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78页,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电流表的电阻都比较小,通常可忽略不计,但有的时候还需要知道它的电阻。有一个量程是100毫安的毫安表,我们要测它的电阻,测的办法是把它跟一个电阻箱串联起来接到电池的两极上。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恰好指量程末端,这时电阻箱的阻值是18欧姆。再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针恰好指量程中点,这时电阻箱的阻值是38欧姆。求这个毫安表的电阻。” 此题是在讲完第二章最后一节“简单电路计算”后安排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并不大,不少学生在应用欧姆定律或串联电路基本特征得出R_(mA)  相似文献   

2.
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总"应理解为等效而不是总和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等效替代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1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1.1 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1.2 闭合开关S,将S1接B,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为某一数值I.  相似文献   

3.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有两种,一种是电流表的半偏法,未知电阻的电流表与电阻箱并联,开始调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然后接通电阻箱所在支路,调整电阻箱,使电流表半偏,此时电阻箱示数等于电流表电阻测量值;主要是并联分流原理。另一种是电压表的半偏法,电阻箱(开始阻值为零或短路)与未知电阻的电压表串联,先是调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然后调电阻箱,使电压表半偏,此时电阻箱阻值等于电压表电阻测量值;主要是串联分压原理。  相似文献   

4.
谈到测电阻,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伏安法”,而中考题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不考查这种常规测电阻的方法,要么只给电流表,要么只给电压表,要求学生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测电阻,下面以近两年来的一些中考题为例,分析说明.例一:(北京海淀区中考题)在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用的是等效替代法.其中Rx是待测电阻(阻值大约几百欧),R是滑动变阻器,R0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电阻值大于Rx).中的电流,当断开S3闭合S2时,R0与R串联,并调节R0使电流表的示数与前一次的示数相等,这时R0产生的效果与Rx在电路中时产生的效果一…  相似文献   

5.
正确地判断串联和并联电路是初中电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近几年的考题在电路的识别上加大了难度,这使学生在作较难的电学题时不会分析电路,甚至无从下手.因此,正确地识别电路是学生解题的关键.笔者把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认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理解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问题 ,是初中物理“变阻器”一节的教学难点 .本文对此作一些讨论 .1 趣用小电器 ,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台灯的明暗变化和收音机音量大小的变化 ,说明引起这个变化的因素是变阻器在起作用 ,从而引入课题——“变阻器”.然后做一演示实验 :用一根合金电阻线与小灯泡串联 ,用导线夹代替金属滑片 (如图 1) ,可明显地看到 :灯泡的明暗变化 ,是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实现的 .由此 ,学生对变阻器结构有了初步认识 …  相似文献   

7.
<正>题目: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R1、R2、R3为定值电阻,但阻值未知,R为电阻箱。当电阻箱电阻为10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A;当电阻箱电阻为18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A;当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为0.1A时,电阻箱的电阻为多少?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电学教学中重要的电路图很多,但在笔者心中,要选最重要的一幅图,无疑是“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7.3电阻的测量”“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中都需要用到的电路图,笔者把该图命名为“经典电路图”,因为此图承载了串联电路所有的重要规律,教师在与此图相关的教学中难点难以突破或者学生在解决串联问题时反复出错跟没吃透这幅图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研究串联电路》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串联电路的理解,掌握各仪表和电源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但学生实践太少,常发生连接错误,损坏仪表。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多媒体CAI课件,通过设置实时的数值计算,使各仪表能精确显示数据,准确再现物理现象。学生可通过网络个性地、自主地进行模拟连接操作,通过拖曳滑动变阻器滑块,观察各仪表指针及其数据变化,进而总结物理规律。该课件解决了中学物理教学难点,交互性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阻混联电路等效电阻的求取方法是直流电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先看图1和图2电路,它们都属于电阻混联电路。图1电路各电阻的串并联关系很明显:R1与R3串联,R2与B4串联之后,两者再并联。而图2电路,电阻串、并联关系就不像图1那么显而易见。但实际上图1与图2的串、并联关系完全相同,而对于初学者就不易看出。究其原因,图1各电阻间连接呈横平竖直规律,因此电阻间串、并联关系显而易见。而图2因电阻呈曲折交叉相连,因此电阻间串、并联关系就不易看出,这正是难点之所在,也正是笔者在这里总结提出的等效变形法…  相似文献   

