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制喷泉     
1.高压喷泉如图1所示,在广口瓶中装入半瓶水,瓶口塞上双孔橡胶塞,其中一孔插入一根上端为尖嘴的玻璃管,作为喷嘴,玻璃管下端必须插入水中.另一孔插入一段外接橡胶管的玻璃管.当用嘴从橡胶管向瓶中吹气时,水便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学过“大气压”内容后,有部分同学觉得大气压太抽象了,难以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为了让你掌握好知识且灵活运用于实践,这里介绍几个有趣的实验,请同学们亲自做一做。1.喷泉实验实验器材:抽气筒、烧瓶、胶皮管、一头尖的细玻璃管、止水夹、水槽(盛  相似文献   

3.
二、操作步骤与现象 1.在带有支管的玻璃管上端塞上带有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滴管内事先吸入石蕊试液。支管口连接一橡皮管并用自由夹夹住,然后将玻璃管内装满水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内,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如装置图所示。  相似文献   

4.
图1题目(武汉中考)如图1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吸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温度计.(写出仪器名称)解:由题知,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管内水柱产生  相似文献   

5.
刘景亭 《物理教师》2002,23(9):34-35
本刊 2 0 0 1年第 6期刊登了《气体等温变化的学生实验设计不科学》一文 (下简称原文 ) ,指出气体等温变化的学生实验设计不科学 .气体等温变化的学生实验是课本所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 .实验步骤为 :图 1(1 )把玻璃管插入量筒的水中 ,用刻度尺量出玻璃管中水柱长度l.量筒与玻璃管中水面高度差为h .(如图 1所示 )这时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为 :  p =p0 +ρgh ,V =V0 -lS .式中p0 为大气压 ,ρ为水的密度 ,V0 为烧瓶及玻璃管的总容积 ,S为玻璃管内部截面积 .(2 )改变玻璃管插入水中的深度 ,再测量已改变的l和h ,取 6组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阴雨潮湿的天气,用验电器做实验很难成功。现在我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真空的验电器,不受天气的影响,做实验很容易成功,而且可以做多个实验。1材料广口玻璃瓶1个、铜丝2根、橡皮塞1个、玻璃管一小段、橡皮管一小段、箔片2片、止水夹1个。2制作过程在橡皮塞上打一小孔,插入一小段玻璃管,玻璃管上连接橡皮管,橡皮管上夹一止水夹。把2根铜丝穿过橡皮塞(注意其距离),在末端弯个勾,把两小块箔片挂在上面,使之能自由活动,在其上端弯两圆圈,把经过这样制作的橡皮塞塞在玻璃瓶上,这个验电器就做成了(如图1所示)。实…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三化学课本 (苏教版和人教版 )中在研究空气成分这节中都引用了如下实验 ,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以此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约为 1/5。具体实验为 :将玻璃钟罩放入水槽 ,搁稳在水底的三块小玻璃片上 ,以水面为基准线 ,将钟罩水面以上的容积划为 5等分。装置如图 1所示。再将盛在燃烧匙(插在橡皮塞中 )内的红磷点燃 ,立即插入钟罩内 ,塞紧橡皮塞。红磷在钟罩内燃烧 ,有大量白烟生成 ,同时水面逐渐上升。当燃烧停止 ,白烟逐渐消失后 :水面上升不足 1/5 (如图 2 ) ,向水槽中加水 ,使水槽中的水面与钟罩内的水面相平 ,这时可见进入…  相似文献   

8.
1 氢气燃烧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P5 3页图 3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 ,在玻璃导管口点燃 ,学生观察不到氢气燃烧火焰的真实颜色。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人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  增加的导管有 :金属导管 ,“Y”形管 ,橡胶管。 (见图 1)2 电解水实验装置的改进  初中化学P48页 ,图 3 3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检验操作不够方便。本人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以下改进 :(见图 2 )图 2  说明 :试管改用玻璃管 (截底试管即可 ) ,配上单孔橡皮塞 ,塞中插入中间连有橡胶管的玻璃管 ,夹上弹簧夹。检验O2 和H2 时 ,打开弹簧夹就…  相似文献   

