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美两国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由对立走向缓和,由缓和走向正常化,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美两国来讲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美国中国学之父、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他本人对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以中国问题专家的身份,促使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以学者的身份,促进美国政府以及美国公民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认识。他提出的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对中美文化差异以及台湾问题的见解和重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斯伯格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的诗中,中国以美国的政治对手、古老文明国度、现实生活存在三重身份存在,不可避免地带有幻影的因素。金斯伯格诗中的中国形象之所以如此,有着社会历史的原因,这对于西方人认识中国和中国人认识自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方丽 《文教资料》2010,(32):15-16
《不一不仔》是美籍日裔作家约翰·冈田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主要描述了第二代日裔美国人Ichiro在二战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探寻自己文化身份的过程。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代表着日本文化身份.而在美国出生长大的Ichiro倾向于选择美国文化身份。因此两者爆发了巨大的冲突。这个过程实际正是对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的映射。在这场自我与他者的斗争中,母亲最后选择了自杀,他者覆灭:Ichiro最终选择了忠实于自己内心情感的美国文化身份,在分裂中找到了自我。  相似文献   

4.
李红霞 《文教资料》2008,6(17):22-24
谭恩美在其第三部小说<灵感女孩>中,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奥丽维亚--一个有着中国父亲和美国母亲的混血儿跨立中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及两个种族的尴尬处境.本文通过讨论奥丽维亚对待她同父异母的姐姐邝的态度解读她在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在其美国生活和中国血统之间的挣扎,进而解读作者--出生在美国的华裔作家--在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对祖国及其对自我同跑的他者化以及对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曲解和东方化.  相似文献   

5.
非裔妇女的身份认同的困惑,一直都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种族以及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对身份认同的迷惘。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困惑导致了个人人性的压抑、心里扭曲和畸变,而且间接影响到了部分女性在性别身份构建上的偏失。奈拉.拉森的《穿越种族线》揭示了非裔美国妇女身份的形成、发展、以及重新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个人记忆与历史再现——谈哈金的流散身份和文革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散写作和流散者批评成为国际学界关注的焦点.哈金作为一位典型的流散作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华人流散文学的难得素材.他的流散身份一方面带给他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同时又使得他站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对其加以观察和反思.他在中国特殊的军队生活经历留给他深深的记忆,成为他抒发情怀、从事文学创作的源泉;他的流散者身份又使得他的文学创作与众不同:独特的叙事方式、多彩的题材和巧妙的构思,揭示了人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同时,哈金的文革书写也进一步加强了西方读者业已形成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7.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他从中国到美国留学时说:在中国学了推演法,就是学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然后用这些定律解题,从一般到特殊;在美国学习了归纳法,就是从实验总结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杨振宁教授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中美学习物理的方法之  相似文献   

8.
郭秉文先生是推动中美教育交流的近代巨擘,也是全面学习美国教育的先驱:作为哥大师院的第一位中国博士,他深受斯特拉耶、孟禄两位大师的教诲,其毕业论文也创下以中、英双语出版的先例;他还将考察美国教育的经验付诸其东南大学校长任上的实践.他是在美国广泛宣传中国教育的先驱:他以大学校长身份担任讲座教授,宣讲现代中国学,并确立其研究范式;在杜威、孟禄与中基会的支持下,他在纽约创建了常设性机构华美协进社,并代表中国主办费城博览会中国展.他率团参加国际图书馆会议暨美国图书馆协会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万国教育会议,在当选临时副会长后又连任三届正式的副会长.从学员到观察员,从社长到副会长,郭秉文先生逐渐成为资深的国际教育界领导人,不仅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国际形象,更持续增进了中美的互相理解,不愧为中美教育交流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卜凯1915年以农业传教士的身份由美国来到中国安徽宿州(当时称宿县),1920年受聘于南京金陵大学,在宿州工作生活了近五年.其间他深入农村和农户,了解中国农民的农业生产状况,传播农业科学知识,进行选种实验,推广美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由一名农业传教士转变为一位农业专家.  相似文献   

