌并不可怕,有些还是我们最可爱的朋友,甚至有的细菌还能弃恶扬善,为民造福呢。你瞧,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致命细菌——诺维氏梭菌就摇身一变,成了肿瘤的大克星。菌团来袭,我们好好地重新认识下它们吧,以后我们会越来  相似文献   

13.
装满细菌的电池一提起发电,你肯定会联想到水力、风力、火力、核能和太阳能发电等。你可能想不到,作为微生物的细菌,其实也能发电。 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在1910年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放电率极低。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3-I0004
<正>[导读]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细菌"却是真真实实的,随处都可能蹦出来。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这种细菌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它们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它们是以电为食的活细胞。找到它们的方法很简单,把一些灰尘放在盛满水的浅盘子里,轻轻旋转,尘土就会分开。如果没有分开,很可能就是被细菌生成的"电缆"连接在一起。虽然经由通电而复活的弗兰肯斯坦只是科幻小说,但这种"食电  相似文献   

15.
曾经和一位笔友交流,她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学生,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次我给她寄去了世界上最大细菌的照片,她在回信中惊叹道:“它们圆乎乎的,可爱极了,可不象它们的名字‘细菌’那样令人讨厌。”这就是细菌在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眼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我们看不到它们,它们却与我们亲密接触:一张流通着的纸币上至少有30亿个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肝炎病毒等,简直就是一艘超级细菌航母;我们随手抓起一把土壤,里面至少有10亿个细菌;我们以为刷得洁白的卫生间一定很干净,事实上,无数的细菌正在角落里嬉闹繁殖。  相似文献   

17.
曾经和一位笔友交流,她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学生,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次我给她寄去了世界上最大细菌的照片,她在回信中惊叹道:“它们圆乎乎的,可爱极了,可不象它们的名字‘细菌’那样令人讨厌。”这就是细菌在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眼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郭兴 《百科知识》2010,(18):14-15
英国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于2010年8月11日刊登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它含有一种酶,可以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这种“超级细菌”称为NDM-1,最早出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目前已经传播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而且在英国已经出现了5例感染死亡者。  相似文献   

19.
古细菌是一类生活在今天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细菌,它们不是细菌,因为它们有着与细菌不同的遗传基因。它们是独立的一类生物。我们的生物界被划分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细菌和古细菌三大类。古细菌之所以被称为古细菌,只是因为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并且在形态上跟细菌差不了多少。古细菌的生命沉浮 古细菌出现于38亿年以前的生命诞生之初。那时的地球,大气中充满了有毒气体(比如硫化氢),完全没有氧气(即使有那么一点,也会与其他物质反应而被消耗),大气的化学性质是呈还原性的。在这样奇特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看不到它们,它们却与我们“亲密接触”:一张流通着的纸币上至少有30亿个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肝炎病毒等,简直就是一艘超级“细菌航母”;我们随手抓起一把土壤,里面至少有10亿个细菌;我们以为刷得洁白的卫生间一定很干净,事实上,无数的细菌正在角落里嬉闹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