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象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投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各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像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权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备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对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专利权受到侵犯之后,专利权人应当选择何种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行专利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从上述规定可见,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有三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二是由被侵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例如独占许可或者排他许可的被许可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是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我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  相似文献   

4.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5.
叶枝林 《科教文汇》2009,(24):243-243,281
在专利实践中各国逐渐发现,仅仅禁止直接侵权行为、追究直接侵权者的侵权责任有时不足以给专利权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因为有些行为人可能自己没有直接侵犯专利权,却引诱、协助他人直接侵犯专利权,客观上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仅仅追究直接侵权者的侵权责任是不够的。为此,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欧共体、日本等逐渐发展出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并陆续建立起间接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代表性国家形成合诉与分诉两种诉讼制度,不同的制度对专利侵权纠纷和解的影响并不相同,因此,分别构建合诉与分诉制度下专利权人和潜在侵权人之间专利诉讼的两回合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从成本-收益角度对博弈模型进行求解及分析。结果表明:潜在侵权人和解率与和解金额负相关,与专利权人胜诉后的期望收益正相关;专利权人撤诉率与和解金额以及潜在侵权人和解费用负相关,与潜在侵权人诉讼费用正相关。与此同时,在分诉博弈模型中,潜在侵权人和解率还与专利权人赔偿诉讼费用负相关,专利权人撤诉率与潜在侵权人在侵权裁判后的市场损失正相关。因此,中国应提高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金额、适时借鉴分诉制度,企业也应当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7.
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专利侵权适用专利使用费赔偿的条件、经济依据和赔偿倍数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当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都难以确定时,可适用专利使用费进行赔偿;专利使用费是专利权人在专利产品市场上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可视为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以专利使用费的一定倍数作为赔偿额具有经济合理性,应该根据诉讼成本和侵权发生的概率对赔偿额的弹性来确定赔偿倍数.  相似文献   

8.
<正>专利侵权诉讼中,被控侵权人除了主张自己实施的行为对象未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外,还经常采用现有技术/设计抗辩进行不侵权抗辩,本文将结合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和2010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常见专利侵权纠纷及应采取的对策。这五个方面是:一、高校专利权被侵权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二、高校侵犯他人专利权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三、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四、发现侵权后应采取的措施;五、高等学校如何避免作为被告而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10.
专利发明创造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仿生算法程序,其通过自身的认知计算系统来模仿人类智能,使系统具有像人类一样的创新思考能力来进行发明创造活动。人工智能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技术功能的需要,有可能涉及实施他人的专利,同时也有可能生成与他人专利并无实质性差别的发明,导致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潜在风险。尽管人工智能发明创造过程中的专利侵权呈现出多主体、多步骤的分离式侵权特点,看似适用直接侵权或者间接侵权规则来认定侵权均存在法律障碍,但其实质是直接侵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建议引入控制与指挥规则作为全面覆盖原则的补充,成为人工智能专利侵权认定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各方主体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的侵权人控制或指挥其他主体,来确定一个实际侵权人承担专利直接侵权责任。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未完全脱离于人类主体的控制,从保障技术发展的安全性角度看,人工智能所有者承担专利侵权责任不失为一种权宜之举。  相似文献   

11.
案情回放: 原告朱天兵诉称:自己是ZL95240693.4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2001年4月在其与被告终止履行专利使用许可合同后,被告仍然使用原告的专利技术生产BRL系列热保护器,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请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共同赔偿原告损失400万元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专利技术侵权纠纷的发生日益增多。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如果某种行为进入到他人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就有可能构成侵权。而司法机关在具体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综合运用专利侵权行为的原则予以判断。本文对专利技术法律保护的研析旨在促使专利权人正当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 解某是名称为“手机自动隐形拨号报失的实现方法”的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802972.8)的专利权人。2004年6月,解某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认为具有“智能防盗”功能的海尔信鸽3100手机侵犯了该专利权。  相似文献   

14.
怎样避免专利侵权姚勇当今,愈来愈多的人感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广大的发明创造者在增强用法律自我保护的同时,却对如何辨别认定专利侵权的问题感到困惑,对于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专利不受到他人侵犯或者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把握不住,对专利保护的规定理解不...  相似文献   

15.
判断和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是认定专利侵权的首要问题,也是关键性的问题。如果实施行为落在保护范围之内,就构成侵权,反之则不构成侵权。所谓专利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的法律效力所及的发明创造的技术范围,是专利权所覆盖的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幅度。1、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专利权的授予意味着授予专利权人排他性的实施权。因此,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与发明创造人对技术所作出的贡献相符。从专利权人方面讲,专利保护范围应包括发明创造人对社会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所有公开的内容,以确保其发明创造作为商品进入流通后应享有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张勇  顾明华 《情报科学》2005,23(6):950-954
专利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一项有限制的合法的垄断权利,但这种排他性权利的取得是以发明人公布其技术方案为前提的。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利人的实质控制能力较弱,导致专利权时刻面临着潜在侵权人侵害的危险。因此,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与救济制度是否完善不仅关系到专利权人的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一国通过保障发明人的权利,达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目标的实现。美国作为一个极其重视专利保护的国家,在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救济方面,通过一系列判例确定了一套较完善的规则。本文通过对美国专利侵权中的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理论、相同侵权与等同侵权的认定规则以及对权利人的救济制度的解读,希望能为我国专利司法实践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竺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7,28(1):65-67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侵权赔偿数额对专利潜在侵权人及专利权所有人行为的影响,为合理确定侵权损害赔偿金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引言 近年来,现有技术抗辩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草案也引入“现有技术”抗辩的条款,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稿)(2008年2月28日修改)(以下简称“专利法修改草案”)第六十四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一项专利权是否被他人侵犯,首先要查明是否有构成侵权的事实,这些事实完全要靠证据来证明。因此,及时、全面地收集有关构成侵权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7种。专利权人收集侵权证据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专利从属权利要求具有提高授权审查效率、提升专利披露质量、对侵犯专利权利要求和挑战有效性进行套期保值、明确本发明核心和商业实施例等功效,指出从属权利要求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明确侵权行为与损害因果关系、判断侵权人主观恶意程度、决定专利侵权禁令救济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基于从属权利要求的专利侵权救济连续统一体模型,改变当前全有全无二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