9.
初二物理教学中,在讲大气压强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这一事实,可以通过往钢笔中吸墨水和扣在水中的脸盆从水中难以提起来等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说明。但是,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课本第123页图5—39的实验,让学生相信大气压存在的事实。可是,由于这一实验的成功率较低。为此,我们用下面的实验代替。材料:长约20厘米,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支,广口瓶和水杯各一个,橡皮塞一个,酒精灯,铁架台和带红颜色的水。操作过程:先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再用橡皮塞塞往盛有约10毫升水的广口瓶并予以密封。然后点燃酒精灯将广口瓶加热至瓶中的水沸腾为止。此时要尽快用食指堵住玻璃管的上端开口,迅速将其倒置于盛红色的水杯中,就可以明显看出红色的水沿着玻璃管上升,状如喷泉。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广口瓶被加热后,瓶中压强变小,因而红色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就顺着玻璃管上升。经过做了这个实验,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加深,记忆牢固。这样,也使学生对后面讲到的“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也会确信不疑。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从实验中学习,理解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0.
1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圆底烧瓶配以双孔橡皮塞,在长导管旁加一支带胶头的短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弯成勺状。将长导管上端连接~个三通管,分别用胶管连接两个直角导管,在胶管处交上止水夹1,2,并将装有吸收用的硝酸银溶液和水的锥形瓶夹持在较高位置。2实验步骤1.向圆底烧  相似文献   

11.
初三化学课本第八章第四节讲到氢氧化钠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时,例举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但是并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我们把这一化学反应设计为喷泉实验.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在一个与容量为500毫升的烧瓶相配套的橡皮塞上打一个大孔,两个小孔,大孔插入一尖嘴玻璃管,再连上一段乳胶管和一段直玻璃管,夹上止水夹;用作向烧瓶中喷水,两个小孔各插人一支多用滴管,多用滴管内吸满40%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装置如下页图.二、实验方法1.止水夹夹在乳胶…  相似文献   

12.
1.实验目的:了解金属镁与氮气反应的性质,运用物理学和化学原理巧妙地分析化学现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实验用品:钟罩、水槽、酒精灯、止水夹、燃烧匙、带有玻璃管的胶塞、自来水、木条、镁条等实验操作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在盛有部分水的水槽水面上放一个四周叠起呈凹状圆形铝箔或表面皿(用来收集镁条燃烧后掉落的白色固体);将钟罩置于水槽中,然后将盛有红磷的自制燃烧匙点燃后由钟罩上口插入钟罩内,塞紧胶塞。(说明:由于钟罩上口较小,该燃烧匙为学生自己用铝箔、铜丝制成,并通过导管上部的胶管和止…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用水当然可以灭火,这里则介绍一则用水灭声的实验。用图1所示装置可以演示用水浇灭声音。在大烧瓶内装水10~15cm~3,在穿过橡皮塞的橡皮条下端悬吊一玩具小铃,将套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给烧瓶加热,烧至玻璃管上端橡皮管口排出水蒸气时(尽量赶出瓶内空气)。关闭夹子,接通玩具小铃,这时可以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装置如下图A 用离子交换柱弯制的玻璃管B 用玻管弯制的长滴管C 安全漏斗 D 铁架台E 止水夹 F 温度计G 玻璃盖片 H 玻璃活塞I 小气球 J 15 0ml锥形瓶K 酒精灯 L 垫木M 5 0 0ml烧杯2 实验步骤2 1 在 1 5 0ml锥形瓶中注入约 5 0ml水 ,在烧杯中注入适量冷水 ,向玻璃管中注入1 5ml浓硝酸 ,再逐滴滴加浓H2 SO42ml,用长弯曲的滴管取 1ml苯插入带有安全漏斗的橡皮塞中 ,塞紧管口 ,挤压滴管胶头滴加苯。2 2 打开止水夹放出冷水 ,然后向烧杯中注入热水 (约 6 0℃ )。2 3 插入温度计 ,在 6 0℃水浴…  相似文献   

