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新闻的品质问题一直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2008年浙江收视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90%的开播两年以上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都在下滑,下滑幅度在13%至50%之间.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以方言表现形式而津津乐道的民生新闻开始走向收视的疲劳期.而同样是在浙江收视市场,嘉兴广电总台的普通话民生新闻"小新说事"却保持着收视率持续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成功推出了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日<南京零距离>(以下简称<零距离>),其以时效性、贴近性和娱乐性取胜,获得了惊人的收视率.随后许多高举着"民生新闻"旗帜的栏目纷纷崛起,这些熠熠生辉的民生新闻栏目群,成为中国新闻业创新之路上的一道奇妙风景.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民生新闻节目背后的危机已充分显现.对于节日自身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民生新闻节目自然无法回避,必须予以正视.  相似文献   

3.
如今一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出现了主持人以地方方言的形式来播报新闻的现象,像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一夜之间,方言仿佛成了保证收视率的"圣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在电视媒体上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2008年5月份,高密电视台顺应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为丰富电视荧屏,提升频道影响力.开设了一档民生新闻类栏目<凤城民生>.栏目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回顾<凤城民生>栏目两年多的成长历程,其中虽然充满了不少的坎坷和挫折,然而"风雨过后"迎来的却是广大电视观众的一致认可,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县级电视台由于资源相对贫乏,竞争压力大,新闻节目制作水平不够高,新闻理念不够新等因素,新闻类节目收视率直线下滑.虽说有些电视台已经对新闻节目进行改版,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更多的电视台则是采用了更为"直接"的手段:大量压缩新闻节目.这种做法恰恰背离了电视新闻的职能,使得收视率严重下滑.  相似文献   

6.
电视民生新闻以<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为标志,逐渐趋向成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民生新闻越来越被狭隘地定义和理解,出现诸多问题,导致收视率逐渐下降.正如蔡尚伟教授所言:"电视媒体过分追求收视率,加之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局限,使得民生新闻走向‘后民生时代'".①目前理论界对此并没有进行阐释,笔者认为,所谓的"后民生时代",是指民生新闻在继承原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突破前期节目的浅薄性和表象性,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和深度报道,注重社会责任和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形态.  相似文献   

7.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疲态,受众也在多档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下出现了视觉疲劳。有的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竟然有两档以上的民生新闻节目,各种问题应运而生,到了民生新闻节目普遍的瓶颈期,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节目内容同质化、娱乐化、低俗化、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收视率同时也在下滑。民生新闻节目是市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重要战场,笔者以在福州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110晚报》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实际,以此节目为研究个案,对当下民生新闻节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今,新媒体的涌现,影响并逐渐改变着传统新闻的制作、播出方式。新媒体的冲击也迫使传统电视媒体,改变传播策略,与新媒体合作,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8.
《今日资讯》是目前河北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民生新闻节目,在河北电视台2010—2011年新闻类栏目综合评比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2010年获"全国十佳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称号。《今日资讯》始终把"以百姓视角  相似文献   

9.
业界普遍认为,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各地电视台纷纷在原有时政新闻节目之外另设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使电视民生新闻大有与时政新闻分庭抗礼之势.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指以民生为本,为公众解决问题或者给政府提供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的新闻节目。民生新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民众与政府的认可。现代民生新闻与原有的民生新闻相比,不仅具有民生新闻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色,在发展民生新闻时,一定要在结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基于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本文重点对如何发展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出考量。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夜航》作为本地王牌民生新闻节目,多年来稳居收视率第一的宝座,一直以来,大家对其长盛不衰的分析,观点都集中在它接地气、有"硬题",认为监督类报道才是它的立足之本,但实际上,《新闻夜航》掌握新闻传播规律、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与时俱进也是它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一、根据受众特点有的放矢地组织编排节目《新闻夜航》的受众情况与整体新闻节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许多电台、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的这些民生类新闻节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当地有着较高的收听率、收视率.民生新闻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历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民生新闻节目的主要特点入手,对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新闻三昧》2009,(1):56-57
<南京零距离>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代表性栏目,为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一直在对栏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及时做出创新与改进.近两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南京零距离>也率先跨出了朝着新媒体发展的第一步.在南京的地铁、公交上的移动电视中,随处可见<南京零距离>的身影;部分地段的户外电视也开始定时播放;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自2008年开始,部分<南京零距离>新闻也开始上传至网站,获得了许多网友的关注.由此看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开始逐渐在新媒体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新闻三昧》2009,(2):56-57
<南京零距离>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代表性栏目,为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一直在对栏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及时做出创新与改进.近两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南京零距离>也率先跨出了朝着新媒体发展的第一步.在南京的地铁、公交上的移动电视中,随处可见<南京零距离>的身影;部分地段的户外电视也开始定时播放;通过网络搜索发现,自2008年开始,部分<南京零距离>新闻也开始上传至网站,获得了许多网友的关注.由此看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开始逐渐在新媒体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从平面媒体延伸到电视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时下最惯用的新闻表达手段。与此同时,武汉地区的新闻媒体在传播民生新闻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大量民生新闻占据媒体重要位置,赢得了受众,赢得了市场,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经视直播》是一挡以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栏目,据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调查显示:《经视直播》开播一年来收视率由0.8猛冲到最高10个点,占有率也由开播前的4个点猛升到最高时的54个点,《经视直播》已经成为城市社会中家喻户晓的湖北地区收视率最高的一档名牌新闻栏目。笔以为,形成《经视直播》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它的接近性、监督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新闻和民生新闻同属于新闻节目,但是在本质上却存在着些微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部分电视台为了提升收视率将公共新闻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民生新闻节目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实际受众接受度,因此,在公共新闻视角下研究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1年5月18日湖南经济电视台开播《都市一时间》新闻节目,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以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电视新闻业界的一个亮点。以《都市一时间》为例,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表明,该栏目平均收视率为5%~6%,最高份额达25%,收视排名位居湖南市场新闻类节目第一名。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第一,民生新闻使新闻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的新闻。我国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形态是“官方新闻”,即用官方的语气报道官方的动态,用官方的口径宣传官方的意志。对老百姓而言,这种新闻…  相似文献   

18.
杨文斌 《传媒》2006,(10):69-69
电视新闻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办出特色,提高收视率,新闻策划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运城电视台科教频道<记者调查>、<法治扫描>等新闻栏目的实践经验,谈谈做好新闻策划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王卫国 《河北广播》2005,(5):99-100
城市电视台本地新闻节目是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宣传当地“三个文明”建设成果,反映人民意愿、呼声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在地方干部群众中建立了一定的权威性、公信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加之地方新闻节目面孔老化、形式老旧、内容枯燥,使节目收视率大幅下滑。地方新闻节目在当地收视率老大的位置面临着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顺应时代要求,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地方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0.
"最高收视率8.6%,平均收视率7.78%",<大生活>创造了收视率新高.①近期热播的35集平民题材电视剧<大生活>,根据已故作家乔瑜同名小说改编,由黄力加担任导演,栈桥编剧,张国立、赵涛等人担纲主演,共同演绎了一群"小人物"的所谓"大生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