11.
曹金良 《物理教师》2003,24(10):22-23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电路规律的应用,而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历来是个难点问题.本文从加强学法指导的角度,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及体会. 常见的初中教材与串并联电路是这样定义的:“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根据这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p.177例题2:有一个电铃,它的电阻是10欧,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应该是6伏.但是我们手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8伏,要把这个电铃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按编者的意思,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阐明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导体两端的分电压之和.因此有如下的解: 解:画出电路图,如图所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根据具体要求设计电路是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会考的热点。如何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简化难点,突出重点,攻破热点,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到,让学生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设计电路,可以加深他们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1〕现有三个开关K1、K2、K3,两个灯泡L1和L2,电源,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电路,使三个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分析〕两个用电器的电路不是串联就是并联。显然串联是不行的,因为串联时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相同,只能并联。K1控制L…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初三教材“研究串联电路”一节,其核心任务是推导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的大小关系。它的推导过程是: 设串联导体的阻值依次为R_1、R_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图8-27),那么, U=IR,U_1=IR_1,U_2=IR_2 把上列各式代入U=U_1+U_2中,得到 IR=IR_1+IR_2 所以R=R_1+R_2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验到,上面的推导过程有两点不足:其一,由于学生只知道“导体的电阻”,至于“电路的总电阻”,学生对它还需要有一个感知认识过程,假如就这样将“电路的总电阻”以及“U=IR”直接抛授给学生,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其二,该推导过程得出结论很突然,也显得有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研究串联电路》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串联电路的理解,掌握各仪表和电源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但学生实践太少,常发生连接错误,损坏仪表。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多媒体CAI课件,通过设置实时的数值计算,使各仪表能精确显示数据,准确再现物理现象。学生可通过网络个性地、自主地进行模拟连接操作,通过拖曳滑动变阻器滑块,观察各仪表指针及其数据变化,进而总结物理规律。该课件解决了中学物理教学难点,交互性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该课件的整个程序设计分为两大模块: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6.
电路的计算在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所以它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重点内容。由于这类问题比较复杂,所以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电路计算所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而且它们的关系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只要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有关电路的计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有:U=U1 U2 ……(1),I=I1=I2=……(2),R=R1 R2 ……(3),P=P1 P2 ……(4),W=W1 W2 ……(5),P1P2=UU21=RR21……(6)。(6)式说明: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各用电器分压与电阻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 ,滑动变阻器连接在电路中的作用之一是保护电路 ,只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在一定范围内 ,电路中的电表、用电器等元件就不会超过量程或损坏 .所以 ,在初中物理电学中常遇到求实际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的问题 ,那么如何求解这类问题呢 ?下面举例分析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为 12V并保持不变 ,定值电阻R1=10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 0Ω ,电流表所接量程是 0~ 0 6A ,要使电流表的示数不超过所接量程 ,求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解 因为电阻R1、R2 串联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电路分析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个动态电路教学的完整课例,应从电路识别入手,融合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规律与欧姆定律等电学基本公式,抓住电路中的单一变化量"电阻",推理整个电路变化,梳理动态电路分析的完整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电路 图1为半偏法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图2为半偏法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 二、原理及操作 如图1所示,在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时,首先闭合S1,调节R,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Ig;保持R不变,再闭合S2,调节电阻箱R',使电流表示数为Ig/2,则Rg测=R'.这种做法认为闭合S2前后(R'接入前后)电路的总电流不变,所以该实验的条件为R(>>)Rg(R为连入电路的有效电阻).  相似文献   

20.
题目:有一个白炽灯泡标有“6V 12W”字样,将它与电阻箱及电流表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调节电阻箱使其阻值减小6欧姆时,看到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0.5安培,此时灯泡正常发光,求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大?(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且不考虑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1998,天津市中考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下面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探索,从而引出多种解法。 要分清电阻箱阻值变化前后的两种情况,由题中叙述可知一种情况是电阻箱的阻值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