15.
[问题]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学习完氨气的化学性质后,对氨气喷泉实验胶头滴管中水的作用发生了兴趣,如图1所示[1]:经过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没有挤压胶头滴管时打开止气夹也没有喷泉产生,挤压胶头滴管时水进入烧瓶后溶解了氨气而产生了负压,这时打开止气夹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中的水压人烧瓶,玻璃管中空气也被吸入了烧瓶,使水与烧瓶中没有溶解完的氨气冲破了空气的阻隔作用直接接触,才能形成连续的喷泉,为此他们打算进行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现行中师及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的氯化氢和氨的喷泉实验装置结构复杂,制气困难。若连续几班或隔天上同一节课,制的气体很难保存。且实验对烧瓶干燥程度要求高,滴管内排水量很难掌握,实验成功率较低。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改进如下: 一、实验装置图 二、实验用品 尖嘴玻璃管 (或用 2mL吸液管 ),短玻璃管, 500mL圆底烧瓶 (或 250mL圆底烧瓶 ),橡胶管,止水夹,酒精灯,棉花,橡皮塞 (单孔 ); 浓氨水,浓盐酸,酚 三、实验原理 利用浓盐酸和浓氨水有挥发性,且氨水易分解来制气。用气体热胀冷缩和氯化氢、氨极易溶…  相似文献   

17.
<正> 拿2个带橡皮塞的标本瓶、4段细玻璃管。在第一个标本瓶的橡皮塞上按玻璃管直径的大小打一个孔,将一段玻璃管插入孔中。标本瓶里盛满水,内放一条小鲫鱼,将橡皮塞塞好,装置如图甲。在第二个标本瓶的橡皮塞上按玻璃管直径的大小打2个孔,分别插入2段玻璃管,并在一玻璃管下端接通一段气肠皮,另一端接通一个装入适量沙粒的气球(气肠皮与气球接头处的中间插进一段玻璃管导气),玻璃管的上端用气肠皮接通注射器,标本瓶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物体—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初步知道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到经过实验验证的科学结论。 3、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 每实验小组(4人一组):1、有橡皮塞的小玻璃瓶三只,瓶盖上插入玻璃管,内分别装入染色的水(红色)、酒精(蓝色)和煤油。 2、带橡皮塞及玻璃弯管的小烧瓶—只,玻璃管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以上第一教时用)。 3、木板、大头针(或铁钉)、垫片、铁丝、铜丝、铅丝、酒精灯、镊子、火柴等。(第二教时用) 教师:水槽、热水、小“喷泉”装置、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瘪乒乓球。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器材: 1000毫升的烧瓶一只;橡胶塞一个(配烧瓶用);5—10厘米长的玻璃管一根;15厘米长的橡胶管一根;止流夹两个;酒精灯一盏;铁支架一个;天平(连砝码)一架;水若。 二、实验步骤: 1.在橡胶塞中间打一个穿心孔(孔直径比玻璃管外径小1毫米),玻璃管紧穿在橡胶塞中间;再把橡胶管套在玻璃管上。 2.烧瓶内盛以约为其容积的十分之一的水,塞紧橡胶塞后,置于铁架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待烧瓶内的水剧烈沸腾时,移去酒精灯,迅速用止流夹夹紧橡胶管,不让橡胶管漏气。 夹紧橡胶管,这点很重要。夹不紧,瓶外空气就会进入瓶内,实验就得重做。我们是这样夹的:一个夹子平夹橡胶管后,把胶管折起来,用另一个夹子再夹起(如图)。如果用医疗器械用的橡胶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 1所示 ,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 ,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 ,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 ,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 .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因音叉需在管口上边固定使玻璃管的提起高度受到限制 .若音叉也随着上移 ,易产生多普勒效应 ,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笔者认为 ,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效果比较好 .如图 2所示 ,粗玻璃管的一端用橡皮塞塞紧 ,橡皮塞中塞一金属管 ,粗玻璃管与音叉用支架固定套牢 ,先向左侧储水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 ,提高左侧储水容器 ,使粗玻璃管中水面接近管口 ,慢慢降低左侧储水容器 ,待玻璃管的水面降低到某处 (记位A) ,如果能听到很响的共鸣声音 ,说明这时管内空气柱的频率和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 ,使空气柱产生共振现象 ,这是第一次共鸣 .此时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中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 ,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 ,水面处是波节 ,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 ,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l0=λ4,原理如图 3所示 ,若玻璃管足够长 ,把水面继续降低 ,可听到第二次共鸣声 ,此时水面处为波节 ,管口处为波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