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毛伟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3):22-24
物理模型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深刻体会模型建立的环境,从而在应用时能得心应手,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中要突出对建立过程的设计。下面就理想变出器模型的教学谈谈本人的设计思想。变压器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变压规律的教学而忽视“理想变压器”模型建立的过程,在教学之后,学生往往会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变压就只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实现呢?为什么变压器规律输入输出功率相等?为什么电压与匝数成正比?为了解决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应着眼于变压器模型建立过程的教学,即要解决好教学中的三个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变压器为什么能变压又是怎样变压的 ?变压器除了变压以外还能变什么又不能变什么 ?这是大家经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下面笔者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来谈谈变压器的“三变三不变” .一、变电压1 .理想变压器的原理图 1是变压器原理图 .把变压器原线圈与图 1电源相连 ,副线圈与负载相连 ,这两个线圈并不接通 ,其间是通过“磁”来耦合的 .在交流电源作用下 ,原线圈中产生交变电流 ,从而在铁芯中激发交变的磁通量 .这一交变的磁通量将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这便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怎样变电压的呢 ?由于变压器的原、副线…  相似文献   

3.
交变电流中"理想变压器"一节的教学,由于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证明,就直接给出了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些思维认知的盲区。文章基于理想变压器的条件,详细解释了理想变压器在空载时原线圈电压和电流不为零情况下输入功率为什么为零,并给出了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变压比的公式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这样的演示实验探究成分太少.虽然根据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演示,学生也能理解,教学任务也易完成,但学生会因此失去一次极好的实验设计的探究机会.笔者认为,可把教材给定的演示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或许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理想变压器和电阻分压器都能够改变电压,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加以区分和应用。变压原理,理想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改变电压;电阻分压器是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原理改变电压。文章从理想变压器和电阻分压器的从工作原理、电路图、电压的调节范围、改变电压的种类、遵循的规律、受负载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精心开发教材,拓展探究空间 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笔者从创新教育 的视角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变公式的“推导” 为“引导”,把按教材编写思路的推导过程变为 引导学生从己知探究未知的过程,让学生在自 主探究中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提出问题。 在复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及其推导过程后,提出问题:计算梯形的面积, 你认为应该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为什么?使学 生想到用割补法或双拼法把梯形转化为己学过 的某种图形。 2.动手操作。 …  相似文献   

7.
变压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种改变交流电压传输电能的仪器。在必修本和试验课本中对变压器的原理都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推导,没有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反电动势,也没有具体的演示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变压器原理,掌握变压器输出输入的电压、电流、功率之间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演示实验。实验一:在引出课题后将可拆变压器的部件逐一介绍,让学生弄清原线圈、副线圈、铁芯、输入端、输出端等基本概念。为了导出输出输入电压跟线圈匝数比之间的关系,先把可拆变压器的副线圈取下,用一根长1m左右的铜芯绝缘导线与小灯泡组成…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三册“变压器”一节的教学中,将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以下称两个公式)置于并列的地位,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两个公式的因果关系在理想变压器中,电压关系是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在忽略漏磁和副线圈产生的磁通等理想情况下推导出来的,而电流关系则是在忽略变压器的能耗时,根据变压器的输入  相似文献   

9.
1设计思想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3—2第五章第四节《变压器》一节,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和匝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理想变压器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中并没有探究副线圈的电压与原线圈电压的关系,也没有给出归纳实验结果的方法,只是用一句话“得出探究的结果后,要力求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如果可能,最好用数学式来表述”。由于变压器并非理想变压器,所以很难归纳出电压比等于匝数比。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给出详细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归纳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金逊 《新高考》2007,(12):14-14
理想变压器及其变压规律是交变电流部分一个最重要的内容.理想变压器本身不消耗能量,可以说,理想变压器本质上是一个理想的能量转输器,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关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等各种物理量的关系都是基于这种原理推导出来的.认清了理想变压器的本质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许多物理现象中,都存在类似理想变压器的“能量传输器”.例如,通过绳子连接的系统,绳子两端的输入能量等于输出能量,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据此,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求解许多物理问题.图1例题如图1所示,一条不可伸缩的轻绳长为L,一端用手握着,另一端系一个小球.今…  相似文献   

11.
马刚  于华  李郦 《山东教育》2004,(31):44-44
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们做了如下处理:为了解决课本上没有处理为什么从个位加起的问题。我们把三个例题压缩成两个例题,以便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讨论、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2第五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够得出线圈的匝数越多,它两端的电压越高,但不易得出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的关系,其原因是所用的可拆变压器效率太低(铁芯截面积小、导磁率小、漏磁大)。教材中没有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实验,而是通过介绍没有能量损失的理想变压器,推导电流与匝  相似文献   

13.
课本上讲“点燃氢气前,一定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明知不能点燃不纯的氢气。为什么课本上却要安排“氢气与空气混和点燃发生爆炸”(见初化课本第72页的[实验2-6])这一演示实验呢?目的就在于——强化学生认识。我们不妨把类似于这样的,“本不应这样做,可偏要有意这样  相似文献   

14.
可拆式变压器是进行变压器实验的主要器材,利用实验室常用的J2425可拆式变压器设计系列小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探究互感原理、铁芯作用、变压规律、能量损耗、互感器原理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练习使用万用电表测量电阻”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根据现行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万用电表的欧姆挡使用方法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电阻,其中测量一个额定电压220伏,功率60瓦的电灯泡的电阻。教材在课后布置了这样—道思考题:“把你测量的灯泡的电阻和根据额定电压、额定功率计算出来的电阻的大小比较一下,说明这两个阻值为什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加,使用家用自动交流稳压器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学完“变压器”一节知识后,学生经常拿来家用交流稳压器和电路原理图,问:交流稳压器是如何稳定电压的?自动稳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家用交流稳压器大多采用自耦式变压器中为什么有一半左右绕组的导线很细?下面结合一台100瓦全自动交流稳压器具体介绍稳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自动交流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教授沪科版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的产生”,引导学生学习电池原理、新型太阳能电池、水力发电机原理.基于这些教材资源引导课后深度学习,制作实验实践装置并且进行改进创新,通过教材资源的教授引导,进行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再次进行改进创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1.教材与学生分析1.1教材位置:人教版第17章第4节内容。1.2教材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由大型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压达几万伏,远距离输电却需几十万伏的电压,而常用电器的工作电压比较低引入:第一部分介绍变压器的原理——互感,及变压规律和变流规律;第三部分介绍几种常用的变压器。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得出 ,一般都得先做实验 ,观察现象进而分析归纳才能完成。但是有些概念的教学也并不一定非要采取这种方法。究其原因 ,一是实验难度大 ,又不利于观察 ;二是实验后还得用抽象的语言说教 ,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模糊和夹生 ,弄巧成拙 ,教学将会事倍功半。比如在教学初二物理第六章“电压”一节时 ,如果只抓住课本上几个电流方向的图示让学生理解电压 ,不但形不成电压概念 ,而且对电压仍捉摸不定。这就说明 ,物理概念教学要针对情况 ,根据不同内容 ,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20.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传输电能或电信号的器件,它具有变压、变流和变阻抗的作用。变压器的种类很多,应用十分广泛。随着高考试题进一步优化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全面推开,变压器问题已经成为两类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下面我们就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