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只有以其中的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为两个“理论硬核”,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实现现代性嬗变的路径。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5月 2 6— 3 0日在广州—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十余所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或基地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以及国内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发言、提问踊跃 ,学术气氛浓厚。学者们就怎样理解马克思理论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文本研究、实践哲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和当代价值过去 ,对于马克思的哲学 ,我们是一本教科书、一个体系、一种理解。现在…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审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方式革命,人与人,人与自然,工业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于“生活哲学”.方可真正体现其作为“批判哲学”及其“哲学批判”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哲学,是观察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其秉持从生活到生活的运思路向,立足于现实而把握未来;依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完成的因而随生活主题的演变而不断变换形态,是通过优化人的生活而深刻关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对当代生活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在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反思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 ,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 ,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 ,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四中全会全面、科学、系统地总结了新时期我们党科学的执政思想和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执政党的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理论创新。从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的视野角度来探讨科学执政理论对马克思哲学现实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圣与世俗: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5,1(6):21-26
神圣与世俗是现实生活的二重品质。马克思哲学以反观、规范、引导现实生活为其理论旨趣,由此,神圣性与世俗性关系的辩证解决使马克思哲学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生成了新型的哲学样态,形成了独特的思维逻辑;同时构成解读马克思哲学,揭示其深层文化本质、哲学特质的重要路径。文章强调追寻神圣是马克思哲学的深层内蕴;而神圣与世俗的关系也是当下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从而审视、检讨“我们的”生活的重要视窗与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非课题性、主观性、相对性、奠基性等特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既是客观实在的世界;另一方面,又是主观先验的世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只是通向先验现象学的两条通道之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他的“生活世界”。虽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已经包含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基于人的生活并对人的生活世界予以高度关注的学科,其出发点是人的生活世界维度,并以此对现实生活进行批判。"生活"或者"人的生活世界"范畴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调式(基本规定)。并且,马克思在"生活"维度的基础上构筑了主体维度与现实维度。它们三者之间具有某种逻辑。也就是说,无论是表征主体性的维度还是现实维度,都是以生活雏度为出发点、奠基于生活维度的。我们可以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维度嬗变的解读中,找到马克思哲学自身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品性,马克思的哲学直指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西方政治哲学在城邦历史中应运而生,在政治学与哲学的双重关注中构建自身,由于始终关注人的价值与命运,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与思辨方式大都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由于对人的本质理解不同,对人的价值关照视角各异,因此对人的发展路径自然展开不同的设计。通过对西方政治哲学的脉络梳理.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仅仅致力于“解释世界”的理论无论多么丰富都无法体认自身的现实价值.任何与现实生活隔阂的理念都难以在此岸世界获得存在的根基,这是应然逻辑与现实政治碰撞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可以贯穿一些“问题”.以便启发学生去“思”、去思考。如哲学的基本问题,实事求是的人文关怀问题,辩证法的人文情意问题,认识论的“转识成智”问题,人的存在和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三个代表”的意义等。哲学的本质作用是教人去“思”。如果说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能一道去“思”、去思考一些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哲学距离他们并不很远,而和他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若要成为世界通用语并向着普遍中生长,进入目前由西方哲学及其文化霸权所控制的世界公共视域:必须通过公平的对话和交流,在问答逻辑的牵引中产生交往互惠和重叠共识,从而在"多元性诉求"中使之获得合和共生;必须在各种研究范式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理性张力,通过省思以往研究范式的缺失、体认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相容相生关系,以便为其未来的发展预留出足够多的理性空间;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事业为最高原则,才能使各种研究范式互渗互动,并在最高的世界观层面,体现和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事情本身,促使其向实践处谋划、向着未来拓展。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哲学到价值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人类的实践结果积累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人化自然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主要基础,这个充满人为事物、以物质文明为核心的人类结果领域,构成特殊的价值世界.从宇宙进化链来看,价值世界是进化的表现环节之一.随着价值世界的出现和发展,我们有了自然、社会、思维(主观精神世界)、价值等多个"世界".相应地,我们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包括心理学)分别对前三个世界加以研究,但尚没有跟价值世界相对应的科学领域.因此,应当建立价值科学.价值科学是一个大的门类,它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属于同一个序列的科学研究领域.价值科学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论(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吸取当代知识成果又要回答当代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走出困境必须重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义。  相似文献   

16.
论质与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与本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范畴。实际工作中,许多研究学往往混淆了它们的基本内涵,甚至把它们作为相等同的概念,以至于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此,本试图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来理清两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内涵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旨在回归近代哲学由之出发但却遗忘了的现实生活世界。阐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发生、实质和意义,廓清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的内容,并由此考察传统哲学的三大领域自然、历史和认识,才能真正体认现代哲学所实现的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在新的世纪,我们应在对话与交流中重新读解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是综合的思想体系,其探索的真正主题和由此形成的哲学特点,就是一个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晶,集中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特点、特色和特质.这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为印证.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有在马克思哲学这一更深层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而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也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资本论》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西美尔对货币的哲学研究为案例,讨论具体科学的一些范畴在什麽条件下有可能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西美尔《货币哲学》的分析,指出他对货币的研究之所以被认可为一种货币"哲学",首先是因为他所着眼的是建立一种相对主义的世界图景。他按照其自身的哲学立场,分析了货币这一世界图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货币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作出了与经济学不同的分析从而丰富了人们对货币的认识。这一案例的启示是:对货币等原来属于具体科学的范畴的哲学研究要成为可能,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既然是哲学就必须有明确的哲学维度并选择一定的哲学立场。既不能停留于泛泛地就非哲学领域的问题发表意见,也不能一般地讨论一些具体科学范畴之间辩证关系。第二,这种研究必须作出比具体学科更具穿透力的分析。第三,对于哲学自身的发展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