10.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是19世纪初期来华传教士中的先驱人物之一,他具有传教士、翻译官、外交官等多重身份,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他还把中国研究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化来进行综合的研究,成为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也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他编写的《中国总论》,是美国汉学开端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格瑞佛:一个美国猴王在中国》中的主人公身上体现出传统印第安恶作剧者特征,他希望成为中国猴王那样的文化英雄,但他对猴王的误读使其与后者的身份叠加没有成功。但这种文化和身份的杂糅是小说家本人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在多元文化世界做出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2.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大量嫁接中国传统历史故事,改写古典名著和神话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希望靠此努力来改变美国白人对华裔根深蒂固的偏见。她从美国华裔作家的角度出发,从中国文化这一维度找到中美文化交融的切入点。史诗因其恢宏的叙述风格和严密的神话体系,经常被新兴民族在兴起阶段用来确立其民族身份和认同。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从当代美国华裔这一特殊的叙述角度出发,借助史诗表明其对建立华裔文化身份的重视和决心。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在借鉴传统的诗歌措辞风格的同时,也在努力地展开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熄灭吧,熄灭》就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他以诗中“小男孩”身份的命名模式作为切人点,表明自我身份的缺失导致了“小男孩”的死亡.以诗中的主人公身份确定模式为参照,借助建构主义身份观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分析诗人的诗歌身份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物,他带着中国的问题与其宋学的家学渊源而理解美国,同时又以西学观念为前见理解中国。他观念中的美国与中国其实都是作为具有主观色彩的幻像而存在的。在美国,他代表的是东方文化;在中国,他又代表着西方文化。这种双重的身份带来的是他与两个世界的双重的疏离。胡适在中西文化上遭遇的解释学困境具有普遍的原型意义,他是中国现代性的化身。  相似文献   

15.
佳悦(译音)是个活泼又淘气的美籍男孩。他今年四岁半,因父母离异(其母为中国人),将孩子判给男方,但其父在国外无精力抚养,又将他委托给一个中国朋友代管,并于1993年8月送到我幼儿园中班入托。 由于佳悦的特殊长相,特殊身份,再加上他的特殊处境,也就形成了他的特殊表现。从入园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过“认生”的表现。见到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亲热,他就会猛地向老师“冲剌”、“拥抱”,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最终母亲在女儿的反叛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边缘性并勇敢面对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而女儿也在母亲的干预中看到了美国文化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接受了自己的中国文化血统.小说通过四对母女的关系充分表现了中关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而且这一发展过程解构了东方/西方、自我/他者、母亲/女儿的二元对立,揭示了中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任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对中西伦理文化进行了反思.作为美国第一代华裔的拉尔夫、海伦和特蕾莎不忘弘扬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同时在西方异质文化的影响下,对母体文化有不同程度的颠覆与反抗.身处西方世界,“他者”身份的华裔无法以借鉴主流文化的方式获取成功.他们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整合与重构中西伦理文化,由此重获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角色自塑与意识重构--试论赵树理的"知识分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作为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贡献的作家,应当把他置于"知识分子"文化范畴中才能更显示其特殊意义.他的"社会角色"身份游弋于"启蒙者"与"实践者"之间,"情感角色"、"权力角色"则在"知识分子性"的自觉强化过程中被定位.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语境里,他的"角色焦虑",一直以困惑、痛苦的方式呈现着.他的创作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性"的完整性的坚韧卫护和摆脱痛苦、冲出困惑的不懈挣扎.  相似文献   

19.
父权思想强调男性地位,把女性作为"他者"。这种思想在中西文化差异语境下创作的美国华裔作品中尤为明显。《华女阿五》中的主人公阿五是出生于纽约唐人街黄家的第五个女儿。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使得主人公处于一种特殊的弱势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4,(26)
[顶级亮相] 周国平: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型作家 周国平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既是哲学学者,又是散文作家.在中国文坛上,能集合这两种身份并卓有成就的,寥若晨星,周国平是其中最为明亮夺目的一颗. 因此,周国平的作品也别具一格,它们既不像纯文学作品那样浪漫、感性,也不像时下流行的励志散文那样僵化、矫情,更不像学术论文那样诘屈聱牙,而是融激情与理性于一体,笔调清新活泼,充满着思考的智慧.他的名篇《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