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原子和原子核物理部分试题,所占的份量不多.但从学习和认识现代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及这部分试题的难度相对较小出发,笔者认为仍需加以重视.从近几年,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高考热点,谈谈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原子核式结构和玻尔原子理论这一热点是考查考生对近代物理的发展简史,原子与原子核式结构的基本实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汤姆逊的原子模型、α粒子的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原子理论和氢原子的能级等等.例如,在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90第4题考玻尔的原子理论的有关内容,’92第5题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教材中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一节中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原来,电子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统核运动,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接下去便是分析矛盾、论述玻尔模型,如此引入本书内容,很容易使读者误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它不是一个正确的原子模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玻尔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子结构模型。以克服卢瑟福核式结构的不足.或者干脆…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教材中在“玻尔的原模型”一节中是这样线入课题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真的电磁理论发生丁矛盾.原来,电子没有被库化力吸引到核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绕核动.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接下去便是分析矛盾、论述玻尔模型.如此引入本节内容,很容易使读误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它不是一个正确的原子模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玻尔  相似文献   

6.
190 9~ 1 91 1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们为验证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进行了α粒子轰击金箔薄膜的实验 ,而且获得了重大发现 .绝大多数 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 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并且有极少数 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有的甚至被弹回 ,偏转角几乎达到 1 80°.为解释该实验结果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成功地解释了 α粒子大散射现象 .下面给出少数 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的运动轨迹的数学证明 ,供同行参考指正 .证明 :忽略原子中电子的作用 ,将靶核看做是带电荷 Ze的裸核 ,其质量 M…  相似文献   

7.
一、四种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枣糕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同时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枣糕式模型.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成功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彻底否定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同时建立了原  相似文献   

8.
陈惠娟 《物理教师》2002,23(9):11-12
笔者在“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 ,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角色效应” ,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 ,在假想让时光倒退 1 0 0年的前提下 ,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 ,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 )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 )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准备 ]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奔腾微…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只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虽然很快就被证明与经典电磁理论、原子稳定性及线状光谱相矛盾,但其中所蕴涵的模型化推理的科学方法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结合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来说明模型化推理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0.
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对于认识物质微观结构 ,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 ,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有其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 ,原子物理部分是其它各部分知识的扩展和升华 ,它与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知识纵横沟通 ,甚至超越了物理学的本身 ,原子物理学跟化学、生物、医药无不紧密渗透 .本文就中学理科范畴谈谈原子物理的综合设计 .一、从知识结构体系谈综合原子的核式结构和原子核是中学原子物理部分的两大中心内容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紧密相联的 ,前者包含…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初,卢瑟福从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由此开辟了原子核物埋的新领域,其中α粒子散射实验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原子结构的“入门”.高中物理教材中,α粒子散射实验是重点介绍的内容,但由于中学一般较难开展此类实验,教师常采用看图讲“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静态”的物理事实.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宅被动地接受结论,机械地记忆.  相似文献   

12.
考点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冲刺点金:知道汤姆孙发现电子,掌握测量电子比荷的方法:知道α粒子实验及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重点应掌握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的比荷的方法,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会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方面: 1.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做法和结果。 2.理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学说,并会用学说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的能力。德育方面: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运用讲、看、点、议、练等手段)〔教具〕α粒子散射电影片、16毫米放映机、幻灯机、幻灯片、写有问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进了量子理论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和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卢瑟福作为物理学家具有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怀疑、勇于创新、严谨与自信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期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原子物理学与原子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性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普通专科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课程内容比较多,学习难度大,故逐章说明各部分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重点要求,供复习时参考。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1)掌握原子线度的大小。(2)了解估算原子质量和线度的方法。2.原子的核式结构(1)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证实。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相似文献   

17.
“原子和原子核”一章以实验为研究基础,以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为线索,先认识原子的结构,再深入研究原子核的组成。全章渗透着对学生物理学史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由于受实验器材、条件的限制,本章大部分实验难能成功开出,知识涉及面广,因而常常成为复习课中的薄弱点,如何复习好这一部分内容?笔者采用下述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榕楠 《物理教师》2009,30(2):29-30
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不同元素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对这段话提出了疑问,科学家是如何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确定原子核的电荷的?这确实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对此作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由此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据此了解了原子核的组成。C.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发现了中子和正电子。D.贝克勒耳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们认识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2.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类获得核能的两种主要途径,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都有质量亏损。B.裂变过程中有质量亏损,聚变过程中质量有所增加。C.裂变过程中质量有所增加,聚变过程中有质量亏损。D.裂变、聚变过程中质量都…  相似文献   

20.
在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由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其正确性,从此揭开了原子学说的新篇章。在此基础上玻尔提出了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并导出氢原子作圆形轨道运动时的各个物理量,它们均是量子化的。 电子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中运动正如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受着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力的作用。这样的运动,按照力学,它的轨迹应是椭圆,假如原子核不动,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圆形轨道运动只是椭圆轨道运动的特殊情况,所以玻尔理论的量子化条件P_φ=n_φh必须加以修改。1916年索末菲提出了原子的椭圆轨道理论。量子化条件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